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2023建筑行业十大评选

超万名行业内专业人士实名投票

秉持客观原则的非商业化评选

薄宏涛:让城市建筑通过更新发挥新价值

  薄宏涛,筑境设计的副总建筑师,他在城市综合体等大型公共项目上设计经验非常丰富,在最近的建筑创作中对城市综合体、城市更新和文化建筑方面进行不断探索和研究。他认为除了崭新创造城市综合体之外,让既有城市建筑群体通过更新发挥出崭新的价值也是设计师应该关注的话题,同时他也在进行着这方面的案例实践。他希望通过设计尽可能地创造城市空间开放性和公平性来引导更多的市民能把他们的生活能有效地积极介入一个城市区域,从而带来普世意义上的公平参与。  

  薄宏涛,筑境设计的副总建筑师、上海公司副总经理

建筑畅言网:最近您主要在做哪些类型的项目设计?在您最近的建筑创作中,进行了哪些探索和研究?

薄宏涛:总体上讲有三类城市综合体、城市更新和小型文化展示建筑。对于原有手上常做的综合体项目越来越关注不同业态间的化学效应,好的功能集落会诱发无法想象的空间活力,行为活力导下的空间塑造会变得更加鲜活并具有更强的落地行,这样的组合方式和思维逻辑很有意思,我正试图在这种由功能-生活方式-空间模型的设计逻辑中找到一条属干自己的路。这样的关注点延伸到我的博士论文研究中,对于传统城市综合体的功能定义也随着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处于巨变之中,商业和泛商业正在被体验式的文化和泛文化概念更新迭代中。在为我本人面对诚品和方所这样的文化主力店正渐渐大昌其道感到欢欣鼓舞。我们的城市终干迎来了文化层面的转机,这是时代之幸。

除了崭新创造城市综合体之外,让既有城市建筑群体通过更新发挥出崭新的价值也是我们关注的话题,刚刚参加的英国城市更新论坛上展示的杭州电机厂改造就是我们正在进行着的一个典型案例,相对于过去更关注以类型学手法缝合修补城市肌理的空间织补手法,目前的我们更关注通过尽可能地创造城市空间开放性和公平性来引导更多的市民能把他们的生活能有效地积极介入一个城市区域,从而带来普世意义上的公平参与。

除了前述两类项目外,我还参与一些小项目比如幼儿园小学和售楼处之类的,这样的项目更多参与的动力来自纯兴趣,相比某些综合体项目为产值而战,这类小项目的工作更令人真正醉心其中,在设计的过程中更多收获创作的喜悦和满足感。 

建筑畅言网:您认为设计师的生活体验在工作过程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

薄宏涛:求学之路奠定专业基础,人生经历确实会很大影响一个人的思维。我的求学经历经常被朋友笑话为万花筒,就拿出来说说,博大家一笑。我的学习履历是这样的:天津大学附属小学,南开中学,重庆建筑大学本科,同济大学硕士再到东南大学读博士。中国建筑的老八校被我占了四个名额。大学前天大的十八年生活体验让我跟随这个学校和父母沾染上了一点书卷气,重建工的本科学习让我有了这个西南院校特有的不拘一格的建筑思维和活跃性,同济的硕士学习和期间到柏林工业大学的交换学习让我系统地接触了城市设计这个领域,拥有了理性分析和从城市层面考虑建筑问题的能力,而其后追随导师程泰宁先生到东南大学的博士学习则是希望自己能从东大的严谨专注和厚重中汲取到更多的养分。

建筑畅言网:想请您分享一下最难忘的设计经历或者设计项目?

薄宏涛:我在1999年刚参加工作不太久曾经有机会接触一个很有意思的项目,重庆小泉宾馆温泉戏水馆,这是一个投标项目,我提出的保留原基地香樟林仿生建筑的设计概念得到了业主的认可并获得了设计权,可是那是16年前的重庆,建造技术还处在“恐龙时代”,因为太复杂,我画了同事们不太愿意画的施工图,每天早晨打开电脑的第一件事就是仔细检査一下那几百个圆心是否移动过位置,终于画好了,眼巴巴的等它变成现实,可是现实太骨感了,从那之后我发誓不做这种异形非规则曲线的设计。去年,在这个重庆项目15年后,我设计的绿地湖湘中心的营销中心,这个要求从山上看是岳麓山的延伸,从江上看是山间一片云的设计采用了非线性的纯三维设计,相对1999年的网格放样表达,BIM的全程应用为设计的数字化输出带来了革命性的进步。上海沪东船厂的幕墙施工单位的全数字对接输出和加工让这种原本“不靠谱”的设计终于有了可控的实施性。想起当年的种种苦恼回忆,实在感叹时代技术的进步为行业带来的深刻变革。 

建筑畅言网:您如何在设计过程中兼顾作品的艺术性与商业性?

薄宏涛:设计是“定制”的艺术。艺术品和商品有两个区别,一个是批量,当具体所做的事情是要被批量复制的“成衣”,那就和艺术设了一丝关联,但如果做的事情接近“高定”,就靠艺术近了些。再有就是精神审美,当一个项目不认可“时间凝固了空间的沉寂”是一种大美时,他就注定和艺术设有了瓜葛。就平时工作主体接触的商业项目而言,最常听到的词汇就是“产品线”、“溢价点”之类的描述,主要指向是产品定型可复制和产品市场价格回报,这样的价值取向是和艺术没什么关联的。只有特定的项目类型,当甲乙双方对干艺术价值有基本一致的认同,才有可能让设计充满了艺术的气息。当然,在商业项目中也可以通过设计师的审美追求尽力让设计摆脱“量产”趋向“定制”,这是我在创作中的努力方向。 

建筑畅言网:您一直在进行城市设计及建筑领域的研究与实践,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想请您谈谈在建筑设计创作中,怎样处理建筑与城市的关系?

薄宏涛:建筑是构成城市的细胞,也依存于整体城市肌体而存在。相对干西方的城市空间与建筑单体间相对清晰的主客体关系,中国的城市和建筑的关系则显得微妙许多。中国城市是放大了的建筑,而中国建筑则是具体而微的城市。

这样的个体和群体间相互胶着、难辨彼此的情形正式基于蕴含在中国建筑中特有的主客体可逆的道家哲学思想。在我们日常的设计工作中漠视对于街巷空间、院落空间这类最具特征的中国城市空间元素的关注,只会加速它们在高速城市化进程中被从城市记忆中抹杀的命运。与此同时,被一同抹杀的还有伴生在这些空间群落中的生活方式、生活态度和曾经的生活理想。这恰恰是文化传承的所在。

所以设计中,有可能的话尽量留出建筑和城市对话的“空”间。勿以善小而不为,哪怕是一个微小的后退,有可能会令建筑在这个转角对城市呈现出不一样的友善。无数这样的城市“善意”的累积才会令我们的城市充满温情和记忆,才能令我们的都市乡愁多些愉快的回味。 

建筑畅言网:您认为什么样的作品才算是一件好的建筑作品?

薄宏涛:自微观而宏观谈,首先要好用,好用才是好房子。立面优美大方、空间简洁清晰,建筑唯一和纯雕塑可区别的点就在于其空间的可用。这种可用的空间正是我们作为使用者的人真正去感知的。所以关注建筑的空间对人是否便捷等问题的关怀是本质。 

建筑畅言网:建筑可能会给城市环境或者民众的生活方式或其他方面带来一些积极的影响和改变,您是如何考虑这一问题的?

薄宏涛:与其谈建筑对生活的改变,我更倾向于城市对人生活的改变。路易·康在《静谧与光明》中说希望一个孩子在城市中行走就会知道他长大了想做什么,这是城市空间对人的生活行为的一种教化。当我们在上海绞尽脑汁对付1:1配置标准下的地下车库降本增效的时候,会惊讶的发现伦敦的市中心新建区域的停车配置指标超低甚至是几乎没有。这是以车位本还是以人为本的问题,是鼓励车行出行还是公交出行的问题,更是社会价值导向的问题。而意大利锡耶纳竞选联合国人居示范城市的宣传□号是“我们不是试图解决车行交通的问题而是倡导营造一个步行城市”。这是一种和当下中国普世价值观完全相反向度的价值取向,解决不了我就不解决,谁说非得要车子进城呢?这是建筑和城市对于人们生活方式改变的典型引导案例,让街道回归步行,把城市从车手中还给人,这样的城市才是真诚友善的城市。

人物简介

薄宏涛

筑境设计副总建筑师、上海公司副总经理

多次在国内、国际竞赛获得一等奖,参与或主持设计了上海汽车会展中心、汽车博物馆、安亭新镇、中国国际采购中心、无锡崇安生活广场、天津南开科技园等重要项目。 LOGO字体黑薄宏涛.jpg自2001年起,先后在《建筑学报》《建筑师》《时代建筑》《城市建筑》等杂志发表论文十余篇,“城市梦想——安亭新镇的诞生及其城市设计特点剖析”评为被同济大学优秀硕士论文。此外,其主笔的城市设计研究专篇先后入选[德]迪特.哈森普鲁格主编《走向开放的中国城市空间》和[中]徐洁、费淳璐、支文军主编《解读安亭新镇》等书籍。2006年获上海青年建筑师新秀奖提名,2008年、2009年分别获上海勘察设计协会颁发的20位最具大师潜质青年设计师称号,2010年当选上海青年建筑师论坛学术委员会委员,2011年受聘出任东南大学企业硕士生导师,同年获得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国建筑文化中心颁发的“建筑设计行业金牌建筑师”荣誉称号。

本站申明:网友阅读本站内容,视为认同本站协议,协议详情请点击查看
标签:建筑设计薄宏涛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