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2023建筑行业十大评选

超万名行业内专业人士实名投票

秉持客观原则的非商业化评选

郑黎晨:“可持续”是发展绿色建筑的根本目的

加拿大宝佳国际建筑师有限公司集团总裁、博士   郑黎晨

绿色建筑不应只关注建造技术的应用,更需要系统、综合地考虑建筑对当地环境的影响,只有结合当地的生态环境、气候条件建造出来的建筑,才是最适合居住的建筑,才能称之为绿色建筑。目前国际上流行的LEED标准和我国实行的绿色三星标准虽然都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评价体系,但无一不是在较小的尺度内对建筑单体的节能、节地、节材、节水方面的消耗指标评价,而关于建筑单体对周边环境及未来变化的影响,则缺乏科学有效的评价标准。

建立大尺度的时间、空间,甚至生态过程的可持续评判体系和标准

加拿大宝佳国际建筑师有限公司集团总裁郑黎晨博士认为,绿色、低碳、节能是现在很流行的说法,但绿色、节能、低碳都只是方法和途径,不是目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个需要明确,即绿色不是目的,可持续发展才是目的。”郑博士强调,也许单看某一个事物或过程是节能的,但带给更大系统的结果并不是可持续的,因为系统运行需要冗余抵御风险,在大尺度下实现平衡。目前绿色建筑评定标准正是缺乏这样一个判断基础研究成果。

郑黎晨认为,现在我们首先需要明确目标,即可持续发展;其次制定合理的判断体系或标准,第三是标准可计量。我们都知道,地球本身是一个大的开放的体系,所有国家、地区,或者一个城市、一栋建筑都是一个小的体系。目前各国科学家制定各种各样的标准,国外的LEED,我国的三星标准,都不失为很好的尝试。但国际上现有的碳计量标准可能因为设定的边缘条件不准确或计算模型不完整而导致计算结果不准确,不能代表完整的过程。郑黎晨指出,地球本身并不以低碳为目的。碳作为物质元素,始终参与全球物理化学大系统的循环。

就总体而言,人类在自然面前仍显微不足道,大自然的任何改变对生物尤其对人类社会本身,在一个很小的尺度内都是巨大的灾难。但在不可估量的大系统之下,这一点点变化根本微不足道。就像彗星撞地球对生物或人类而言是灾难,对宇宙来说什么都不是,这就是空间尺度的观点;地球有40亿年的历史,但人类出现才不过短短几百万年,相对而言还什么都不是,这是时间尺度;还有一个是生态尺度,生态尺度是以变化过程为标准,以碳循环为例,碳循环以万年为尺度,也许我们现在所处的时间段可能刚好就是碳大量聚集的时候,而人类自身的时间、空间和过程尺度太小,碳聚集时期对我们是灾难,对地球来说也许根本没什么,只是一个正常的过程。如果这个循环过程需要1000年,而其中碳汇集的100年刚好被我们赶上了,生物和人类就感到最难受,就像以前彗星撞地球,刚好被恐龙赶上了。这就是过程尺度问题。

“我的意思是我们需要有一个尺度来衡量。减少了多少吨碳只是一个物质设立,对环境、对可持续发展并不是最本质的,最本质的是过程,即小到一个生态系统,大到一个区域,其物质过程的可持续才是关键。”郑黎晨解释。

生态学是全新的哲学体系

目前国际和国内现行的绿色建筑标准是一种很好的努力,但总体来说研究尺度仍显太小。“好像我们不断在找问题,又不断借助技术来解决这些问题,却没搞清楚这些问题都是由技术产生的。”技术进步导致人类对能源的需求量增加,相对的,碳排量也就增加。同理,绿色建筑不失为一种非常好的尝试,但建造绿色建筑所需的各种产品和技术本身是否“绿色”需要过程来判断,因此,大量建造绿色建筑可能导致更大的污染的风险,目前我国对绿色建筑的推行过于盲目。

“现代物理学、现代化学、现代生物学等学科都非常发达,应该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新的现代认识论和价值观。我认为生态学就是全新的方法论,在古典哲学的基础上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又提升到新的层次。绿色建筑用到了很多生态学的知识,有概念的,也有实践的,这都是很好的探索,但需要一个体系化的判断标准,另外还需要有逻辑的方法。”郑黎晨认这个体系就是现代生态学理论体系。

我国政府提出2014年新增1.7亿平方米的绿色建筑,可能与李克强总理在哥本哈根世界低碳大会上提出的减碳目标有关,这不需要评价,这是政府应该做的事情。关键是需要建立一个评判标准,这个评判体系要以现代生态学理论为基础。现代生态学就是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方法论,用现代生态学理论指导我们的行为。

考察一个项目、工程,必须从生态过程着眼,而不仅仅从低碳节能来考察。过程在哪里呢?每一个建筑都有其特定的环境,环境土地、水、空气、日照、生物质能的生产力(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总量称为初级生产力),生物种群的变化等就是特定的这个过程,它能不能可持续才是评判的关键。如果这个特定过程可持续,这个工程或者这座城市就可持续。例如古玛雅人和古波斯人的城市湮灭的原因,即源于他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不符合特定环境的可持续规律,最终导致文化和社会的毁灭。“我们要吸取这种教训,使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符合特定环境,只有环境可持续了,我们的社会才能可持续。”郑黎晨说。就我国而言,西安、洛阳、北京城市都是可持续的成功典范,经过上千年发展,城市和文化仍然传承和存在。

此外,生物种群和群落关系的理论很重要,关系人类社会结构演变和的可持续发展。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种群内部之间的,如社会关系的可持续,另一个是种群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可持续,内部是资源共享和竞争,外部是资源交换。人类应当在可以掌握的尽可能大的尺度下追求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用生态学指导绿色建筑

“由于中国建筑师个人教育背景和知识体系的局限性,不可能具备考虑那么全面的能力。因此我建议大学的建筑系开设生态学课程,全面系统地学习生态学,而不仅仅是只懂得几个概念。现在很多事情就是因为政府、开发商、专业技术执行者只懂得几个概念,导致城市建设和发展走向出现偏差。”郑黎晨表示。

目前我国推行的绿色三星标准,关注工程建设节地、节材、节能、节水。节约本身没有错误,但这个标准是初级阶段性的,需要不断升级。现行的绿色三星标准从表面来看似乎都很好,很具体,但缺少尺度和生态过程的判断,只考核结果。“我所指的生态过程是建筑或城市对所处区域环境生态过程的影响。以北京为例,最重要的生态过程影响因子是水资源循环,这个因素制约城市和经济的发展,因此这个大环境过程尺度的因素成为城市发展和工程建筑行为的判断。”

郑黎晨甚至表示绿色地产在某种程度上说是开发商的噱头,绿色地产只不过是多种一点树,多几个标识,即使节约一点能源,但对环境没有太大影响,哪怕将来绿色建筑成片发展,对环境有一定的影响,郑黎晨仍然觉得其缺少尺度和过程,缺少了评判的标准。

“我觉得绿色地产应该是对一个城市或区域的可持续资源利用有贡献的开发理念,这其中不能缺少生态专家的参与。在我国有很有成就的生态学专家,但生态专家的研究与城市发展,产业规划,工程建设规划脱节,一些特别需要专家的行业里没有生态专家,如建筑设计、城市规划领域,“咱们中国的理论研究与应用脱节,发展建设实践得不到理论研究指导,工程实践没有推动理论研究。”这个问题很复杂,需要市场机制和管理体制相配合。

郑黎晨希望未来在推广绿色建筑的过程中,绿色建筑的四个节能标准不断升级,从时空尺度、从生态过程等更高的角度建立城市建设、可持续和多样性的评判体系。

 

郑黎晨观点:

绿色建筑、生态建筑发展需要多种技术的支撑,包括:材料、施工技术、工艺、机电、设备和信息化技术。通过集成,实现建筑系统化和综合节能效益。更需要从本质的层面认识,节能只是技术,绿色是理念,而环境的生态可持续是根本目的。

一、建筑是城市的细胞,城市是人工环境和文化结合的特殊系统。从生态环境的大系统思考绿色节能是实现国家、地区和城市发展建设实现绿色节能战略目标的根本。区域生态系统的过程和功能的可持续,决定城市、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宝佳国际坚持绿色建筑、节能技术应用必须有助于维护地区和城市的生态过程和功能的可持续的理念。

二、系统是多层次的、多元的,每个子系统和层次都具有相应的结构,并负有特定的功能,与大系统共同作用,实现系统的功能和目标。离开了大生态系统的可持续的目标的人工环境城市和建筑,作为子系统,甚至是构成系统的元素,仅仅就建筑本身谈节能,其对城市环境和绿色目标的功能是模糊甚至空泛的,不具备对城市可持续发展价值。因此建筑的节能、绿色建筑必须在城市的环境战略和节能策略之下展开。而城市的可持续战略依赖于区域(景观)尺度的生态过程可持续。

三、绿色城市目标是技术层面的策略依赖多系统的综合,建筑绿色、建筑节能是多种技术的综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只有城市系统的最优和资源利用高效,才能体现建筑节能的意义。多样化的生态过程就是物质自然循环生命周期,是物质多样化存在的形式。必须用生态过程作为尺度评判城市的可持续与否。因此,以生态过程为尺度的环境综合评价才是建筑绿色、节能的评判标准。

本站申明:网友阅读本站内容,视为认同本站协议,协议详情请点击查看
标签:绿色建筑可持续郑黎晨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