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钢:我们需要开展建筑本体价值观的思考
来源:畅言网 2015-05-26
吴钢:维思平设计(WSP ARCHITECTS)任董事总经理、主设计师
对于中国十大丑陋建筑评选活动,维思平建筑设计创始人、主设计师吴钢给予了持续的肯定和支持,参与过多次评选的研讨会的他,认为丑陋建筑评选经过五年的发展已经树立起鲜明的旗帜,目前亟待要开展更多关于建筑本体价值观层面的讨论,对这面“旗帜”给予正确的方向指引与内容支撑。他强调,对丑陋建筑的批判是一种“制恶”,在此基础上更需“扬善”,真正建立起正确的建筑价值观。
丑陋建筑——认识到自身缺点是一种正能量
谈起丑陋建筑评选活动,吴钢一直非常支持并积极参与,“社会认识到自己的缺点是一种正能量,由此才会对自身产生重新的认知。在领导层对奇怪建筑、丑陋建筑都已经有了认识和意见的当下,十大丑陋建筑评选是非常具有时代的超前性和必要性的。”
丑陋建筑中有大量建筑是仿古、仿洋、山寨的建筑,反映出国内建筑师盲目抄袭的一些现象,也反映出我们创新能力的欠缺。对于创新的意义,吴钢提出,建筑设计不能为了创新而创新,创新的目的是为人服务的,尤其在国家城市发展处在一个相对比较初级的阶段时,建筑更应该为人类生活打造更好的环境。这中间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比如如何实现节能、可持续发展、营造适宜的都市生活空间等,“但归根结底,建筑本质是为人服务的。”
在这个意义上讲,吴钢认为创新是为目前现状挖掘之后的一种办法,是对存在问题的一种改良,“创新在我心中是对现状可持续的改良。”而对于仿古、仿洋、山寨类的建筑,他认为应该更清晰、更清澈地去认知,我们有必要吸取古代的精华、向西方学习、借鉴先进的经验,其中存在一种“度”和标准问题,简单地评价模仿就是丑陋建筑非常难,丑陋建筑不等于仿古、仿洋和山寨的建筑。
经过五年的丑陋建筑评选,大家也对丑陋建筑有了评判标准,关于标准吴钢觉得这中间存在“度”的问题,这个世界上完全没有出现过的建筑形式,要看产生的过程,用什么样的手段。
他阐述了维思平的建筑态度,“平常建筑”代表了一种中庸和适宜的态度,当社会财富积累越来越多,灵魂层面思考也会越来越多,人们的追求反而会变得更加宁静、平常、内敛,不张扬,建筑也会随之变得追求“平常”。
我们需要开展建筑本体价值观的定义与思考
吴钢是最近参与了中央美院学生的评图,他发现目前已经有很多老师不局限给学生设计方面的指导,也开始在价值观层面对学生进行灌输和引导。国内的建筑存在很多问题,我们要解决建筑教育问题,吴刚认为从根本上要解决文化和价值观的问题,文化和价值观是最顶层的思考。“建筑创新要有清晰的价值观,但不要上升到文学和建筑无关方面,我不太愿意在建筑师群体中去讨论人文方面,因为很难产生结果。从建筑本体来讲有很多价值观需要我们去定义,这和建筑师切身利益更密切。”
关于建筑本体价值观的讨论,吴钢对畅言网提出了希望,他非常肯定畅言网举起了批判丑陋建筑的旗帜,但是除了有鲜明的旗帜也要有坚强的基础,讨论原理层面、方法论层面的、价值层面的、实践操作层面的方法,否则很难支持旗帜。他建议畅言网可以展开一些建筑价值观层面的讨论,引发建筑本体角度价值观的定义和思考,倡导可持续建筑、平常建筑、中庸的建筑、适宜的建筑,建立了这些基础之后,评判丑陋建筑就有了标准,畅言网应该树立起自身支持的建筑方向,要立足于品牌不断向下延伸。
吴钢一语中的,虽然批判容易树立起旗帜,但是我们更要引领主流的思考和行动,这样畅言网的丑陋建筑评选活动才有更大的力量,通过价值观的树立才能影响人才。现在很多年轻的建筑专业学生,往往幻想成为设计大师,吴钢则认为成为大师对自己成长有决定性的影响,作为理性的建筑师,“大部分人仍然需要做一个好的建筑师,这也是一种价值观的体现。好的建筑师能够把房子设计得更加适宜居住,对社会有所贡献,让人们生活变得更好,反之不是好的建筑师。”
“旗帜举起来之后,为了支持我们这面旗帜需要做夯实的工作,这就是文化和价值观的树立,更多是关于建筑本体,每个方面找到支持的人。基于这样的价值体系评价什么是好的建筑和丑陋建筑。十大丑陋建筑之后畅言网还可以评价十大美丽建筑,十大亲民建筑等,把价值观更加丰富化。”
建筑师的美好时代已经来临
面对中国快速城镇化和大规模建设出现的种种问题,中国未来建筑设计之路会如何发展,吴钢的观点是乐观和积极的。他说,前面三十年城市迅速发展史无前例,相对比较迅速和膨胀,大家认为太快了,快的东西就不会很好。这就要大家进行反思,现在国家整体形势在调结构稳增长,吴钢认为这对于整个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是很好的事情,“我个人一直觉得在这种情况下建筑师应该高兴,我们有更多机会去思考如何把建筑做得更好。”
快速城市化中出现鬼城、空城、功能分割混乱、大气污染、交通堵塞,在吴钢看来,这些问题的出现与规划师和建筑师密切相关,建筑的低质量、能耗过大、不可持续这些都反映这会亟待解决的问题。面对问题吴钢没有一筹莫展,反而充满信心地认为建筑师在未来的发挥空间非常大,可以说建筑师的美好时代已经到了。前面一段时间是开发商的美好时代,建筑师作为社会基础行业,我们需要维护的是生存环境的秩序。
吴钢在欧洲生活了十多年,他对德国建筑师的工作模式和为人处事都非常认同,他感受最深的是,德国建筑师能力非常全面和广泛, “建筑师应该更积极一些,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像一个真正的绅士,对生活社区周边的人起到积极的影响。所以我们不避讳谈丑陋建筑,建筑师因为受到了多年专业的教育需要回馈给社会。一个好的建筑师首先是好的生活家,懂得生活,懂得日常的交往。我们要站在自然、社会的角度,引导人们如何尊重自然,挖掘社区的潜力。”
做可持续的平常建筑
对于上层关于不搞奇奇怪怪的口号,吴钢也有自己的思考。他认为不搞奇怪建筑、丑陋建筑,就应该在建筑行业建立起一些正确的、基础的价值观,这些价值观首先要基于建筑本体的。
维思平倡导的平常建筑设计态度,就是一种非常清晰的价值观,在不断探索和实践中他们也对平常建筑理论进行丰富,提出了“可持续的平常建筑”设计主张,吴钢阐述,“可持续的平常就是好的建筑,可以延续的平常建筑,不断发展和前进,这不是口号,是缓慢的、顺滑的,是基于对中国国情和文化层面的深度思考后提出的。”
中国的建筑评论一直处于非常尴尬的境地,大家喜欢互相夸奖,而对批评敬而远之。吴钢认为建筑评论是必须存在的,为什么现在如此尴尬,主要是因为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认识,所以大家要把基本价值观定义清楚,这样我们才能评论。他举例在欧洲对于城市建设和建筑设计都有非常严格的标准,无论是改造和新建建筑都必须遵守,这就是标准,也是一种价值观。
“这是基于一种稳定的价值观,城市空间和街道应该是什么样子,绿地、建筑节能标准是什么样、色彩的定义是什么样,定义之后有了标准之后就有章可循。”每个企业的也有自身的价值观,维思平定义了平常建筑,倡导做平常建筑、打造行走城市,所以在招聘人才的时候也要认同这种价值观才可以加入。吴钢坦言,“我们知道自己要干什么,思考如何在目前把中国文化和全球当代文化相融合,我们提出了‘低技高效’是基于中国目前是发展中国家,我们要用平常建筑,用简单的技术建造高效能的建筑。”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