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户型设计要点探析
来源:匿名网友投稿 2019-03-05
摘要:一所房子,哪怕只有四五十平方米,也可以承载人们对家的渴望。这里空间虽小,“五脏”却俱全,因此小户型的设计就成为让人颇头疼的―件事。分析我国经济水平和人口等国情前提下,对其设计标准和设计原则等问题进行探讨,提出对小户型的创新性研究。本文主要简单探讨小户型住宅的发展趋势及设计要点。
关键词:小户型;住宅;设计;功能
引言
所谓的小户型住宅就是90m2以下的住宅,它应该满足适应性,舒适性,实用性,安全性、环保性、经济性。在建设节能、经济型社会的大背景下,特别是在国内土地资源有限、城市化进程呈加速发展的情况下,小户型应该成为城市住宅市场的主流。对于小户型而言,较高的空间利用率就显得更为珍贵,户型设计也就更为重要。住宅建设也从一开始对量的追求逐渐过渡到对质的追求,人们对住宅的使用功能、舒适度以及环境质量更关心。小户型不等于低标准、不等于不实用,也不等于对大户型的简单缩小和删减,在追求生活品质的今天,只有提高住宅质量,提高住宅性价比,小户型才能有生命力,才会得到消费者的认可。要提升小户型产品的品质和适应性,应该抓住影响和决定这些指标的要点,通过要点的解析,优化设计,达到“克服面积局限、优化户型”的根本目标。即使小面积,但只要通过精细化设计,依然可以创造出优质的居住空间。
一、小户型设计的影响因素
1.1国家政策的影响
2006年,国家提出90平方米以下户型要占到开发量的70%,并陆续出台一些配套的税收政策。这一系列的房产新政影响了人们住房消费理念,让人们从追求住大房、豪华房转向更理性、更实际、更成熟的消费,实用型、紧凑型、功能型、健康型住宅将成为主流。这个政策主要是对房地产市场的供应结构进行调整和规范,从而保障房地产住宅产品更加合理。该政策对住区的户型面积比例设计影响相当大,90平方的套型面积,是改户型含公摊的除去阳台的建筑面积。
1.2 固有思维模式的影响
当前我国的住宅设计,融合了不同的地域风格,出现了风格多样化的建筑形式和空间布局。其中一些思维模式值得深思:
(1)错层曾一度大受追捧,为了造成所谓空间变化,室内空间跌落起伏、全然不顾老人、孩子及夜间的安全使用。
(2)入户花园固然“生态”,也的确可以提升居住品质,可一般的老百姓接受不了。大多数消费者情愿用买花园的钱去买一个更实用的房间。
(3)双出入口使户内流线简单,保持户内干净卫生,但却要增加3-4平米的交通面积,还要增加一个防盗门,实际上它要解决的问题完全可以通过合理的户内布局做到。
1.3 个人主义的影响
住户方面:讲究面子问题,把客厅搞得豪华气派,但对洗衣间、空调、垃圾、油烟排放等设计研究不多,不注重住宅使用的紧凑性和方便性。
开发商方面:想尽一切办法扩大“卖点”,住宅设计紧跟商业需求,不注重减低住户开支,对空间的有效利用率考虑不充分。
1.4投资心态的影响
现在年轻的白领越来越多,文化层次比较高,对生活品质和居住环境的要求均比较高,地段佳,交通方便环境好,月租稍贵的单间或一房,二房一厅,月租800~2000元均能接受,他们文化素质高,工作体面,待人接物讲究,放租起来业主也放心。而往往业主选择供楼的形式,租金和供楼款相当,以租供楼,投资者只需支付首期房款即可。
1.5生活方式
年轻夫妻,收入有限时,整体单价低,交通方便的小户型单位又成了首选,而且与父母同住的年轻夫妻,为了二人世界,小户型交通便利低负担的房子亦是得到他们的青睐。而且首次置业,购买小面积单位,对日后二次置业换购大面积户型亦必产生负担,放租和出售都相当方便。
二、小户型设计的要点
功能布置合理,室内流线便捷。住宅根据使用功能概括有:私密休息区、公共活动区、辅助区等几个分区。这些分区都有明确的使用功能,有公共性与私密性、动与静的分区。在小户型住宅设计中正确处理它们的功能关系,满足各功能分区的要求,使之动静分区、公私分离、洁污分离是设计住宅功能良好、舒适、安全的基本条件,也是人门选择户型的重要着眼点。在合理考虑各区功能的同时,还要做到室内流线顺畅,交通面积集中、紧凑、减少干扰,并且还需突破单纯的交通功能,做到交通面积的综合利用,提高室内有效使用面积。经济合理的平面布置。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