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2023建筑行业十大评选

超万名行业内专业人士实名投票

秉持客观原则的非商业化评选

魏浩波:文化建筑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人

西线工作室主持人  魏浩波

各地轰轰烈烈建造各类文化建筑的步伐还在继续,但文化建筑建成之后的惨淡经营往往为人所忽视。西线工作室主持人魏浩波认为,要想让文化建筑发挥应有的文化教化作用,设计师在设计时就要考虑到建筑存在状态与市民生活的契合性,不追求高大上。

建筑畅言网:请先谈谈我国文化中心建设的现状。

魏浩波:我个人认为文化中心应该渗入到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当中,但国内的文化中心却演变成地标式建筑。城市开发要有所业绩,往往采用地标性、规模性的方式来做文化中心项目,丧失了文化中心天赋的教化职能,不能发挥普及公共文化常态的作用。文化应该是潜移默化地进入人们的生活当中的,但我们把它变成了高大上的东西,和原本普通的状态拉开了很大的距离。

建筑畅言网:文化中心的设计与其他类型的建筑设计一样吗?

魏浩波:文化中心强调品味和精神氛围,这是与商业建筑最不同的一点,文化中心应该具有辐射性与感染力,比如当我们去参观博物馆时能感受到年代的气息,这就是文化建筑所特有的感染力。

建筑畅言网:文化中心无形中担负的“地标性”功能属性会使设计师在设计时更追求标新立异吗?

魏浩波:常态眼光通常认为文化中心是一个公共性建筑,“公共性”就意味着要高大上,要脱颖而出,要鹤立鸡群。

建筑畅言网:在你设计的诸多建筑作品中,文化建筑项目有哪些?

魏浩波:我设计过乡土文化中心和博物馆,也设计过城市里的博物馆、音乐厅、剧场。

建筑畅言网:这两种设计有什么区别?

魏浩波:在国内常态的设计状态下,在设计城市文化中心时,必然会注意其特殊的形式作用,会考虑文化中心对城市主体骨架构建和地标性构建的重要作用;而在乡土的设计项目中,则更着意于建筑与乡土的场地结构、人脉的融合,建筑状态会比较人情味些、更沾地气些。在这两种不同状态下的设计受制于不同的社会结构:乡土有乡土赖以依存的特殊的社会结构,这种结构实际上是一种熟面社会的结构,更在乎建筑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强调接地气;而在城市状态下,建筑则受制于形而上的普遍性特征的技术体系所导致的制度、规范、条律的控制,系强约束力下的设计状态。

建筑畅言网:文化中心建筑风格会被要求更偏向现代主义?

魏浩波:这要看如何理解现代主义了,现代建筑发展至今已将近90年了,通常状态下往往会更多地将现代建筑理解为现代主义早期的建造状态,即一种所谓的“国际范”,是一种国际同行做法;而实际上呢,现代主义在不同的国家、地域和不同的生活状态下都发生着大的改变与适应性调节。现代主义强调理性设计,我更倾向于将之理解为是一种设计方法,而不是一种既定的形态。当代技术方式与当代材料在建筑建造过程中的应用是很正常的,任何一个时代的建造都离不开当时当地的通用建造技术,关键是如何使这种通用建造技术和项目所在地发生关联。假设,盲目地将一个范式的国际样品建在贵州,就是忽略了贵州当地的次文化圈层结构与地缘内涵这些根本的东西,这种做法值得商榷。

北欧有一位很重要的建筑师——朱哈·莱维斯卡,他继承了阿尔瓦·阿尔托特有的有机形态的设计方式,并往前走了一步,他的建筑形式很现代代,但这现代中却透着浓郁的北欧风,譬如他设计的MYYRMAKI 社区教堂:以几重平行的高低不同的白色片墙群反复折承的方式引光,并微调这些白色切片间的缝隙与切片的高低达成一系列有共鸣声结构的漫射光群,制造大量的间接光,并使光边界模糊,使空间充满模糊多变的光线,通过细细地切割光线,使光强与光向的细小变化均都呈现出来,生产沙粒般的呈梯次微差的光环境,制造出北欧雪国晴光般的光氛围;莱维斯卡以这种基本几何单元切片群的组织方式将阿尔瓦•阿尔托的有机形式与用光方式转化成某种单元同构复加体系,从而将有机形式与几何理性合二为一。由此可见,现代主义不只有“国际范”的传统,它还包含着和地域环境相结合的传统,这个特点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建筑上就可以很好地看到,北欧的建筑均采用了现代建造方式,又都与当地的风情、古韵、自然都很好地结合起来。

这样的现代建筑决不是那种采用具象的传统与当地符号的流行的组合方式,这类组合方式往往通过一套有序的构图原理,把不同的风格整合成一种有逻辑的建筑,是很实用,形式上也很传统;但其形而上的超验组合法,更多地强调形式主义,忽略了具体地点性与经验性,压制了建筑的地域性特征。

建筑畅言网:在设计文化中心的过程中是否会与决策者产生意见分歧?当他们不接受你的设计理念时,你会怎么办?

魏浩波:决策者往往有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而他所处的位置又会使他们产生自己具备更高智慧的错觉,从个体来说,我觉得这不是一种清醒的状态,毕竟术业有专攻。我觉得决策者清醒的状态是认识到“术业专攻”的道理,但目前很多从基层做起来的领导干部,思考问题的角度和设计师的专业角度有较大出入,我们只能一步步地慢慢说服他们,慢慢调整相处状态。另外,还需要指出,这些决策者往往反复性很严重,这种反复性现象说明他们缺乏专业的知识体系,今天在这里吸收一点,明天在那里吸收一点,都觉得好,又都不理想,容易出现反复,当然,明智者会较快地从这种反复中走出来。

建筑畅言网:你是否碰到过比较难被说服的对象?这种时候该怎么办?

魏浩波:这是经常会碰到的。你就只能把他当成是一种限制条件来反复推敲,可能会在两者的冲突当中寻找到新的平衡,这种新的平衡也许是在那个阶段最好的答案。

建筑畅言网:贵阳作为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地,你自己在做项目设计的时候会不会考虑到与少数民族的风格相融合?

魏浩波:我很反对简单的符号化组合与逆生态的“伪”乡土建造,因为少数民族的建筑是在那时的时间条件下和那时的文化氛围中形成的,和当代建筑的关系应当是调整中的传承与发展的关系。对此,我们长期的工作方法是:首先,发现基于乡土社会特定的社会结构与地缘关系投射下的特殊的场地控制结构;其次,通过这种物化的场地控制结构来发展我们的建筑生成方式……

在这方面,西线工作室已做了十年的探讨和尝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与方法。譬如2013年,获得中国建筑设计奖乡村建筑金奖的项目——贵州省贵阳花溪石板镇的摆陇村民俗综合体,就是这种探讨的一个典型案例。摆陇村位于花苗聚居地,建在相邻的两个山头上,有一种特殊的场地结构,父亲和儿子世袭交替地围绕着一个院落世代交替地建造房子;这个家庭又和其他的直系亲属家庭围绕着一个更大的山地院落建造房子,形成直系家族组群;这个直系家族组群又与其他若干个直系家族组群围绕一个山头建造,最终形成一个庞大的家族体系。这是一种单元层级复加的组合系统,这种系统秩序恰好是一种宗族社会结构关系的反映。摆陇村民俗综合体正是以这种在现场被发现的单元层级复加结构组织空间的。

建筑畅言网:在设计文化建筑时需要特别注意哪些问题?

魏浩波:文化建筑需要制造特别的感染氛围,注重使用者的体验,强调教化方式等,这些均是需要特别注意的环节;文化氛围也是一种教化氛围,设计师要考虑用什么样的方式让人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文化的力量;另外,文化建筑更需要考虑如何与普通人的公共生活发生关联,由此建立某种人与文化互动的场地结构。

建筑畅言网:据我了解,多数二三线城市的文化中心项目都存在一定的运营困难,请问在你设计的文化项目中是否也存在运营方面的困难?

魏浩波:在地方上的小型博物馆等文化项目中这个问题是普遍存在的,我觉得这是因为整体模式欠考虑的结果,没有将城市文化中心的运营社会化。如果将这些项目社会化、小型化、个人化,实际上它的成长空间更大。现在社会上比较成熟的做法是把文化中心与商业结合起来的互动的文化综合体模式。

建筑畅言网:目前还出现了把文化中心建在城市新区的现象,但新区人口较少,这些文化设施建成后将可能长期闲置,这个问题该怎么办呢?

魏浩波:欧洲城市在新建的规划阶段,往往有意识地导向一个既定的社会模型,比如阿尔瓦· 阿尔托在芬兰北部赛伊纳约基市中心设计时就刻意建立了一个特殊的社会模型,医院、歌剧院、图书馆、教堂与市政厅组合成一个环绕市民广场的围合结构,这种投射小民主社会方式的城建结构,通过集中公共设施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市民人格的形成。这说明文化中心的布点应与社会模型的建立同步思考。 

而我国地方政府选择在新城建文化中心的目的则是希望通过这些标志性建筑来带动城区发展,其主要目的并非文化的传播,而是希望以文化中心的建设拉动周边区域的发展,这类文化中心已经远离了原本应该具备的提升文化品质的初衷。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这是常见现象,通常依靠一些标志性公共建筑来启动区域发展,随着时间的累积,该片区的城市建设逐渐完善,入住人口增加,该文化建筑的作用才开始显现,我觉得我们对文化中心的建设更多考虑的是城市建设的策略问题。

建筑畅言网:文化中心建成后参观的人很少,说明这些设施与人们的生活相脱离,这种现象又该怎么解决呢?

魏浩波:我们的文化强调的还是精英文化,和国外的普世文化有区别,欧洲国家的文化设施普遍都建得比较小,市民可以随意进入,精英文化强调文化只能为一小部分特殊人群所拥有,导致我们的文化中心看起来很高大上,如果把这些建筑建得自然一些、常态一些、小型化一些,每一个村落、每一个街区都有一小座,以公共生活为带动,文化氛围就会逐渐养成。

我觉得文化中心要参与到社会模型的建设才有意义,这个模型可以潜移默化地培养人格,但目前国民的文化生活氛围还没有形成,所以我们的设计更应该考虑这个问题,实际上建筑对人的成长和人格的形成影响巨大,把文化物化与生活化,就易于潜移默化地影响到人。

人物简介:

魏浩波:

西线工作室主持建筑师

贵阳建筑勘察设计有限公司设计总监

重庆建筑大学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

教授级高级建筑师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中国建筑学会资深会员

第八届中国建筑学会青年建筑师奖

所获奖项:

1997年获美国建筑师协会“AFFORDING HOUSING”国际建筑竞赛第五名

2004年英国皇家建筑师协会“DIVERSECITY”建筑设计作品环球巡回展”最终入围名单,作品被永久收藏 

2006年第三届中国威海国际建筑设计大赛双银奖

2012年获全国人居经典建筑规划设计方案竞赛建筑、规划双金奖

2013年中国建筑设计奖(乡村建筑)唯一金奖等。

本站申明:网友阅读本站内容,视为认同本站协议,协议详情请点击查看
标签:建筑文化魏浩波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