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2023建筑行业十大评选

超万名行业内专业人士实名投票

秉持客观原则的非商业化评选

Timothy Geisler:迪士尼的中国风

图片来源:互联网

中国迪士尼度假村艺术总监、“漫月轩”主设计师Timothy C. Geisler(古田)先生,为大家讲述了“漫月轩”背后的设计故事。

“迪士尼乐园的一切背后都有故事”,而“漫月轩”团队也为这座充满中国风的建筑设计了一个故事。古田说,“尽管迪士尼动画中不缺和中国有关的作品,这次我们还是想了一个全新的故事作为‘漫月轩’的主题”。在这个故事中,“漫月轩”由一名中国古代的年轻女性所建,她受过良好教育,通晓琴棋书画,在游历大江南北后回归故里,建造了这座茶楼以迎接四方来客。

“‘漫月轩’开门迎客后,变得越来越受欢迎。于是,我们年轻的女主角便开始扩建茶楼,在它边上设计了5间独立的小餐厅。每间屋子都有一个独立的主题,每个主题都代表了一个她游历过的地方”。

据古田先生透露,旅行者故事是在一系列备选故事中脱引而出的。他和他的团队都很喜欢这个故事,但他也不无遗憾地表示,“那些没能选上的故事,现在就成了商业机密,不能和大家分享了”。

Timothy告诉听众,旅行者故事并非凭空而来,它所照应的正是设计团队的采风之旅。4年来,Timothy的足迹遍布中国各地,从江南水乡到西部戈壁,从丽江古城到青岛海边……旅途中,设计师们走进无数老建筑和博物馆,考察建造材料,汲取设计灵感,最终浓缩成“漫月轩”的5个主题场馆,分别对应着沙漠、海洋、山川、河流和森林的5个元素,而每种元素中都融入了相应的中国地域特色。

图片来源:互联网

比如,沙漠馆的灵感来自西安和敦煌;高山馆屋顶的石砖来自贵阳小镇;海洋馆的墙面运用了青岛、海南等地的珊瑚;森林馆的建筑材料则主要为竹子,颇似西双版纳的傣家竹楼;而为了把水融入河流馆的设计,古田先生和他的团队更是跑遍丽江、西塘、朱家角、乌镇等地,“几乎所有水和建筑有关联的地方”。

“漫月轩”中的水,古田不仅考虑了水与建筑在视觉上的融合,水的触感、声音也经过了巧妙的设计(Cyrus Zhang 摄)。

古田先生说,在中国采风、收集素材的经历非常重要,正是这个过程不断地挑战着很多西方设计师对“中国风”的刻板印象。“很多西方人一说起中国建筑,就想起紫禁城的宏伟风格,但不同地方的中国建筑完全是各具特色的。‘漫月轩’中更多的还是江南建筑的典雅,尤其是苏州园林。”

5个主题场馆之外,“漫月轩”主厅则是典型的徽派建筑:白墙青瓦,装饰着高高的马头墙。这个选择或许和古田早年在安徽歙县学木工的经历不无关系。上世纪90年代初,古田正在耶鲁大学建筑系求学,学过木工的他看到中国传统建筑多用木材,但大木结构又与西方建筑很不一样。他想要比较一下两种技艺的特点,便来到中国做起了“洋学徒”。

图片来源:互联网

1994年,CCTV《东方时空》节目还对他进行过采访。当年的镜头中,年轻的古田正在师傅的指导下做“打板凳”的练习。他们告诉记者,木工椅子看似简单,却是很多学徒练习三年都不一定过得了的难关。后来,师傅的徽派住宅成了供人参观的历史建筑,而当年修缮老宅的过程中,也有这位“洋木匠”出的一份力。

但是,“漫月轩”毕竟是上海迪士尼乐园的一部分。这座一眼看上去非常“中国”的建筑里,低调地隐藏了许多非常“迪士尼”的细节。它们不光融入了菜单、菜品的设计中,还存在于整座建筑的角角落落。古田先生告诉大家,“沙漠馆墙上的壁画,就借用了《阿拉丁》中的猴子,灯神虽然没有直接出现,却有装饰图案融合了它的形象;而几乎所有房间中,你都可以找到《海底总动员》中的人物。

“漫月轩”主厅,主要借鉴徽派建筑风格。内部挂满灯笼,木头柱子上雕刻着电影《花木兰》中出现过的木须龙,每只木须龙嘴中都衔着灯笼,精巧而又不显突兀。

图片来源:互联网

但古田也指出,他们并不想让迪士尼的卡通人物占据“漫月轩”,那样显得太过高调。“总有人问我,你们如何将本土设计和‘迪士尼’有机地结合起来呢?我们的方式就是,让迪士尼元素低调地融入细节之中,而不是把它们放得到处都是”。因此,虽然“漫月轩”中遍布着大家耳熟能详的迪士尼形象,“它们却非常低调,有时甚至很难找”。但Timothy也认为,这样做并不意味着迪士尼主题就让位给中国元素了,“这其实还是迪士尼文化的体现,迪士尼本身就是一个文化现象。”

去过多家迪士尼乐园的人可能会发觉,上海迪士尼是全世界的6座乐园里最强调本土特色的。就这一点,古田承认确实如此。尽管他仅仅作为一个设计师,并不明确迪士尼公司这样选择的原因,但他将其视为迪士尼与中国合作的积极信号,“中国是一个越来越重要的地方,从这个角度来说,充满主办国本土元素的‘漫月轩’,也是所有迪士尼乐园中相当有分量的一座建筑了。”

本站申明:网友阅读本站内容,视为认同本站协议,协议详情请点击查看
标签:迪士尼中国风漫月轩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