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阳:青年建筑师要找到自己的style
来源:畅言网 转载自:大料建筑 2015-12-25
大料建筑主持建筑师 刘阳
生于这样伟大的时代,青年建筑师为整个建筑设计行业注入了新鲜活力,部分建筑师逐渐崭露头角成为行业的中坚力量。大料建筑主持建筑师刘阳先生就是这样一位年轻有为的设计师,他的每一件设计作品都是在记录自己的状态,每一件设计作品都是他对生活和工作的一种态度的宣泄。
畅言网:请简单谈谈您对建筑和建筑师的理解是什么?
刘阳:先谈谈我的经历,在我还没有毕业的时候,就进入非常建筑事务所实习,后来又进入齐欣建筑事务所工作,最后才开始自己创业。在这两家公司工作的感觉特别不一样,张永和老师的非常事务所,特别讲究设计的逻辑和建筑的方法,而齐欣老师希望去追求比较感性的结果。
我觉得建筑师的工作方法跟每个人性格、习惯和擅长的事情息息相关,而我是一个非常随性的人,我希望能尝试做一些以前没有做过的事情,也总想给自己找事情做。而且建筑师的设计方法或者设计主张,会随着建筑师年龄、心情和状态发生变化,也就是什么时候做什么事,什么年纪做什么事。比如:我现在三十岁了,我就应该做三十岁状态的设计,到五十岁的时候就应该做另外一种设计。对于我来讲,做建筑就像写日记似的,在记录我当时的状态和个人的兴趣爱好。我的设计想法与业主、使用方一拍即合的时候,说明我的状态非常好。如果我们两方相对立了,那我的状态就会变得非常小众。
畅言网:从设计院到自己开事务所,请谈谈您遇到过哪些困难?
刘阳:我自己成立工作室以后,最大的感触是知名设计院的项目比较好,由于他们在业界的名气,合作的项目基本都是好的项目,如:1.业主比较有钱,2.业主对他们特别的信任,沟通的时候更方便。
我刚出来创业的时候,不想拿自己在别人单位做过的项目去给业主看,可是当时自己也没有什么好的项目案例,所以同业主建立信任特别困难。在刚开始的时候,我更多的是靠运气和一些朋友的介绍,接到项目以后,我通过自己对项目的理解做设计,这些设计逐渐被业主认可,于是业主又继续让我们设计别的项目,这样就出现了一个良性循环。我们大概花费了两年多的时间,把这样的循环建立起来,所以后面情况开始慢慢好转。
畅言网:年轻建筑师都是很多元的,不会刻意地坚持某一个领域或某一类型建筑,需要尝试不同的东西,需要不断创新。您从业以来都做过哪些类型的项目?您最满意的项目是哪个?
刘阳:我的第一个项目是2012年参加大通展,凑巧当时又是我儿子2岁的生日,我通过这样一个机会给他做了一件生日礼物,这件礼物是小孩玩耍的房子,也属于比较个人的一种项目。后来我又给一个小乡村做了音乐舞台,这种类型的项目都是可遇不可求,很难界定他们属于什么类型,可以说是建筑、景观或者装置。时间久了,我们的常规项目变得越来越多,就像我们现在正在做的景德镇陶瓷艺术馆,这种项目就属于比较常规的项目。我以前没有接触过艺术馆、教堂等类型的项目,还是比较想去尝试做这样的项目,因为建筑师对文化性项目可能发挥的空间更大。
畅言网:您觉得文化建筑的设计和别的项目有什么不一样?
刘阳:其实每个项目都不一样,基地不一样,处理的问题也不一样,像文化建筑一般都处于文化地区,需要我们吸取的东西更多,我们做每个项目之前,都会面临或多或少的问题。对于我来讲,每做一个项目,我首先思考的并不是项目上的事情,而是我自己对这个项目的理解,我想在项目中干什么事,我跟项目之间会有什么故事,或者建好以后会对别人有什么刺激,这些是我想得最多的事情。
畅言网:中国现在处于建筑“大跃进”时代,很多建筑师热情满满,追随和模仿建筑大师的风格,您如何看待这种想象?
刘阳:建筑行业从某种程度上讲是靠知识和经验的积累,靠多看、多动手,也是对眼睛和手艺的训练,这是最基本层面上的。只要建筑师一直做项目,就会越来越好。但是建筑师对建筑的理解就不一定,也许从最开始的根就歪了,或者说对建筑理解有误差,其实追随和模仿也是因人而异,我觉得这取决于建筑师想达到的状态,比如说:只是想做很多项目,或者想挣钱,那就不需要有什么特别的设计,就直接的去照搬一些成熟和成功的理解就完全够了,如果建筑师没有把设计当成玩乐,他们就会想得多一点,也不会刻意的去模仿别人。
畅言网:谈谈您比较喜欢的建筑风格和建筑大师?
刘阳:我从上学到现在比较喜欢的建筑师有路易斯·康,我觉得他的作品是带有神性的创作,他的空间设计手法非常有力量,他的作品营造出来的氛围,带给人比较强烈的刺激感,一栋建筑设计的好与坏,从个人角度上来讲,让人进入到建筑空间中的时候,会造成多大的感官刺激,刺激越大就是越好的建筑设计。
感官刺激又分很多层面,可以让人安静下来,也可能让人很高兴,甚至能让人很难受,如果进入到建筑空间中没有产生任何刺激,建筑内部和外部空间给人的感觉都是一样的,没有任何变化,那这样的建筑是不太成功的建筑。
畅言网:中国近年来涌现了很多奇奇怪怪的建筑,这样的设计风格您欣赏吗?
刘阳:我觉得有一些建筑需要给人带来一些刺激,比如:商业建筑需要这种奇怪的建筑来刺激大家消费,进入这样的空间会让人感觉到热血沸腾,这种激烈的刺激对商业来讲非常好。还有扎哈的望京SOHO项目,这个项目中的流线性设计给人的视觉冲击感很强,虽然看起来奇奇怪怪,但是它除了能给人带来视觉冲击力,还能给我们带来一些别的方面的感受,我觉得这就算是一个好的项目,如果一栋建筑对我们城市有一定的影响,给人不同的感受,那就不要归结为奇奇怪怪建筑,而这种建筑是有自己灵魂的设计。
畅言网:建筑师需要具有哪些职业意识?您认为中国的建筑师做的还有哪些不足?
刘阳:我觉得像中国现在这种情况,缺少的是真正的行货建筑师。比如说,现在中国做得比较好的建筑师拿出来以后也就是欧美路边摊的水平,对于一座城市来讲,整体的建筑质量达到一定的水平,对更多人来讲会有帮助,虽然中国能达到这个水准的人越来越多了,但是总量上还是缺少很大一部分,如果真的想对中国建筑好点的话,就别去搞建筑了,可以多研究研究环境的治理,可能会更有效,就像北京的天气一旦出现蓝天白云的时候,北京这座城市的建筑水平能提高一个档次。
畅言网:现在我国不断涌现出大批的青年建筑师,您如何看待中国青年建筑师这个群体的发展现状?
刘阳:在北京每个胡同中都有一些小的建筑事务所,虽然说现在市场形势不好,但是这些小型事务所也能接到项目,而且也能保证养活公司,做的事情也都挺好玩,这说明建筑市场上越来越认可这种更独立的、在体制外的这种模式的公司,并且也越来越接受这种比较个人,非量产方式出来的作品,这是一件好事,如果这种类型的事务所出来作品的比例越来越高,整个中国的建筑质量会更好,竞争会更积极。
畅言网:您有哪些话想送给已经成为建筑师或者正在准备成为建筑师的年轻人?
刘阳:如果在建筑这个事情里面,能够体会到乐趣,然后发现这个乐趣,就按照这个标准去寻找。虽然这乐趣分很多种:1.赚钱的乐趣;2.成名的乐趣;3.出于自己兴趣的乐趣。但无论我们采用任何方式,都要清楚自己心中所想。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