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2023建筑行业十大评选

超万名行业内专业人士实名投票

秉持客观原则的非商业化评选

郝琳:以设计带起“好”生活

建筑畅言网:您觉得对于建筑师而言,实践中的学习比书本上的知识更重要? 

郝琳:两者都很重要,但真正深刻的学习,大致是在生活里吧。在欧美观摩了非常多的建筑之后,我觉得获益良多。现在,建筑行脚的两万多张张幻灯片在北京家里放着,已经揉碎了变成自己的东西。比如新近,我就回忆起格雷夫斯在加州Napa Valley的小酒厂和San Juan Capistrano的小公共图书馆,那样的愉悦姿态,与地区融合,甚至是有些俏皮对话的情景,与现今那些格格不入的冷酷建筑,是大相径庭。这样温暖的建筑,尺度合宜的处理,让我看到快乐的建筑,可以深入人心。这样的体会,是设身处地,对二十多岁游历美国的我,影响很深。 

建筑畅言网:您在欧美很多年,最后为什么选择留在香港?

郝琳:大部分时间还是在国内跑。客居香港的一个主要原因,是香港比较自由和国际化。从专业上而言,这些年在香港可以接触到一批很好的顾问团队。我认为做建筑的一个很重要的支点,就是你必须要有很好的顾问架构来跟你配合参谋, 特别是复杂的大项目。你要有策划顾问、机电顾问、景观顾问、结构顾问、平面设计师、标识设计师、灯光师等等。香港的这些顾问工作敬业、专业知识水平高、国际化,并懂得营商效益的道理。我看,香港目前最棒的不是建筑学术的前瞻性,而是承载这些建筑的都市基础设施和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以及广泛的商业模式的先进性。 

建筑畅言网:作为青年建筑家,您如何定义好的建筑和好的设计? 

郝琳:真正的建筑,关系到人在里面怎么真实地生活。建筑必定跟人的生命和生活有关系,建筑也就必定跟生产有关系,建筑也就必定会影响很多很多…这些所谓“生”的因素,构成了建筑的可持续发展中最重要的元素。好的东西永远是生生相息的。这就是可持续发展最重要的思想。很多新人都只注重建筑外观的设计,而忽略了建筑本身是为生活服务的。 

设计针对生活,最终才能跟普通的百姓产生共鸣。能够激起他们对生活感触的建筑,长时间地看,才是最美的。不能跟生活走到一起的建筑,就是一个完全单纯的建造,而没有更多的意义了。就算是形式,也需要反射对生活自身的敏锐观察和体验。 

设计作品:成都远洋太古里

建筑畅言网:在您主持设计的众多作品中,成都远洋太古里和隐舍的影响力很大,这些是您最满意的创作吗? 

郝琳:都下了很大的功夫,也许算是拿得出手吧!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类型和规模的设计,有共同的思考点,都与我们自身文化中的生活空间和建筑美学有关。纯朴、自然而简洁,是我的追寻;作品也都以开放的空间为关键;至于建筑的本身,我想就是公共空间和大家生活的美好背景而已吧。 

成都远洋太古里这个项目,做了七年多,目前在体验期,坊间和业界的反应很热烈,作为主创建筑师,挺欣慰和鼓舞的。项目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城市综合体或是商业中心。我也是通过这个项目,和你们大家一起,思考什么是理想的城市和街区,设计应当支持什么样的城市生活。 

我这句话,是老生常谈了,城市之道,简单地说是把公众生活的空间、人文资产和公园般优雅的环境,升华为街巷的氛围,并转化成地方营商和经济活跃的机遇。我们在成都远洋太古里的工作,也就是赋予脉络、创造情景、重组价值、分享串联,让不同界別的人可以籍由都市复更和再生,更好的交流和合作,让更美好的生活,可以在一个快乐的都市开放空间中发生。 

至于隐舍,大家很熟悉了吧!这是我特别珍爱的设计。隐舍营造的,我觉得是一处人人都想拥抱的理想的生活状态, 也许就是回到自然的怀抱吧!但又有些独立的现代个性劲儿。我想,虽然现在人对自然的态度和立场出现了很大问题,但看到隐舍之后,我们是不是应该对自然更温柔些呢?当然,隐舍的营造也永远改变了那个山地的形态与风景。变化也还会继续——茵茵绿草会与人工地景交织,树木会变得更为高大,自然会逐步侵蚀和改变建筑外表,并留下痕迹,访客会进一步地探索使用空间的最佳方式。在这样的变化中,“隐舍”最初的“新”思就会像种子一般融入其中,一无止境地成长,找寻人与自然共生的最佳状态。 

    我们一直有“人定胜天”的思想,人一定要战胜自然吗,这是个好大的问号。人对自然温柔些,反过来,自然也一定会对你温柔。人一旦去破坏自然,自然一定给你报复。好好地珍惜自然,善用各种自然物料,一块材料尽量去加工出更多的物件,也要其更耐用、耐久。不要像今天,到处都是急于换代的消费心理。我相信,只有让建筑回归到自然,人们才会感受到建筑跟自然的关系,才能永远地使用这个建筑,才能爱惜这个建筑。 

建筑畅言网:除了注重自然,在您的《绿见十书》中提及,您似乎也很注重匠艺?

郝琳:建筑十书的文章,后来又收到《建筑先锋 绿见未来》一书中去了。我认为好的手工艺一定要有心灵的传递。真正把一个东西用心做出来,这件东西不一定刻你的名字,但它就是你心灵的映照和身体的温度。生活对你的所有影响,都在它上面有所反映。如果你没有这样的心境,没有这样的眼和手,那你做出来的东西无非就是一个贩卖谋生的手段,我觉得绝对不能称之为一个工匠,顶多就是一个生意人。匠,就是心里有把秤,有份量。你要知道自己有多少水,然后把它全身心地奉献出去。 

我对那些承载了创作者温度的手工艺充满了兴趣。这阵,看了苗栗的华陶窑和三义鸭箱宝,因为主持人对手艺的执著传承,所以很感动。建筑也一样,最终剥丝抽茧,能够打动人心的,还是人 - 人在营造这个建筑时所花费的所有心思。一旦用心做,一定可以做出最美妙的东西。但现在常见的往往都是集团化、大批量生产的无差别的房子,就像流水线生产出来的一样,肯定不会有那种直指人心的美。我想,真正的职人,是在做喜欢的事,也让喜欢的事有价值吧。这好像是14年台湾简单生活节里的一句话。 

设计作品:成都远洋太古里

建筑畅言网:和我们谈谈您作为建筑师的终极理想是什么吧。 

郝琳:建筑师的终极理想的话,以前,大概就是给自己设计一个房子吧,给自己一个交代吧。现在,我常想,我们相比起过去那些伟大的建筑师实在是太渺小了,现在我更希望把精力更多地放在自然理念推广和公众空间的推导上;再有,就是教书、办杂志,让更多的人可以了解到永续发展的道理。建筑师今天恐怕还是处于一种孤芳自赏的状态吧,我们小圈子精英式的,孤立于世界的变化和中国大环境的变化之外。这样往下走的话,我们不一定会看到未来吧! 

建筑畅言网:您说过建筑的信念就是创造一个永恒的家,家对于您有着怎样的意义? 

郝琳:我相信,建筑具有永恒的价值。那些具有永恒价值的东西,都是在精神层面的,是留给子孙后代最好的遗产。建筑世界千变万化,但总有不变的东西。家会有很大的变化么?不会。你的家永远是那样。家,就是你的至爱之所,是一个让你的心非常安静的地方。我觉得建筑也要寻求那种人心的温暖、人心的汇聚,要找到回到家的感觉。无论你用什么样的手段,但这是核心。建筑的信念就是创造一个永恒的家。 

我的家,太太和两个女儿。回到家里,自然而然就会一切心平气和。家,就是这样一个可以让你找到生活中重要价值的地方。如果事业跟家庭有冲突,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家庭。家庭给你养分,就像水和空气。除了设计理念,我还和大家分享的是:在追求事业理想的同时,我告诉自己,不要忽视家庭,因为没有什么比她更重要的了。

设计作品:成都远洋太古里

本站申明:网友阅读本站内容,视为认同本站协议,协议详情请点击查看
标签:设计郝琳生活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