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2023建筑行业十大评选

超万名行业内专业人士实名投票

秉持客观原则的非商业化评选

陈亮:室内设计市场“存在即合理”

陈亮,中元国际工程有限公司民用建筑设计研究院装修与民用工程事业部总经理

在国内室内设计界,国有“大院”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而民营公司也有自己的生存之道。对于如何规范市场秩序,使两者和谐共存,陈亮援引了黑格尔的那句“存在即合理”。与很多固守成规的“老思想”相比,中元国际民用建筑设计研究院装修与民用工程事业部从业14年的总经理,不仅懂得管理运营要顺应市场,更要深入了解80、90后年轻人的世界观。不以年龄见长短,要以魄力论雄心。

陈亮善于用市场的眼光看待问题,与此同时,陈亮强调,央企在行业内更要起到好的示范作用,担负起传播正能量的责任。

室内设计市场缺少“城管” 

建筑畅言网:能否先简单介绍一下中国中元国际工程有限公司室内设计专业的发展历程?

陈亮:中国中元的前身是中国机械部设计总院,公司成立至今已61年。从1983年起,公司就已经开始室内设计专业,成为国内最早做室内设计的专业团队之一。但中国随着国家政策的发展与改革,团队发展也是几经调整。团队从最初的几个人做起,一直发展到成立所,成立装修事业部,现在已经发展为40多人的规模。

这是一个非常艰苦的发展过程。现在团队的核心力量均为来自国内外一流学府的优秀人才,国际化的设计背景使我们的业务领域从国内市场向国际舞台推进。而今年,我们被评为中央企业“青年文明号”,这对我们这个年轻的团队来说是一个认可,也是对团队成绩的肯定。

建筑畅言网:说明事业部的综合实力越来越强。

陈亮:最早从医疗及酒店设计专业发展,尤其是医疗设计上来说,可谓是国内最强的室内设计团队之一。

建筑畅言网:你们的业务是怎样从医疗酒店装修扩展到室内设计的其他领域的?

陈亮:很多人就会依靠着单位的优势资源,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但是我觉得要发展还是得靠自己团队的稳定积累和不断的创新。

因为中元是最早一批做国际酒店项目的,所以我们借这样的机会,在医疗装修的基础上又争取到了酒店的业务;在办公楼项目方面,我们的业务来源也比较稳定,现在在做自己的办公楼建筑和室内设计,已经通过了leed认证;近几年我们一直在做商业室内设计,也有了自己的技术优势,综合设计优势是我们不断发展创新的条件,根据市场的需求与发展,整合多方面的设计资源,不断动态的调整技术优势,保持设计市场的竞争力。

建筑畅言网:现在国内的设计行业整体比较浮躁,或者说是鱼龙混杂,尤其是室内装修专业。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您认为咱们事业部的优势体现在哪里?如何面对这样的行业现状?

陈亮:很多人都在抨击现状,但是我觉得只要存在就是有道理的。很多国有大院以名门正派自居,而一些民营企业又觉得大院难以创新,我觉得存在即合理。因为中国的设计市场非常大,需求也比较多样化。大家定位不同,完全可以在同一市场环境下共存。从国企单位的业绩考核及成本运营的角度来讲,只能做相对大的项目,低于几千平米的做不了,因为从投入回报角度讲不合算。但是对一些民营企业来说,大的项目无法承接,因为资质与人员问题,所以只能做相对小的项目。但是就是这些小的项目很容易出精品,体现社会价值。给不同的需求带来不同的解决方案,这就叫社会的多元化发展。

我觉得作为央企的设计单位不要总是抱怨,因为你已经拥有了这么大的平台,比别的设计公司有很多优势。相反是要利用这样的优势发出正能量来,让自己做的更好,从而规范与引领市场。这才是正事儿。

另外,市场混乱就是说明市场很活跃,因为活跃才会产生混乱的现象。但是在室内设计的市场缺少“城管”,出现这一现象是由于相关组织与设计企业的客观局限性。监管缺乏力度以保持市场高度活跃。如果有行业或是国家的协会对市场进行梳理,秩序会更好。

建筑畅言网:您对设计公司接受挂靠这种现象怎么看?

陈亮:我们实际设计中遇到过很多这种挂靠公司,套层皮就从喜羊羊变灰太狼,在乎眼前利益导致不遵守社会规则成为赢家,就是国内设计市场最大的悲哀。好的平台和社会资源就要传递正能量,要有大院的责任感。而国企设计院,保持设计秩序的良性发展和规范性,才能长久的健康发展,就是要扛着。我可以为你提供更多的服务、更新的技术,但我不能把行业搞乱了,口碑就是这么积累下来的,我觉得只有这样才能越做越好。

对于从业设计师来说,首先对自己有比较高的要求,要看得远,不能只关注眼前的经济利益,这样大家才能共同的往前走。就像开车一样,如果大家都加塞乱走,那秩序只能更乱。总得有一个人按照正常的轨迹往下走,至少可以传递点儿正能量。 

我对行业发展依然充满信心 

建筑畅言网:曾经有人预测2014年是中国建筑行业发展的最高峰,之后的建筑项目可能会越来越少。您觉得未来的5到10年中国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会是什么样的?您的事业部计划如何发展?

陈亮:我不是国家政策的制定者,也不是行业的领军人物,所以我的推断可能会有自己臆想的成分。首先不知道这个预测是谁做的,不怎么赞同。总的来说,我对行业的发展还是充满希望的。这两年国家在调控,很多人都在说寒冬来了,我觉得这也是件好事。事来了要用乐观、积极的态度去对待,它肯定是有不好的一面,但是寒冬就像潮水退去一样,哪块礁石高,哪块礁石低,一下子就看到了,有问题的企业就会遭到淘汰,重新洗牌。这也是市场必然的选择。而且建筑行业本身是存在发展周期的,五年左右一个循环。2008年奥运会期间设计项目比较多,透支了未来的设计发展。后来就一直是下降的趋势,这很正常。既然到了这个阶段,设计师和设计团队就要积极应对。一是要保持平和的心态,想办法开拓市场广度、发掘市场深度;而要做到“剩者为王”。

我个人觉得中国的市场还是非常巨大的,向大家说的北京、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可能相对饱和了,但是二三线城市还是有很大需求量的。但二三线城市的设计师可能生存压力又会加大,因为一线的设计师会挤到二三线城市去。这样就会导致市场也来越狭窄,份额也越来越少。这样会导致一些设计师、企业被自然淘汰,强大的企业变得更强大形成技术垄断。

我们现在不再只是着眼国内市场,因为我们有机会接触到很多国际项目。我们现在在十多个国家有室内装修的项目,我们刚刚在迪拜中标的酒店项目就是一个国际性的投标。这正是由于我们公司的综合平台,使我们比较早的迈出了国门。同时我们也发现了海外市场的前景非常广阔。目前我们所入职的设计师也已经普遍国际化了。

大家都知道国内市场的压力特别大,比如一个月会做很多方案和投标,但是当你放眼国际的时候,会发现中国设计师的综合实力就是非常强。所以我认为有前瞻性思考的设计公司,都应该可以进军国际市场。 

国内绿建成主流,经济利益是主要驱动力 

建筑畅言网:现在的室内设计行业都在讲全程跟踪责任制,您认为室内设计应该在什么时候介入到项目中去?

陈亮:国外的建筑是在很多层面上会替代室内设计师的角色,因为他们在做建筑设计的时候时间比较充分,所以通常他们会把室内的部分整体考虑。由于多方面原因,造成了中国建筑与室内脱节,不断完善和优化建筑遗留问题使得中国的室内设计师应变能力和设计水平都达到国际水准。所以从这个角度看也是件好事,因为这促进了我们国家室内设计的蓬勃发展。

建筑畅言网:我见过非常富丽堂皇但是又给人感觉不专业的建筑设计,比如建筑表面可能会用一些高级材料去包装,但是却把摄像头装在很突兀的位置,让人觉得不舒服。如果室内设计能够更早的介入项目,是不是就不会有这种问题了?

陈亮:在做一些高品质建筑的时候,很多建筑师已经重视这个事情了,我公司投标的时候甚至把室内和建筑一体做。现在的一个设计发展趋势就是大家要一起完成设计内容。这也是为什么中元在这几年大力发展装修、室内、景观的一个原因。因为同时介入做下来能够形成一个良性的配套。而且甲方现在的要求与标准也越来越高,他们会选择综合性的设计单位来做这件事情。

建筑畅言网:室内设计跟材料使用是密不可分的。能否谈一下您对材料的理解?

陈亮:我们经常听到甲方说,我要做一个高端的精品酒店或者医院,我要用最高端的材料、最高档的东西。但是我还是觉得材料只是设计师的表现手段,就像画笔画出来的颜色一样。我一直觉得材料没有高端和低端的区别。比如国外很多高端酒店,造型简洁,材料普通,但是它同样是一个五星级酒店,同样很奢华、很上档次。所以说高端不是光靠材料堆砌出来的。而是通过服务品质、经营理念以及对空间设计的理解达到的一个品质高度。应体现在综合性因素上。

而且随着技术的进步,新材料不断地孕育而生,更新、淘汰。用不了十年,当今的很多材料都会被淘汰,到那个时候室内设计会是什么样子?石器时代几千年,工业革命两百年,网络时代几十年,3D打印机技术才十年,模拟材料这种虚拟的东西可能几年之内就出来了。世博会的时候已经有了虚拟屏幕,你要石材马上给你变出石材的样子。所以材料的更新会特别快,我觉得要往这方面去探索与创新。

建筑畅言网:以前谈到leed绿色认证大家并没有很重视,但是近几年越来越重视了。有人说做绿色项目最容易产生浪费、不节能的就是室内装修部分,那么您作为一个室内设计师会如何在设计中强调生态和绿色?

陈亮:我认为设计师们应该反思一下为什么这个会成为主流。实际上抽丝剥茧之后,我们会发现是经济利益造成的。为什么?也许政府、老百姓现在对环境有要求,但是为什么开发商也大力开发绿色建筑?因为开发商把绿建作为噱头,价格就可以比别人高,所以他们是受利益驱动的。当然政府的目的可能是大力推广节能、低碳、环保,但是我们也会发现一个绿色的建筑做完以后,算算账,可能浪费的会更多。国外做绿建周期比较长,他们会真正的就地取材但是中国模仿国外的做法还只是思想意识上的进步,行动上还是流于表面。

经济利益的驱动来提升绿色意识的发展也是有积极意义的。所以“共赢”才是主流。我比较欣赏王澍的态度,他很平淡地做自己的东西,不刻意想要拿什么认证。实际上因地制宜就已经很环保了,设计师并不需要过分的追求什么绿建,把设计做到因地制宜就已经很好了。

另外,我觉得有些认证是合理的,有些我不太认同,尤其是室内设计部分。有一部分纯粹是应付指标和满足商业利益。如果是一个土豪,想建一个特别土豪的建筑有错吗?这个世界是多元化的,表达个人喜好没有错,而且社会需要这种多样性和差异性,差异越大,说明社会包容性越大、意识形态越进步。 

团队合作是基础,技术是灵魂

建筑畅言网:你认为一个优质的设计团队应该具备哪些条件?

陈亮:一个有潜力的团队或者企业至少需要具备两点:团队合作是基础,技术是灵魂。

如果一个设计团队里的设计主管或者设计师身兼数职,完全依靠个人魅力,那这个企业肯定不会持久。所以说一个真正的良性循环的企业,他的团队运作一定是靠着体制来运营,让每一个员工主动地按规则办事,这一点我觉得是最最重要的。

现在我们总是在讲业界的某个精英和大师,实际上他们背后是有一个非常强大的团队支持的。所以,没有大师,只有团队,只依靠某个人,只会昙花一现。当一个团队每一个齿轮和链条都非常强悍的时候,即使出现问题,这个团队还是能正常运转。我们所里的骨干比较多,高级工程师就有7个,工程师以上的10余人,占到团队比例的近50%,每个人基本上都可以独挡一面,而且他们能够自主的去做项目。这样的话,我们的项目种类也会更多。我们在做室内设计的同时,也要做景观设计,也接触一部分建筑设计,因为这些都是可以相互带动的。

把技术当做灵魂的意思是,要不断的去创新,通过项目去自我提升。仅去年结合我们做的项目,共申请了七项国家专利,以及十余项主要设计奖项。这对于建筑行业中的一个生产部门来说是很不容易达到的。能拿到这么多专利是因为我们在过程中积累了很多经验。但是很多人做项目却不知道如何积累,去提升自己,这样就很难有大的发展。但是我们的团队里,大家共同琢磨怎样提升技术水平,加强技术核心力量。这样才能让设计团队的基础特别的稳定,才能实现创新和发展的良性循环。

另外,除了我们自身的技术发展,我们和国内一流高校也建立了校企合作的关系。例如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北京建筑大学等都是我们的合作单位。这样可以形成一个良性的互动:学生可以参与到企业的实践中,我们也想学生学一些新的理论上的东西,起到互相促进的作用,不断创新。

建筑畅言网:作为设计部门的管理者,您对未来的发展有什么样的预期?

陈亮:首先保证生存,这是前提。另外一点是人才的发展。

现在什么样的人才是主流,是80后、90后,他们是未来十年左右的团队主流。而这批人所受的教育、他们认知社会的方式和他们工作的行为方式和60、70后已经很不一样了。所以,如何让这批新生力量投入到工作环境中去是非常重要的,各个设计单位和整个行业都在面临这个情况。因为只有他们有了希望,团队的未来才会有希望和发展,所以他们的思维和设计观非常重要。这就是我为什么要去看《小时代》的原因,就是想要了解他们的想法,与时俱进。

以往的传统设计管理方式都是很简单粗暴地,领导只管下命令,你去执行,执行完就结束了。现在不是这样,要点对点精细化的、人性化的管理,对人要有尊重,要因材施教。要针对每个人不同的特点发挥它的优势,给他提供一个发展的平台。现在80、90后生活环境相对优越,所以你的团队凝聚力强不强、项目多不多对他们都没有太大影响,这时把他们的积极性激发出来就变得很重要。让他们有成就感我觉得这才是现在管理者应该去好好思考的问题。

建筑畅言网:许多国有设计院并不喜欢借助媒体宣传自己,但是现在这个时代又是一个十分需要媒体的时代,你对这个问题怎么看?

陈亮:设计师宣传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越小的公司,越做不出设计作品的设计师,越喜欢在网上“吹”?只有通过媒体平台来扩大知名度,从而承接到项目。这样做无可厚非,而且是很聪明的。这是生存就必须要走的一条道路。

网络媒体时代所有人都应该用网络思维去定义事物,从而产生更大的社会价值。

另外,我认为设计师要做好定位,首先你是服务商,其次你才是一个设计师,你的任务是要把产品做好。很多企业设计师和营销人员是一个人,我们也是这样的,但是你在做推广和宣传的时候,你要摆正位置,那时候你不是一个设计师,你要做很多你应该做的其他的事情。往往一个特别优秀的专业设计师是管理不好团队的,很少有设计大师还去搞经营或者管理的,你既然在这个岗位上,你就要放弃很多事情,发挥团队的力量和积极性,让团队强于个人。

最后我还是想说,企业的灵魂是它技术的发展与不断持续的创新,固然宣传也很重要,但是不能本末倒置的只是靠着在网上吹嘘或炒作。

本站申明:网友阅读本站内容,视为认同本站协议,协议详情请点击查看
标签:室内设计大院陈亮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