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2023建筑行业十大评选

超万名行业内专业人士实名投票

秉持客观原则的非商业化评选

何崴:乡村振兴要遵循市场规律才能持续下去

导语

乡村振兴在国家政策的提倡和支持下受到越来越多关注,当下的乡村建设领域发生了什么变化?我们又应该如何避开“雷区”?与畅言网于六年前结缘的何崴教授再次受邀进行乡村建设的专题采访,更畅谈了国内建筑教育的困境和挑战。

 

我国乡村建设领域的代表性建筑师之一,长期从事建筑、城市、灯光、艺术等方面的跨界教学、研究和创作。

代表作有西河粮油博物馆及村民活动中心、爷爷家青年旅社、福建上坪古村复兴计划等,曾获国内外多个重要建筑奖项。

 

2020疫情带来的思考

建筑畅言网:

何教授日常还是有比较大的重心在研究和教学方面,今年疫情情况下是否也对日常的教学和生活造成影响?是否有带给你一些关于未来建成空间(办公、居住)的新思考?

 

何崴:

今年有将近10个月的时间都处于线上教学和居家办公的状态,这必然会引发我们对未来的思考。在国际语境里面或者说学术界里面已经有大量这方面的讨论,我觉得疫情的持续会唤起我们对于未来居住方式的思考,反补过来也会对我们的办公方式带来无法避免的改变,这些讨论慢慢都会得到验证。

 

▼韩洪沟复兴计划-大槐树和新元素 ©三文建筑

▼韩洪沟造币局民宿客房夜景 ©三文建筑

▼韩洪沟造币局民宿不同的外立面材料形成丰富的肌理

▼当地居民在院中唱戏 ©三文建筑

 

 

 

中国乡村问题复杂多样,每个项目要思考的议题都不同

建筑畅言网:

最早接触何教授应该是13年西河粮油改造项目,近两年国家也越来越重视乡村振兴,而且推动的方式我们有观察到跟过往是不同的,过往可能大批量把城市工业建造的方式直接移植到乡村,会存在“水土不服”的情况,而现在更侧重深度开发,根据每个地方不同的产业、地形、人文特点进行“定制式”开发,想听听何教授在这方面的见解。

 

何崴:

西河粮油是我们13年的项目,当时面临的问题和现在略有不同。近两年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乡建领域变得火热,而这种火热也带来了不同类型的项目和操作。我们一直都有一套自己的体系,这种体系是隐形的、属于思考层面的方法论,而在创作上我们并不想局限在一种外围形态语言上。

另一方面因为我们的项目大部分都是在一个相对复杂,或者相对独立的乡村里。而中国的乡村和非城市区域存在非常大的多样性,这跟城市有很大区别。我们的城市已经比较趋同,所有城市建筑的操作是很规范的以及有清晰的流程的。早前参加活动听到一个说法“如果我们用建筑设计的逻辑来看待,很多开发商的项目是完全说不通的,但是如果我们用产品设计的逻辑来看待,那就完全说得通。”这就意味着在城市里面你可以用一种产品化的生产模式来完成一系列的作品和项目,因为他的逻辑和流程是一样的。而在中国非城市区域面对的问题是千奇百怪的,所以你会看到我们最近的作品好像有不同方向的尝试。我们不愿意用一种统一的语言来解决不统一的现实问题。

 

▼王家疃村柿园民宿-夜色下的庭院 ©三文建筑

▼王家疃村学堂夜景 ©三文建筑

▼王家疃村柿园民宿-传统形式的炕席和炕桌 ©三文建筑

建筑畅言网:

何教授近年在项目上多了很多新的尝试,在乡村振兴领域有什么新的研究心得?

 

何崴:

我希望每一个项目我们都带着思考去讨论,这可能跟我在大学教书有一定关联,有些设计我们是有意而为之,是带着研究去进行讨论的。比如西河粮油项目,我们讨论的是重建公共空间和村民参与的问题;在爷爷家青旅上,我们讨论更多的是材料和新旧传统的问题;在溶岩美术馆上,我们关注建筑物、人和自然的对话。我们会试图在完成项目本身之外做一些可延伸性的思考,我认为这是这些年我们做项目很重要的一个习惯。

 

▼809 酒店部分-从篮球场看新建大堂、环形展厅和橙色酒廊 ©三文建筑

▼809时光礼堂室内 ©三文建筑

 

改造方案要结合实际条件而定并兼顾可延伸性——809兵工厂改造分享

 

建筑畅言网:

可以理解成不仅仅是当下能为这个项目或者地方赋予什么,而是他日后的延展性和发展性也要进行思考?

 

何崴:

也可以这么说,我们希望我们的设计对同类项目有所启发,就是刚说的延展性。比如809兵工厂改造项目,他是一个老工业遗存的改造,厂房旧改成园区是最常见的,2017年前后大部分三线工厂以及老工厂改造基本都会改成艺术家园区或者创意园区,但大部分园区都活得不太好。这类园区在一线城市是具备条件的,但在三线城市以及非城市区域就会有很大问题,这些地区不具备艺术园区的使用群体,以及目标人群。809项目所在的场地,我们认为是不具备作为艺术园区的条件的,所以我们把他一部分改成酒店,一部分改成亲子中心。这是考虑到他未来的运营。老工厂改成酒店,到目前为止的案例其实也不多,我们这个尝试从某种程度上讲,是希望对未来同类的项目有所借鉴,因为西部地区这种老三线工厂的数量非常庞大,把他们通通改成艺术园区并不现实。

 

▼809园区总图鸟瞰 ©三文建筑

▼809崖顶茶吧鸟瞰及室内 ©三文建筑

 

 

建筑畅言网:

809兵工厂在乡村建筑改造里面算得上规模较大,而且具有特殊性的一个项目,在接手这个项目的时候有什么感受?改造过程中有没有什么趣事和困扰的地方?

 

何崴:

严格意义讲,809项目不是一个乡村项目,他只是位于非城市区域。建筑面积1万多平米,作为一个酒店项目不算太大。挑战首先是地形地貌很复杂,地形落差比较大;第二个是当时业主给我们的要求是尽可能保留厂房风貌,外立面尽可能保留,但是室内功能要全部更新,这对结构的设计和施工有很大难度;第三个是新旧建筑之间的影响,比如酒店大堂,离老房子很近,最近的地方只有4米,挖地基的时候会对老房子的基础产生扰动。

 

▼809 与老建筑相连的新建大堂 ©三文建筑

▼809酒店部分 客房与大堂的新旧对比 ©三文建筑

 

“态度”是推动乡村建设项目的关键

建筑畅言网:

乡村振兴不是单纯的乡建,对乡村的历史、人文、经济纽带需要有更深入的考量,也需要考虑这个建筑日后在使用者手上如何经营、维护难度多大等问题,而项目的体量及性质也决定了建筑师必须更亲力亲为去推动,何教授能分享一下自己的经验吗?

 

何崴:

我觉得这几个项目比较幸运的是我们遇到的业主给了我们足够的自由度,也碰上了足够有趣的场地,这是很难得的。像溶岩美术馆、崖顶茶吧等几个项目都是我们自己选址的,选好之后跟业主商量,很感谢他们的支持让我们的挑战一直痛并快乐着。

说到经验这个问题就有点大了,因为中国有2800多个县,有200多万个村落,他们面临的问题都不太一样,很难一言以蔽之,但我想有一个共性的问题是“你的态度”。如果你只是把乡建当成一个活儿,你是很难取得对方信任的。乡镇的领导干部和农民,你别看他们学历可能并不多,但这不代表他的判断力比你差,他们是能够知道你是真心在做事,还是拿了钱就走。真情实感打交道比拐弯抹角要好。

 

 

 

你的态度也能让他明白你是不是真的想把事情做好。比如我们所有项目我们都必须先去现场勘查,会基于现场的实际情况来跟他们讨论,告诉他们我们的方案和考虑,包括土地性质、产权等问题。他们会发现你对乡村是了解的,很清楚乡村的运营法则。让他确切感受到你是为他这个地方好的,那么自然能建立起信任。永远不可能一上来对方就信任你,从怀疑到磨合,再渐变成信任是一个必然的过程。

 

▼白石酒吧入口,用花砖的手法形成半透明的灰空间

▼ 白石酒吧夜景 ©三文建筑

 

 

乡村建设要避免“运动式”,也该遵循市场规律

 

我认为在未来建筑师在乡村的工作还有很多,但是也要避免“运动式”乡建。乡村的工作比城市效率要低和复杂,如果所有人把乡村项目当成捞金的机会,很可能会造成建设性破坏。中国有200多万个村子,可是钻研乡村建设的设计团队可能200个都不到。我们做的很多项目,一个村子总共加起来设计的建筑面积才几百平米,就算收费再高也不出几十万。几十万对于很多大型城市项目来说连零头都不到。

 

▼神山岭综合服务中心白色建筑与环境的关系 ©三文建筑

 

 

当然另一方面,做任何事情也要遵循市场规律,不能用“情怀”去绑架设计团队,如果连合理的基本价值都不能给到,那人家就算接了这个活也可能只是简单应付,这个无形中都会制造建设性破坏的恶性循环。所有事情想要持续推进,都需要符合经济和自然规律。我觉得很多时候中国的乡村还没有意识到设计是有力量的,设计能够为他们带来发展和赋予更多的价值。

 

建筑畅言网:

白石酒吧、神山岭综合服务中心等都是比较创新的乡村建筑项目,而且具有一定的实验性质,是否可以透露一下有哪些未建成的项目?

 

何崴:

我们现在在福建做一个新民居,讨论怎么把传统的聚落关系融合到新的农村安置房里面去,这跟文旅项目不太一样,这是福建省建设厅委托我们做得,期待项目完成后能对福建地区的同类型民居产生一些正面的影响。还有一个主体已经封顶的沙漠里的建筑。我们自己也会开玩笑说,这两年经常在奇奇怪怪的地方做奇奇怪怪的事情。

 

▼中央美院建筑学院一角 ©三文建筑

 

 

与现实脱节是全球建筑教育或多或少都在面临的问题

 

建筑畅言网:

最近我们也有关注关于国内建筑教育的议题。有一种观点是在经历完国内建筑本科教育之后,依然有很多毕业生的应用能力无法适应市场的需求,这是有建筑学本身的性质决定还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毕业生怎样摆脱眼高手低,掌握市场所需的建筑师实践能力?

 

何崴:

其实中国的教育可能所有专业都在面临一个十字路口:知识结构或多或少的老化、学校的体系和现实生活脱节等问题,我们的老师大部分是60后70后,而学生已经是90后00后,社会的中流砥柱现在是80后90后,他们的成长和思维和我们是不一样的。首先教育上讲求不断的更迭和向前,只有主动地更迭才有可能不被时代落下。第二个观点我觉得建筑学现在不光是中国,全球都一样,面临着一个学者型的趋势:比如国外很多大学的教授是不会做设计的,他们偏重理论,会交给学生非常系统的理论思维,国内因为发展现状项目还多一些,所以这方面反而比国外好,很多老师都会有一些实际项目。

 

▼何老师授课中 ©三文建筑

除此之外,我们的教育体系太老了,现在的大部分教育体系是西方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奠定下来的。时代已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我们的学生或多或少都会跟现实有一种脱节,这种脱节到学生毕业后想要快速融入这个领域里面的时候就会发现问题。我们会批评学生,同时也在提醒自己,但是这里面又会存在很多矛盾,比如建筑的周期很长,学生没办法完整地去经历。现在研究生大部分是以论文毕业,论文写得好不等于设计做得好。教育体系确实需要一些改变,任重道远。

 

本站申明:网友阅读本站内容,视为认同本站协议,协议详情请点击查看
标签:三文建筑乡村振兴建筑师何崴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