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2023建筑行业十大评选

超万名行业内专业人士实名投票

秉持客观原则的非商业化评选

沈利江:价值链的形成对绿色建筑发展至关重要

GN栖城上海公司总经理沈利江

绿色建筑标准在我国推行8年以来,取得了一些成就,但市场潜能仍然没有被完全激发出来,究其原因,主要还是民众的意识观念尚未转变,对绿色建筑的理解程度和接受程度远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因此,GN栖城上海公司总经理沈利江认为,中国绿色建行的长足发展有待于全体民众环保观念的提高。

建筑畅言网:请介绍一下目前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现状。

沈利江:中国的绿色地产到现在为止还处于起步阶段,还只是从单纯的技术驱动往技术适应性、合理性运用的阶段发展,现在只能算是起步了一段时间而已。在我国,绿色地产形象的表达为浅绿、深绿和泛绿三个程度,这是一种形象的表达,比如“洗绿”就是业界通常对那些仅以申报绿色标识为目的,而不是真正以项目的节能降耗、提供高品质生活体验为目的行为,即Green Wash。浅绿策略大多也会以申报绿色建筑评价标识或国际绿色建筑认证作为企业涉绿的标志。但均会根据自己企业的实际技术积累提出合理的评级目标,并制定出绿色建筑的中长期发展规划,该类型企业如SOHO中国、万通地产、金都集团、沿海绿色家园、金融街控股、恒基兆业等。

建筑畅言网:作为从业者,在做绿色建筑项目的过程中是否碰到过棘手的问题,如何解决?

沈利江:这主要可以归为两方面问题,一是观念问题,尤其是大众对绿色建筑的观念,大家都认为绿色建筑是好事情,但离本人的生活较远,与本人当下利益或当下关心的焦点不一致,不愿意为绿色建筑买单,缺少群众基础,绿色建筑就不可能发展得好。另一方面是绿色建筑价值链不完整的问题,不管是政府制定的政策、技术的完善程度还是绿色建筑的市场需求都尚未形成规模,看似每一个环节都有人在发力,但这些力量不能串成一条完整的价值链,还不足以从内部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所以目前只能被动地推行绿色建筑。

建筑畅言网:是不是还没有形成价值链的原因与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有关?如果经济条件更好,绿色建筑就推行的更好?

沈利江:我觉得这也要分两方面来看。在一些比较贫困的国家,比如越南等东南亚国家,也有很多很优秀的绿色建筑作品,而且比中国要好得多、多得多,问题还是在当下中国主流价值观的影响吧。另外还有政策的原因,除了加大对民众的意识引导,核心还是要建立绿色价值链,让绿色建筑在商业市场上自我更新,所以还需要政府加大扶持力度,在最实际的利益驱动方面多做文章,让百姓和参与绿色供应链上的企业都获得现时和长远的回报,起步阶段必须这么干。

建筑畅言网:那保障房建成绿色一星是很好的尝试吗?

沈利江:对,保障房是一种很好的尝试。要做好一件事,不能只呼吁老百姓和地产商发力,还需要政府、国企、央企等具有决策能力和实力的机构带动。当这些机构所做的绿色建筑量足够大时,就能促进市场的产业链慢慢完善。建设大量的绿色一星保障房就会催生大量的绿色建筑材料的供应商和绿色建筑技术的研发应用,等这个产业链慢慢衔接起来并逐步扩大,就会像滚雪球一样往前发展。

建筑畅言网:绿色建筑新国标对从业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你的实际工作会不会有影响?

沈利江:新国标只是让评价标准更加科学、合理,对行业来说影响不大,只是在技术层面上有了一些保障措施,算不上特别有效的引导,真正有效的引导还是价值链。从设计师角度说,新国标是大方向的、普世性的需求,设计师都会跟随,但绿色建筑的经验和教训都需要通过实践积累。设计行业属于技术服务的提供商,相对而言还是比较被动的,设计师愿意建造绿色建筑比不上市场愿意建设绿色建筑来得稳当。

建筑畅言网:目前政府在保障房上对绿色建筑星级标准提出要求,那么开发商是否也愿意在自己的地产项目上主动多投入建造绿色建筑呢?

沈利江:以目前的情况看,这样的地产商有是有但不乐观。老百姓不太愿意为绿色建筑买单,绿色建筑的市场还没兴起,对开发商来说,就追求不到当下利益,愿意主动投入的积极性也就不高,而且大部分民营开发商尚且只停留在对技术的挖掘和满足上,还不具备引领市场的能力,引领和培育市场的责任更多的还需要政府和央企来承担。

腾讯武汉研发中心

建筑畅言网:目前我国绝大多数的绿色建筑都还停留在只能达到设计标识的阶段,你觉得应该如何做才能使这些已经达到设计标识的项目也能达到运行标识呢?

沈利江:这主要看有没有驱动力了,说来说去还是价值链的问题。对企业来说,最直接的考虑因素就是做绿色建筑能带来什么回报。在我国,由于政策的原因,评上设计标识的项目就可以得到政府补贴,对品牌价值溢出有帮助,开发商只要做到符合设计标识即可获得利益。而如果追求运营标识则意味着企业还需要不断投入成本,对企业而言意义不大,也就不会在运营上多费心力。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绿建的评价是以建筑的全生命周期为准,只是在建成的初期阶段,其平均成本会比当下一些普通建筑高,但从长期来看,其平均值更低。

建筑畅言网:地产企业转型从事绿色建筑的开发,是否需要具备什么特殊条件?

沈利江:我觉得条件倒在其次,最重要的是要了解市场的消费需求,使所建造的绿色建筑具有价值,而且这些价值能让买方切切实实感受到。现在市场需求还没被彻底激发出来,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老百姓愿意为之买单的欲望不高,说得再简单一点,就是老百姓还没从绿色建筑项目中看到实实在在的好处。栖城接手的几个绿建方案,在建造的时候会更注重人的体验,即从物理和人文两方面考虑。物理方面就是尽量让建筑物少占用自然空间和资源,尽量不要对周边环境形成压迫,通过技术手段努力让建筑物能形成自循环。人文方面就是尽量让居住者住着舒适、健康。

建筑畅言网:针对市场上存在的浅绿、深绿、泛绿分类的地产企业,对其设计的绿色建筑是否达标,消费者应该怎么辨别?

沈利江:这是政府要做的事情,消费者本身没有专业的知识体系去了解绿建的相关知识,还是需要依靠专业机构的评价体系,不是消费者一己之力能解决的,目前我国政府推行的绿色三星标准就是很好的评价体系,具有较强的权威性。我认为更主要的还是需要靠市场的优胜劣汰机制把那些专业的、优秀的企业筛选出来,通过品牌的信任度为消费者选房提供一定的依据。

至于让设计专家和行业人士主动参与建筑的第三方鉴定,这件事情不好实现。以前行业内有一家规模蛮大的媒体网站希望通过建立评价房型的方式,引导消费者选购经过专业人士认证的住宅,最终却不了了之,一方面是因为在商品化经营的市场环境下,专业人士怎么来评价这些筑材,给出评价的驱动力是什么?另一方面,怎么保证这些中小型的非官方评价机构能够做到不受利益方的引诱给出客观公正的评价?我觉得,在中国信誉缺失的大环境下做这些事都是在消耗社会资源,本身就不绿色。

建筑畅言网:对绿色建筑的推广有何建议?

沈利江:目前市场上多数的消费者选房时要考虑许多因素,如地段、户型、面积、朝向、价格等,绿色不绿色都在其次,只是其中的一个加分点,很少有消费者把绿色列为最主要的考虑因素。

我觉得关于绿色建筑,不要把它搞得太复杂,也不要玩那些虚假的东西,用价值利益驱动,让更多的开发商愿意建造绿色建筑,让更多的老百姓愿意住绿色建筑,经过几年的体验之后就会对比出绿色建筑的优势,形成市场口碑和需求心理。好比当年中国电信推出的“充话费送手机”活动,用两年的话费换一部手机,看似企业前期投入巨大,但经过两年的使用后。消费者对号码就会有粘度,就会形成长期收益。这是一种非常好的商业模式,政府可以借鉴这种模式,让绿色建筑的链条能够在市场上滚动起来,让更多的的企业愿意参与,让更多的供应商愿意提供绿色建材,让更多的物业愿意做绿色的物业管理,最终形成良性循环。

本站申明:网友阅读本站内容,视为认同本站协议,协议详情请点击查看
标签:绿色建筑沈利江栖城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