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2023建筑行业十大评选

超万名行业内专业人士实名投票

秉持客观原则的非商业化评选

都市“慢行”,生命慢老

在拥挤的城市里,相信很多人对这样的场景并不陌生:窗外的自行车飞驰而过,开车的人在车里心急如焚。这一尴尬的情景正是目前城市交通发展过程中不得不正视的现实。

汽车出行,所图正是快捷和方便,若遭遇堵车,甚至还不及步行快捷。与汽车的“爬行”相比,所谓的“慢行”反倒成了节能低碳又不失“快捷”的出行方式。“快”与“慢”的关系,在城市的发展规划中显得更加辩证起来。这也是城市交通发展无意间给大众上的“生动一课。”

“慢行”本不是新词,正是因为越来越快的生活节奏,才让这一理念成为焦点。所谓慢行系统,是把步行、自行车、公交车等慢速出行方式作为城市交通的主体,引导居民采用“步行+公交”、“自行车+公交”的出行方式,以缓解交通拥堵现状,减少汽车尾气排放,从而营造出一个舒适、安全、便捷、清洁、宁静的城市环境。说起自行车,我们从不陌生。上世纪七十年代,意大利电影大师安东尼奥尼来中国拍纪录片《中国》,气势雄伟的自行车大军令他深为震撼。“在中国,每天上午,从5:30到7:30,马路染上了一片蓝色,成千上万的蓝衣人骑车上班,川流不息的自行车队占领了整条大街,整个城市。那种感觉就像是八千万蓝色中国人从你的眼前走过。”电影里还有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镜头:一个老头松开车把,坦悠悠地边蹬车边打太极拳。这是当时慢节奏生活的真实写照,与快生活形成鲜明的对比,也因此而愈发珍贵。

无论期望如何,人类社会的进步必然要经历一个艰难的过程。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逐步走进了千家万户,2012年我国汽车产销双双突破1900万辆,再次突破纪录,增速都超过了4%,蝉联世界第一。汽车带给我们方便快捷的同时,一系列的城市交通问题也摆在了我们面前。要想破解交通难题,在现代城市规划设计中,发展公交优先的同时,还要关注自行车的生存和发展。如果未来城市的慢行系统日臻完善,将有更多的人选择这种方式出行,这对于缓解都市的交通也会起到重要的作用。

在过去的几十年间,“现代化”一直是我国城市进步变迁中的关键词,至于“人”这一核心,往往很难兼顾。随着城市化的高速发展,引起了席卷全国的城市病:城市拥挤、环境恶化、住房紧张、健康危害、安全危害等问题,城市仅仅成为工作和居住的地方,而不是有归属感的故乡。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进程,人们在经济基础相对良好的情况下,更多转向了人、自然和社会自身,越来越多关注生态环境、宜居城市、幸福感、和谐发展,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城市发展从原来的“现代化”逐步回归到“人性化”。发展都市“慢行”系统就是这一伟大变迁中的重要表现。

在宏观的发展理念的指挥棒下,会形成与之紧密相关的产业链。慢行系统的建立将更好的提升我市旅游价值,将城市的慢行交通系统与城市旅游资源无缝链接,形成多条各具特色的旅游线路。将我市的旅游资源在市民、游客行进的过程中“主动呈现”在受众面前,让受众在俯仰之间品城市历史,观城市风貌,察风土人情,既提升城市的旅游价值,又树立了城市形象。同时,这样还能更好地提升市民的归属感,因为在林立的高楼大厦间很难有家园的气息。

通过城市中的慢行系统的建立和完善,大量生活区的设施也将逐步完备。届时,绿化面积增加,娱乐休闲设施齐全,这对于习惯商业住宅的市民来讲,营造出了更多家的气息。所以对于都市人而言,这不仅仅是生态栖息方式,更是心灵的依托。

图片来源:互联网

本站申明:网友阅读本站内容,视为认同本站协议,协议详情请点击查看
标签: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