关闭
2023建筑行业十大评选

超万名行业内专业人士实名投票

秉持客观原则的非商业化评选

孙立坚:棚户区改造大有潜力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

"出门就下坡,雨天漏不停,挑水累倒汉,生火愁煞婆",这是一些有过切身体验的人总结的棚户区居民生活现状,听着让人特别揪心。不过,国务院常务会议传来的消息应该会让生活在棚户区的人大为振奋。俗话说,"好钢用在刀刃上",加快棚户区改造就是要求政府把钱花在最该花的地方。它可以为企业添机遇,为就业添岗位,为经济的长远发展"垫底子"。国务院常务会议也明确说到,棚户区改造可以接续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所以要集中一部分资金给予重点支持,还要引导、带动信贷和其他社会资金投入。事实上,李克强总理在上任伊始就提出,本届政府下决心要再改造1000万户以上各类棚户区。

我们之所以关注棚户区改造,是因为这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必须防止城市病。现在我们在推进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城乡之间"二元结构"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城镇内部"二元结构"现象又在显现,在不少城市一边是高楼大厦、一边是低矮破旧的"棚户区"。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认为,从这个角度说,我们可以把棚户区改造看作破解城市二元结构、提高城镇化质量的重要抓手。

孙立坚认为,在城区当中,如果棚户区改造不跟进的话,在棚户区的这些孩子们,他的就学、生活和在市区的孩子们机会完全不相等,将来非常影响到他们的将来,造成了贫富差距的结果,直接会影响到他们这一代和下一代的生活质量。所以今天棚户区的改造不能简单的看城市建高楼大厦,而是要改善他们的生活环境、教育环境甚至是福利环境。

孙立坚表示,李克强总理在很多会议里面三番五次强调我们如何把钱用好,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所以今天如何能够把虚拟经济集中的资金用到实体经济的投资渠道上面,如果我们没有很好的打开这种投资的渠道,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的通道就被堵塞,这样的话大量的钱又是在做一些看似金融创新的理财产品,实际上资金都在空转,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今天已经到了金融应该为实体经济服务的时候,那么实体经济的平台以城镇化改变二元结构这样的趋势给金融服务提供了很好的机会,所以这一点当中今天已经来到了必须要做。当然我们现在的前期投资环境的改善和现在对挤泡沫、去杠杆的金融风险的控制,我们已经具备了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的,无论从资金的供给还是从整个产业的布局上面,今天都已经做了胸有成竹的考量。

棚户区改造不单纯是住房保障问题,它还包括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供给,进而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孙立坚认为这意味着政府对城镇化的理解更深了一步。

城镇化不能单纯的看住房保障问题,如果我们能够按照当地的发展,能够建设一些新兴的服务产业,会给城市带来了新的商机,人民生活质量改善的空间又会打开。如何安排好棚户区改造,关键的就是能够和地方的可持续发展能够密切的结合,千万避免造城运动和同质化产业的发展,结合当地的比较优势和区位的优势能够让城镇化和棚户区的改造真正给当地的人民带来更多就业的机会和生活质量的改善。

加快棚户区改造,那些城市低收入群众无疑是政策的最大受益者。除此之外,加快棚户区改造可以有效拉动投资、消费需求,为企业发展提供机遇,为扩大就业增添岗位,对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大有好处。

一个方面,钱荒和钱多并存失衡的格局会得到改善。第二点就是为城乡发展的这种二元结构的缩小和贫富差距的缩小提供了发展平台。第三个,让更多的人能够有机会参与到一个区域的发展和国家的发展当中,通过大家自己的劳动能够实现自己生活的质量的改善,让中国的梦真正体现出是人民的梦,这样的发展中国才能够真正做到强国的梦。

本站申明:网友阅读本站内容,视为认同本站协议,协议详情请点击查看
标签: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