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2023建筑行业十大评选

超万名行业内专业人士实名投票

秉持客观原则的非商业化评选

第二名:浮游

1项目概况

1.1用地历史背景

海河是中国华北地区的最大水系,中国七大河流之一。海河被称作是天津人的母亲河,人们日常生活、休闲游憩的地方,都离不开海河两岸,是天津的象征。海河是天津最早的发祥地。自唐代以来,天津海河沿岸成为南方粮、绸北运的水陆码头。1860年天津被辟为通商口岸后,迅速成为中国北方开放的前沿。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天津成为中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和商贸中心,海河的运输功能越来越重要。进入新世纪,海河沿岸发展飞速,在保留各国风貌建筑的基础上,各式摩天大楼拔地而起,造就了现如今繁华、美丽的海河。

1.2用地范围、现状

海河起自天津西部金钢桥,东至大沽口入渤海,全长70多公里,由多条支流汇聚而成,地势相对平坦。海河流经天津城市中心区,紧邻城市商业圈,地理位置优越。海河周边地区城市过度拥挤,建筑面积过大,用地紧缺;其现有开发程度略显不足,作为观赏游乐、水上交通及防洪蓄水之用。

效果图(一)

2设计内容说明

2.1如何与城市立体农场概念呼应,立体农场与建筑结合的方法与策略

在城市人口面临粮食短缺的考验下,“浮游”建筑满足了该地段新农业的服务要求,为生态结构调整和粮食自主背景下的社会需求而设计。“浮游”沿天津市中心海河而建,为了缓解城市土地紧张的压力,这栋仿生建筑自身竖向发展。保证水,能源,生物肥料的充足。建筑机能得以维持,成为一个有生命力的系统。从建筑设计角度看,整个建筑像是从水中生长出来的浮游植物,分为水上和水下两个部分。其中水上部分:“茎”为玻璃钢铁的轻型结构,它分担了建筑的荷载,其透明的膜结构使其可以看到内部的营养液输送通道,从茎上伸展出来若干“托盘”用来种植各类蔬菜水果和农作物,最大限度的为城市人口解决粮食供给问题。顶端结构利用了被动式太阳能。另外设置雨水净化系统,经过有机处理之后用于农业灌溉,提供所需的氮,磷,钾等必须元素。整个系统的机械控制中心位于水下“根”部分,另外装有河水淡化系统并利用内置水泵进行运输,同时通过利用水下的渔产养殖和水上的植物的产生的甲烷,实现垂直农场能源的循环利用。“浮游”方案在很大程度上担负起未来粮食生产与供给的职责。

2.2如何结合场地,场地氛围与场景塑造

设计选取了津湾广场、天津站对面的一段海河水域作为场地,这一地段的地理位置位置十分重要,是天津的标签之一。因此,设计除了解决种植粮食这一功能问题之外,也考虑到了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农场直接建立在了水面之上,单体不再是传统的高楼大厦形式,而是以自然界生长的植物形态出现在我们面前,这使得建筑最大限度地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布局上仿生了芦苇自然的生长聚落,以组团的形式沿着海河分散式布置,高低相间、疏密得当,在使得植物接收到最多阳光的同时也产生了优美的布局形态。农场与河岸相连或相离,与亲水平台共同形成水的微环境,容纳人们游泳、钓鱼、戏水等各种各样的活动。

效果图(二)

2.3如何解决建筑各功能模块之间的组织关系,并妥善处理建筑与环境的关系

观察一株完整的植物体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参照其各器官的组织关系将建筑中的种植,养殖,输送,净化和淡化系统,控制中心等功能模块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并作为海河上的一个新的景观建筑呈现在人们眼前。可以通过漂浮在水面上的平台让人们近距离的参与到城市立体农场的种植环节中。

3经济技术指标

3.1总用地面积:13万平方米

3.2总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

3.3建筑高度:最高高度70米、最低30米

3.4建筑功能面积分配:

种植区面积 8300平方米

渔产养殖区面积 3000平方米

能量获取区 10300平方米

控制中心面积 2000平方米

输送交通面积 1400平方米

3.5其他必要的经济技术指标:无

效果图(三)

评委点评:

《浮游》这一优美的、充满诗意的方案以漂浮在河中的荷叶为灵感,将水的收集和循环利用作为核心战略构架。这些漂浮的农场犹如项链上的珍珠般散落在城市河道中,无需占用城市用地,同时还可被用作城市供水的基础设施。

本站申明:网友阅读本站内容,视为认同本站协议,协议详情请点击查看
标签:浮游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