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中贤:设计的真谛在于帮助人解决问题
来源:畅言网 2015-10-23
LYO北京礼傲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创始人李中贤
拥有20余年零售及商业设计经验的建筑师李中贤的代表作很多,为国内知名的开发商如高德置地、王府井集团、北京金隅、华润集团、上海高登等参与执行多个项目,打造出全新及不同客户体验的购物中心及专卖店。李中贤在台湾出生长大,之后到美国求学并从业多年,2010年受凯里森之邀来到北京,丰富多彩的经历使得他不但具有国际化的建筑设计背景和流利的中英双语交流能力,也对世界各地的建筑乃至文化特色有着深刻的观察和体验。
和很多设计师一样,李中贤从小喜欢画图,并且对建筑物情有独钟,对与建筑相关的书籍爱不释手,而且还经常偷偷翻进正在施工的大楼内部去一探究竟,对设计和施工的过程很好奇和着迷。工业设计专业毕业时恰逢一家公司招聘商店设计师,李中贤用一个周末的时间认真画了草图,赢得了公司的青睐,从而顺利地开始了其建筑设计师的从业之路。
离美赴京 开始职业新生涯
李中贤是前凯里森建筑事务所(中国)的副总经理和总设计师,他说自己和凯里森的缘分开始得很早,1997年在美国辛辛那提市时就收到过凯里森的工作邀请,届时正为知名的商业设计公司FRCH Design Worldwide工作。十几年后,在2010年终于接受了他们的邀请来到中国。当时他对于这个提议感兴趣,是因为中国大陆之前虽然也来过几次,但是作为事业发展的主战场,要承接很多不同类型的项目,接受与以往不同的挑战,而且看到大陆日新月异的变化,这些都让李中贤很兴奋。
初来乍到,作为一个在美国生活多年的台湾人,李中贤也一度感到过生活和工作中的诸多不适应,他直言觉得大陆一些地方在公共秩序上的重视度不够,例如电梯占道、公共场所喧哗、机动车与行人抢行等问题。李中贤说:“生活更好的一个条件是,在生活秩序上,人与人之间的尊重要更多”。
作为建筑师,他认为北京在整个城市的规划上有很多不足,交通拥堵严重,作为首都允许两千万人来居住,但是城市各种相应的规划却达不到两千万人的居住需求。有一次他的朋友来北京,在环路上堵了四个小时,这宝贵的四个小时完全可以做很多有意义的事,陪伴家人、与朋友相聚、和同事探讨等等,然而却全部浪费在了焦躁拥堵的马路上。李中贤觉得城市规划中的这些问题的严重性要远超一栋建筑存在的问题,做好城市规划工作的意义也比盖好一栋楼大很多,他由衷地希望能有非常专业的负责人去做好北京的城市规划,而不是一味地扩张求大。
李中贤说,在中国做建筑师其实是一件很幸福的事,因为中国的建筑市场相对国际而言有很大的活力和前景。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时,在美国本土受影响最大的就是建筑师,当时银行停止放款,所有的建筑项目都停掉了,包括美国当时一些很有名的建筑,设计都已完成,连地基都挖了,最后又都填平了。美国是一个很现实的社会,它如果认为一栋建筑盖出来后市场上没有需要,就会停下来不再做了。这种严峻的情况导致当时很多建筑公司关门、建筑师失业,可以说一代建筑师都受到了影响,而且年轻人看到这种情况,认为学建筑未来是找不到工作的行业,也不想从事这方面的学习。李中贤觉得自己很幸运,在这个时候凯里森向他抛出了橄榄枝邀请他来中国。
在中国五年多的时间,他结识了很多好朋友,看到很多的变化,不仅仅是建筑行业的高速发展让人振奋,国民素质的不断提高也让他感到欣喜,他说后者的意义其实要远远超过盖几百栋高楼大厦。
明确定位 是商业建筑成功的前提
众所周知,凯里森以商业设计著称,李中贤之前也主要做的是商业建筑方面的设计,在这一领域具有非常丰富的经验。问及他一个商业综合体最关键的因素是什么,李中贤表示:对商业定位的研究非常重要。他说其实不管什么类型的建筑,品牌定位都很重要,因为这是涉及到项目意义的问题,例如一个教育机构要用什么样的材料,代表什么样的意义,和一个商业建筑的要求显然是完全不同的,不是凭借设计师或者甲方的个人意识和喜好可以随便乱做的。
中国零售市场的发展可谓日新月异,网购模式的兴起(淘宝、京东等)导致了商业模式的变革,很多大商场面临营业额大幅下滑的窘境。面对这种情况,很多业主都忧心忡忡,那么专门从事商业设计的建筑师对此又是怎么看的呢?李中贤对此倒并不忧虑,他说这其实是一个正常发展的过程,90年代网络刚开始盛行的时候,美国也掀起了一大股的线上服务热潮,从网上购物到送餐到家各式各样的企业纷纷涌现,很像中国现在电商行业的发展。但美国当时那些一阵风般兴起的公司,绝大多数很快就倒闭了,马云在一篇文章中也谈到,未来三十年,购物模式有可能恢复成传统购物。
据李中贤的观察,网购在当今如此盛行,不仅仅是因为大家更青睐这种新兴的快捷购物模式,原因有多方面。首先涉及到都市的规划问题,大商圈和交通的结合存在问题,由于道路拥挤,人们去购物时会在路上浪费非常多的时间,停车也又贵又不方便。这样根本不会形成一个好的购物体验,导致越来越多的人懒得出门购物。其实电商有显著优点的同时也具有明显的局限性,很多客户体验是网上购物无法替代的,例如餐饮咖啡,网购只是负责送餐到家,而你和朋友在咖啡馆那种很舒适的空间中相聚的乐趣则无论如何也无法提供。电商发达某种程度上也跟商业发展机制不够健全有关系,很多品牌在网上都有高仿,一些消费者的品牌意识还不够,但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国民意识的提高,人们会越来越尊重品牌,注重购物体验,所以电商对传统商业不会造成致命的冲击。
在凯里森工作时,除了全新的项目,李中贤也接触到一些需要改造的项目。他举了一个例子,公主坟一带有一个建筑,当初设计时为了商业做的,但是建成很久却无法开张,后来他们看了图纸才发现,当初的设计者根本就不懂商业,导致设计图纸中存在很多问题。中国有很多建筑都是同样的情况,设计师和甲方业主不懂商业,没有办法进行很好的前期规划和选址,而是单纯地以为做一个高大上的大中庭就可以了,但是中庭做好之后往往都是空的,根本没有商业进来。
现在国内各大城市都在纷纷兴建商业综合体,但这些综合体并不一定能满足大众的购物习惯,除非做得非常完善,否则这样的建筑得不到很好的利用,从环保角度而言也是一种浪费。李中贤表示,商业综合体经营的成功与否也与物业懂不懂管理有关。一个成功的商业环境,不仅靠建筑师,还要靠业主的辛苦经营,国内目前比较成功的商业综合体例如太古里,就是得益于太古集团懂得商业,知道怎么运作,所以旗下的几个太古里都很不错。而扎哈设计的银河SOHO也是一个大型的商业综合体,但它的管理公司是做办公为主而不是做商业为主的公司,所以导致那么大的一个商业规划里只有很少的商家入驻。李中贤说:“一个商业综合体的成功,不是开业第一天有多少宾客盈门,而是要在之后持续不断地更新,给消费者创造新的体验。”
观澜湖购物中心
郑州万象城
准备成熟 开创礼傲建筑公司
国内很多业主喜欢高大上的设计,喜欢标新立异,做得和别人不一样,但李中贤笑言,作为建筑师,他最怕听到的就是“我们要打造世界级的购物中心”这样的豪言壮语,因为一个真正好的商圈不可能只靠一个购物中心,还需要许多其他条件相互配合。所以在工作中和业主的沟通非常重要,有时甲方的要求不合理或者不切实际,作为建筑师要懂得沟通的方法,在做设计汇报时要注意把事情说清楚,这样甲方就比较容易接受,彼此后期的磨合也会更加容易。
工作越久,对这一行业的思索越深,李中贤认为建筑设计不仅仅是一项艺术工作,这样的认识太狭隘,设计首先是要帮助人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他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服务人群,打动人,让人觉得很舒适。
正是本着这样的出发点,在凯里森中国工作五年之后,李中贤选择自立门户,成立LYO北京礼傲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在建筑业整体行情不太景气、很多建筑师业务量大幅缩水的今天创业,李中贤并没有太多的顾虑。他说这是因为自己的准备都做好了,来北京的这五年,他一直在学习,现在觉得时间到了,准备也成熟了,所以希望更好地用自己的理念为更多人服务。面对市场的变化,他表示现在虽然新项目少了,但是机会却比以前更多了。因为很多建筑由于前期规划设计不合理、后期运营不得力,加之市场商业形态的改变等等原因,都面临需要改造或转型的问题,礼傲建筑现在就接了两个北京著名商场和办公楼的改造项目,李中贤觉得能够挽救一栋建筑,比开创一栋新建筑的意义更大。因为一栋建筑如果要被彻底拆除是一个巨大的浪费,同时还会产生非常多的建筑垃圾无法处理。而如果改造成功,就可以使建筑获得新生。
李中贤一直以来与星巴克的合作非常愉快,2006年他在美国为星巴克做过设计,现在他的公司是星巴克在国内唯一一家合作的设计公司。热爱咖啡的李中贤说星巴克不仅仅是一家咖啡连锁店,而是一个伟大的企业,其品牌形象和企业文化中有许多东西值得我们学习。除了商业设计,李中贤还希望接下来能够做一做住宅楼的设计工作,因为在实际生活中,他发现现在很多住宅楼包括一些高档小区的户型设计都存在非常多的问题,例如一个通道上有五六七个门,去厨房必须经过卫生间等等完全不合理的布局。李中贤认为设计理念不是一砖一瓦的问题,要注重体验,所以他在做设计时会根据甲方的具体问题对症下药,首先帮客户分析梳理发现问题,然后明确品牌定位,找到品牌的意义和特性,再开始设计,而不是上来就给客户展示一堆图片。在设计的过程中,他也注重把之前在国际上的设计经验引入进来,让设计从规划阶段就考虑全面,更加合理。
三点建议 送给年轻设计师
谈到给年轻设计师的建议,李中贤说:“首先要对自己的工作热爱、有激情。”他之前在凯里森招聘新人时,一定要看到对方对设计的激情,真正愿意从事设计工作。有些人并不是因为对这份工作的热爱而入行的,而是觉得这是一份代表高薪的职业。李中贤告诉记者,钱不能买到一切,年轻人一定要找到自己的激情所在,如果一个人走过一条街道的时候,会观察这条街的建筑是怎么做的,思考有没有需要改造完善的地方,分析改造的时候该如何做,如果有这样的感受,那么这个人就是真正应该做设计师的人。
其次,为人服务的热情和责任心一定不能少。因为建筑是百年大业,建筑安全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这份行业要负很重的责任,如果前提放错则危害太大。除此之外,还要有一颗愿意分享的心。在工作中他从不吝跟别人分享经验,也有人问过他,把自己会的都教给别人,对方有一天变成竞争对手怎么办?李中贤并不担心这点,他说由于科技的发展,现在的世界要比过去“小很多”,每个人都应该把自己会的知识分享给他人,在工作和生活中,有一颗愿意分享的心很重要。
聊天的过程中,李中贤总是说自己很“幸运”,为甲方做了一个项目之后就赢得了甲方的信任,很痛快地把之后的项目也交给他做;之前义务帮朋友做的一些项目分析和改造的建议,也都很顺利地有了好的结果;都说国企的项目难拿,但是没有背景的他凭借实力,也如愿拿到了好几个项目。“我工作到现在已经三十多年了,但对设计依然非常有激情。只要有项目我就很高兴,就会尽心尽力地去做,不会去考虑赚多少钱的问题”。听着他用充满激情的声音谈论设计,让人不由得感叹: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李中贤的这份幸运也并不是从天而降的,是他对事业的每一分辛苦付出和执着热爱的最好回报。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