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内亚大会堂
来源:网友栏外人投稿 转载自:建工部建筑设计院 2015-03-16
几内亚大会堂,科纳克里,几内亚
建筑设计:陈登鳌/建工部建筑设计院
几内亚大会堂是我国第一个大型援外高级民用建筑,位于几内亚首都科纳克里,建筑面积24000m2,设有一个2000座大会议厅、一个300座国际首脑会议厅和5个40~100座中小型会议室,可召开容纳50多国首脑的元首级会议。建筑同时容纳了几内亚民主党总部。
几内亚大会堂设计于1960年代初,于1967年建成竣工。由当时的建工部建筑设计院(现中国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完成。当时国内经济困难时期刚刚过去,政府一方面要求建筑要实现现代化,一方面也强调全部材料、设备必须由中国生产,这在当时的经济技术水平下是非常困难的事情。
建筑设计适应当地气候条件,以大片通风遮阳的花格墙面作为主体,通过花格纹理的区别和形体上的横纵交叉关系、出挑的雨棚,形成简洁而明快的立面。
在立面形象上,总建筑师陈登鳌在进行方案汇报时曾提出可将雨棚支柱做成纯金烧制的瓷砖饰面。但在施工中经过具体调查,类似的瓷砖价格异常昂贵,当时已进入文革时期,难以继续申请经费,负责施工配合的主持建筑师王荣寿提出用汉白玉条砖将柱子改拼为八角形,将锯石盘刀面提高12mm,在其上开条,打成半圆凹槽拼成图案,再贴金箔。专家组和几内亚总统均认为柱子的装修更具几内亚民族特色,尊重非洲当地文化,比原本的圆柱更为壮丽、协调。□
项目信息/Credits and Data
方案设计/Schematic Design: 陈登鳌/CHEN Deng'ao
主持建筑师/Principal Architects: 陈登鳌,王荣寿/CHEN Deng'ao,WANG Rongshou
建筑设计团队/Project Team: 傅秀蓉/FU Xiurong
暖通工程师/Mechanical Engineer: 朱景龙/ZHU Jinglong
电气工程师/Electrical Engineer: 翁玉史/WENG Yushi
建筑面积/Floor Area: 24000m2
设计时间/Design Period: 1965
评论
祝晓峰:几内亚大会堂有着清晰的建筑构成。2000人的大会议厅居中成为主体,外部纤瘦的壁柱和精致的花格栅通风墙消解了庞大的体量,并回应了西非灼热的气候特征;大会议厅周围两层高的裙房基座里容纳了中小型会议室和其他附属设施,不同寻常的是,这个基座的底层周圈架空,2层的建筑以单层体量水平悬浮的方式呈现;大堂入口在二层,雨棚的架构高耸飘逸,很清楚地定义了建筑入口的位置,只是雨棚与裙房的建构关系还不够妥贴。
这座官方会堂虽然是对称式的巨构,但却简明有力、毫不笨拙,这表明建筑师运用以上建筑语言的目的十分明确。一座政治性很强的建筑最终被赋予了轻盈的气质,又不失庄严的纪念性。这种平衡的达成在设计水准上体现了建筑师的功力,在历史层面则映射出1960年代中国优秀建筑师的状态:他们通过建国初期的重大项目(如北京十大建筑)积累了大型公共建筑的宝贵经验,在走出国门时又得以甩掉传统的包袱,以更为自由、纯粹的方式对建构与空间进行了本体性的建筑探索。
李华:就目前所有的图片和文字信息看,这是一个朴素到优雅的高品质设计。恰宜的体量关系,环境的应对、退让,场地的占据、提点,横竖线条的搭配,优美的比例,功能与装饰和表意的契合,入口的强化与尺度的转化,底层墙的支撑令人感到上部柱的轻盈与功能的关系,内与外的差异等,无一不是建筑设计中的基本原则和考量。对称的端正中舒展得宜,干净、轻松、不过度,却又具有令人难以忘怀的个性,是为设计中的精品。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