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2023建筑行业十大评选

超万名行业内专业人士实名投票

秉持客观原则的非商业化评选

车飞 :热衷公益性建筑 讲求人性化设计

车飞

车飞,出类拔萃的青年建筑设计师,在德国杜塞尔多夫建筑学院攻读的学士学位,在德绍建筑学院攻读的硕士学位,后来在包豪斯魏玛攻读的博士学位。2007年,回国创建了CU OFFICE 建筑设计事务所,热衷于公益性的建筑项目。汶川地震之后,参与四川“震后重建”项目,他们团队设计的援建方案最终被采用,车飞一直秉承着建筑设计应当人性化、社会化的原则。

车飞给人的第一印象是温文尔雅、一派儒雅书生的形象,通过与他的对话,你会逐渐发现他有着严谨、理性的逻辑分析思路和热衷公益性活动的热情。他在德国留学和生活多年,在建筑设计的方案和理论方面都有着很深的造诣。

德国在建筑方面最为“令人皆知”的成就,毫无疑问的就是包豪斯,包豪斯这种开辟了现代建筑模式的风格,已经被世界各地建筑设计广泛的学习和效仿,“应该说我们每个人都受到包豪斯的影响,当代的建筑学校的教育就是从包豪斯来的,在包豪斯之前没有建筑力学,没有建筑物理。我们现在的建筑教育都是包豪斯奠定的。从这个角度上来说,人人都受包豪斯的影响。”

在谈及德国的建筑教育方面有什么特色时,车飞讲到:“德国建筑学的教育比较匀致,虽然没有像牛津、剑桥这样有名的学校。但是,它们整体的水平其实都不错,它们的规模都没有那么大,因为德国城市都比较小,它们都保持着比较小的规模。”车飞认为,德国建筑教育不是作为包豪斯的一种历史的延续,更多的是作为德国理性建筑的一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从这个角度上讲,对建筑师的影响就是,可能更倾向于理性建筑的一种方法,通过一些合理的分析方式、建造方式、设计理念来进行建筑设计。

对社会,对人的关怀

车飞出国后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德国柏林罗博克维尔事务所里面,罗博克维尔是一个很有名的欧洲建筑事务所。在那里工作,车飞感到“去到那里工作觉得是一种信任,挺愉快的。设计师会来看一看,给你讲正常应该怎么做。”

车飞的第一个工作室差不多于2004年在德国就陆陆续续有了,中国的工作室是在2007年,当时车飞注册了一个公司。

车飞的作品形式多样,没有一种具体的观念,就想魔术师每次表演魔术给人带来的惊喜一样,车飞团队的每一个新方案也都会给人以惊喜,车飞认为谁也不可能指望一种观念去做,因为没一个项目都有很多观念构成。

车飞建筑设计的关注点,更多的是社会的结构。现在建筑设计中有几个传统:一个是建筑学本身上的传统;一个是技术上的传统;还有一个是对社会,对人关怀的一种传统。但是,50年代,60年代以后,对社会关怀的传统在西方不是特别的重视。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文脉里面也会不一样,有的地方重视,有的地方不太重视。有的地方这个几十年会一样,过个几十年有很发生变化。车飞认为社会结构,建筑空间之间的关系中国的城市发展,中国的社会发展非常的重要,“有时是社会决定建筑的前途和发展,你不了解这些社会的属性,或者是社会性的因素,很难做出合理的或者成功的项目。”

“震后造家”汶川援建

5.12汶川地震之后,车飞和建筑设计师一起在网上发出一些号召,希望按照一种新的规划方式去重建这个项目。他们想找到第三种方式,既不是国家的出资,也不是社会的融资。他们想到以村民的自建为基础,通过社会的组织作为服务的平台,实际上社会来主导自建,资金来源一部分是社会,一部分政府,一部分是村民。“社会主导、政府支持、村民自建这种社会模式在中国之前就没有过,一方面是比较复杂,多重关系,沟通技术比较高。”

“对村民来说,村子不仅简单是物理上的一个家,也是生态环境、社会环境。”车飞认为当生态圈破坏后,你不能简单造好房子让他们去住,而是根据他们的就业需要、生老病死、情感的需要,他的记忆、文化需要,这涉及到多方面的因素。

人生化、自主性、个体性

通过“震后造家”,车飞和建筑设计师们集合了13、14个事务所参与,包括北京的、四川当地有名的事务所,最后通过民主的选举机制,车飞被选成为唯一实践的方案。

车飞的方案不是从美学角度,更多的是从建筑角度来考虑,“我们更多的是从社会的角度考虑,我们去考虑自留地、社会结构、互助组,他们土地的基本形式。”因为村民要从原来的土地上搬出来,车飞团队的操作是一种基本简单的方式——平均主义方式,从建筑学上大家都痛恨这种方式,但是考虑到当地基本的社会形态,其他的方式大家可能都不会接受。车飞认为“用一个相对平均主义的空间框架,这种模式是有弹性的,而不是死的。”模式比较固定,但是其中的一些模块可以自己来决定,根据自身的条件来决定。

通过这种弹性的模式,每个村民的自主性,个体性得到了体现,同时把他们这种平均主义的土地方式也得到了体现。从这角度来说,车飞方案的实践高性很高。

建筑设计规划未来发展

结合当地的特点,车飞开始考虑到未来的城市发展,他们在现场调查发现,村中平均的劳动力至少超过50岁,年轻人统统去城市打工。村子有500多户人,3口之间是最多的,以后都是小家庭。

年轻人在城里学习、打工,所以他们的生活方式是城里的生活方式,他们已经被社会化、城市化了。因此,车飞采用了沿街布置空间,这种组织看起来相对密集一点,看起来不是特别好看。

但是,车飞分析了其中的优势,“一方面是节约用地,也是最主要的方面。另一方面他们从传统的邻里方式,往一种更加社会化的方式来过渡。很快就会看到他们在十字街道的中心点上聊天,交流信息,这就是一个城市广场的雏形,尽管很小,你会看到城市化和社会化在缓慢的调整,你做的规划是为了20年30年,而不是为了当下,也不是为了过去,我觉得这是做规划、做设计的人应该注意的一点。”

“作为师长,您对想要进入这行的年轻人有些什么建议?”

 

“对于充满梦想,充满激情,纯粹想做建筑师的人,我的建议就是充满激情去做,不要忘记自己的这份梦想,当遇到困难的时候,你要想到你的建筑有一天会被实现,你要往未来去看,不要看当下。”

本站申明:网友阅读本站内容,视为认同本站协议,协议详情请点击查看
标签:公益性建筑人性化设计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