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2023建筑行业十大评选

超万名行业内专业人士实名投票

秉持客观原则的非商业化评选

于晨:建筑师不要给自己背上传承的包袱

在建筑设计中传承文化一直是行业关注的焦点,但是鲜有成功的案例。很多设计作品只是简单地把文化符号、元素符号进行复制和张贴,要不然就是简单地模仿类似的造型,这种做法其实非常肤浅。筑境建筑的商办建筑研创总监、上海公司建筑所所长于晨认为,建筑设计的文化传承不应有束缚,不能停留在符号,构图等视觉元素上,在设计逻辑中体现东方哲学也是传承,当然这不但需要建筑师的功力要深,还要公众的理解力要高。建筑师不要给自己背上一个传承的包袱,反过来也要从当代文化的发展中汲取营养。  

于晨,中联筑境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商办建筑研创总监、上海公司建筑所所长

建筑畅言网:能用一句话来概括您对建筑的理解吗?

于晨:做建筑如做人 。

建筑畅言网:您是如何在设计中体现上述提到的建筑观的?

于晨:把每一个建筑作为有生命的人来看待,既可以理解为文学家在塑造人物,也可以看作对自身修为的追求。用好不好看来评价建筑是比较肤浅的,建筑的美应该来自其优雅的气质与得体的姿态。而且我们经常会发现,很多为人之道正是处理建筑中大量矛盾的与复杂关系的最精妙之法。 

建筑畅言网:您是如何把握建筑的艺术性和功能性的?

于晨:建筑的魅力,或者说它区别干其他艺术形式的特征,就是建筑是有功能性的,赛维(Bruno Zevi )在其著作《建筑空间论——如何品评建筑》中指出,建筑在艺术领域中处干一种相对卑微的地位,其原因在于多数场合下,建筑事实上被当作雕塑或艺术品来评价,被当作造型现象就其外表进行品评。而建筑唯一有别于其它艺术的特征就在干空间,只有将建筑作为艺术化的空间来理解,才能使建筑学获得独立的地位与体系,而空间艺术性的体现,除几何要素外更重要的就是功能要素。 

建筑畅言网:在您的设计中,建筑的细部设计占有什么样的地位?能否谈谈对细节设计的看法?

于晨:细部的处理不仅决定着建筑构思实现度的完整性,更是建筑设计哲学性与逻辑性的深度体现。细部是建筑最接近人体的部分,对材料、质感等要素的表达以及建筑师的构思能否贯穿始终,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细部的实现很大程度上受到工艺、.技术、价格等因素的影响,尤其现在的国内的市场环境、业主认知等非建筑因素对细节完成度的负面作用,更是给现在的建筑师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我理解这种挑战并非是对各种复杂技术细节的掌握与坚持,而是寻找充分能够结合国内现有的技术现状的细节表达形式。 

建筑畅言网:如何看待项目“完成度”的问题?

于晨:在我看来,“完成度”有两种不同层面的理解,第一种是施工表现完成度,有关内容可见上题:第二种是设计内容的完成度,即设计深度,这反倒成为现在困扰很多设计师的主要问题。随着国内大量的建筑设计实践,以及国家工业技术的整体提升,技术手段和工人素质已经不成为优秀建筑完成度的主要瓶颈。设计深度已经成为真正制约建筑表达“完成度"的主要因素。说的露骨一点,国内建筑师再也不能以技术和工艺作为自己作品完成度低的借口了。这里边既有建筑师的责任也有市场的问题,市场原因牵扯到政经因素,我们不谈。

建筑师自身的不足已正成为影响建筑完成度的明显而难堪的因素。其实这不是在探讨建筑师的个人修养和积累的问题,而是建筑师如何定位自己在市场与技术工作中的角色的问题。现在很多建筑师不做室内,不做景观,甚至不需要做平面,已经沦为一个立面设计师。如今很多室内设计师也开始涉足立面设计,应该说由于敏锐的材料、色彩感知,很多室内设计师在纯粹立面设计上比建筑师有更大的优势,建筑师最后的阵地就只有消防、规划等政策法规了。这是一个令建筑师后背发凉的残酷现实。

正是在如此尴尬情况下,很多建筑师走上了一条看似风光无限的不归路。说它风光无限,是因为此类新建筑师不再需要重复前辈们艰辛苦修之路,而是通过新媒体的快速传播,利用市场中猎奇、求“怪”的心态,生产出大量的效果图建筑,同时凭借在建筑评价领域新媒体的不对称话语权,混淆大众甚至专业的评价标准,使之成为建筑设计优劣的新定义。这条速成捷径产生赌博的快感吸引着大量年轻建筑师放弃追求,投入到建筑风格的“传销”大军中,一时间各种“流行”、“时尚”的建筑造型此起彼伏,反过来又增加了建筑评价“新”标准的公众认可度。这种“成功”不再需要时间的积淀和深度的思考,自然就不再需要设计深度对建筑表达的支撑。如此一来,设计深度对建筑师而言就变成一种累赘,竞相以最低深度投入以换取时间效率,从而跟得上甚至引领设计“潮流”。而这种无视设计哲学深度,只追求建筑外观“靓丽”的设计方法,造就了大量的“明星”建筑和建筑师。所以,如今我们看到的很多“完成度”不佳的建筑,很多时候不是施工造成的遗憾,而是设计师的价值取向发生重大偏转的结果。很多建筑的不足不是做不到,而是根本设想做。在无法继续把责任推到施工质量时,有些建筑师会拿市场当挡箭牌。在这些因素短时间内无法改变时,建筑师是否从自身寻找原因,从而耐住寂寞潜心积累,是这个时代给年轻建筑师的最大桃战。因为,就如同施工技术会提升一样,市场环境等因素也会得到改善,当最后一块遮羞布被扒下时,建筑师终要面对自己的职业良心。 

建筑畅言网:作为青年建筑师,您觉得当代中国的建筑创作应该如何去传承文脉,又该如何创新?

于晨:就像前面说的,做建筑如做人,只有真正喜欢并自觉传承传统文化的人,才有可能真正在设计中融入文脉,否则只能是手法主义的不断抄袭。或者可以这样理解,建筑是在文化与艺术之下的一个概念,任何一个时期的建筑成就最高峰永远不会超越当时的文化艺术的限制,所以当下我们的文化艺术发展都还设能解决传承文脉的时候,怎么要求一个建筑师通过一个设计作品传承文脉呢?当然这并不是说建筑师就只能袖手旁观了,这个时代仍然有其自身的特点,作为当代建筑师应该力图在自己的作品中反映这个时代的特征,这本身也是对文脉的传承。我的一位导师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在欧洲留学十余年,他的绝大部分专业学习与实践都是在国外完成的,他认为自己的各种设计手法、创作思路都已经完全西化。但是每每当他拿出自己比较满意的作品时,总会被国外同行认为有些说不出的东方的味道。从介怀到释然,他发现那些被西方人视作具有东方印象的东西也正是他对方案的满意之处。所以,如果一定要去传承什么,那就先去找找看在自己文化里有什么让自己着迷的吧。

有一个现象值得思考,传承文脉这个话题在西方,也就是在建筑理论界的发言权人那边,并没有我们讨论的这么热烈。他们更注重尊重历史,尊重文脉,不讲传承是因为他们觉得自己的现在比历史更伟大。为何我们如此在意传承,深究下去就会不幸地发现我们自己的些许自卑。也许东方文明本来就比西方文明更注重传承,可是如果我们只强调传承,我们的后人又去传承什么呢?

所以又要谈到创新。似乎当代的中国建筑师并不乏创新精神,其实大部分是市场恶性竞争与个别建筑师为迎合浮躁的社会心态的哗众取宠。试问,有多少在方案中标后或者报批通过后,仍然在设计全过程中追求创新?艺术创新的原动力是创作者个性的表达,建筑设计不外乎此,而建筑应该是群体创作的个性表达,这个群体不仅是设计团队、相关专业,也应该包括业主、使用者。只有从这个原动力出发的创新才是真正的创新。个性的表达又有很多方面,很多方法,在这个没有统治性建筑风格的年代,设计创新似乎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容易,其实不然。有学者总结,世界上就只有三种建筑:金字塔、万神庙、巴塞罗那世博会德国馆。初闻这一盖棺定论的说法,肯定会觉得有些武断,但仔细思索后,却发现确实找不到能跟这三种建筑并列的第四种类型。也就是说,在突破现有的几何空间与重力理论的技术出现之前,在空间类型上的创新都是在嚼剩饭。在材料、结构与技术方面的创新又使建筑设计只能仰仗其他科技进步的鼻息。那是不是就没有真正的建筑创新之路了呢?

复杂问题的答案有时就在问题本身里。在任何时代,传承与创新本身就是一件事情的两个面,是相辅相成的。就如同个性的表达欲望需从生物学的角度解释一样,对历史的传承其实也是生命延续这一生物现象的人文表现。所以,创新的源动力正是来自于继承,而传承要往复循环就一定要有个体的创新。回到建筑设计,传承不应有束缚,不能自停留在符号,构图等视觉元素上,在设计逻辑中体现东方哲学也是传承,当然这不但需要建筑师的功力要深,还要公众的理解力要高。建筑师不要给自己背上一个传承的包袱,反过来也要从当代文化的发展中汲取营养。创新不是炒作,一定是在继承过程中的有感而发,当建筑师被一个有公众认同的空间所打动,当他把这种感动再次表达时就一定是最质朴的创新,而这一创新就一定会被传承。 

建筑畅言网:作为建筑师,您如何社会比较关注的雾霾问题?

于晨:如果这个题目是雾霾的话,我可能就直接谈一下绿色环保,生态建筑的事了。其实雾霾和建筑也设有多少直接的关系,这是一个工业化必由之路的话题。在所有的工业化道路上走过来的大国里,我们已经是污染控制的最好的了,没有之一。在工业化是一个安全独立的大国必要因素的前提下,如果有一条不污染就能全面工业化的道路,我们一定会选择,但是至少这个星球上还没出现过。抛开如同当年“全球变暖”一样,也是一种夺取道德制高点的政治工具不谈,媒体与大众的热议,倒是给建筑师推动绿色概念提供的帮助。正因为雾霾与污染的起因不在建筑,所以它也不是建筑师通过作品和理念就能解决的,在公众关注带来绿色技术接受度提高的红利下,建筑师应该更多的关注新技术的走向与运用。在技术大爆炸的时代,建筑师已经不能停留在光伏、雨水等过时的技术上面,我曾经看到微信圈有人分享用巨型菌细胞做路网规划的案例。另外,我觉得建筑师要多关心建筑以外的社会问题,看到雾霾和“穹顶之下”的社会现象,对设计哲学有很大帮助。

人物简介

于晨

杭州中联筑境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商办建筑研创总监、上海公司建筑所所长

代表作品

无锡小娄巷历史街区、通化科技文化中心、南浔区人民检察院、南浔区行政中心、华师大科创园、长沙绿地中心  

本站申明:网友阅读本站内容,视为认同本站协议,协议详情请点击查看
标签:建筑师传承包袱于晨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