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越:我们更应关注普通建筑如何去做
来源:畅言网 2015-04-08
中国建筑已经误入歧途
畅言网:刚才谈到很多的设计经历,让您由对设计方法论的关注转变为对中国建筑发展方向的思考,对此,请您深入谈谈。
胡越:第一,中国建筑设计要看到自己发展的阶段和面临的最大问题。不看清楚自己发展的阶段在现实条件下是很危险的,欧洲西方的强势主流文化通过各种途径影响着我们每个人,这里也包括建筑。深刻影响着几乎所有学建筑的年轻人,不看清楚中国现在社会建筑发展的状况就会误入歧途。可以说中国建筑已经误入歧途了,欧洲发达的欧美国家已经不存在大量的新建建筑,城市建筑已经固化,现在都是小小的改动,重视对传统建筑的保护,他们也讲究创新但是量很少。他们是相当于“菜”做完了,就差洒“佐料”的状态。
而中国建筑行业还处于找什么东西“下锅”的状态,传统的东西全部都被破坏了,剩下的传统东西在社会生活中不发挥主要作用,都是文物古迹和小情调。由于我们历史和建筑的发展是被割裂的,又被苏联的东西影响,中国大量的普通的建筑怎么做?城市公共空间如何更人性化?这个问题没有解决。我们不正视现在的问题,很多建筑师看到国际大师就不断模仿,这很可怕。我们把一些个体的东西扩大化,没有看西方整体的设计平台和设计的精髓,他们现在做的是丰富自己的建筑文化,已经发展几千年,但是在中国还不到一百年。
最初改革开放时很多古城都保存着,现在已经基本都被破坏,现在从城市已经破坏到乡村。我们没有想好到底怎么做,就非常仓促地上马,把中国人民生存的整个人文环境全部破坏了,而且很糟糕。因为我们没有套路,不知道怎么做,以为简单地把标志性的建筑关注一下就好了,这都和人的日常生活和精神感受毫无关系,这是中国建筑界面临最大的问题,也是我最关注的问题。
第二,在中国现状条件下,无论是政府、民间,还是知识分子,我们如何表达我们传统的东西,这是一种心理需求,在现实条件如何看待这个问题,解决问题,实际上我们并没有解决好,延续传统不能依靠行政命令,现在很多行政领导对项目要求一定要用中国元素,说的很具体,这样根本不现实。
第三,中国目前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突出,很多建筑师没有看到这个问题,大部分建筑师包括我个人看到的都是光鲜的明星建筑师设计出很炫酷的建筑,大家很向往这种状态,希望在自己的建筑实践中实现类似的这种梦幻的感觉。不光是年轻的建筑师,很多老的建筑师都是把这方面作为自己最主要的专业追求,实际上真正中国面临的问题看不到。
城市里设计非常酷的建筑机会变少就转向农村,盖几个特别乡村的、符合西方口味的建筑,大部分建筑师都是这种心态,这绝对是有问题的。从根本角度讲,对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如何应对很少有真正思考。
设计作品: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大兴新校区6号综合服务楼
畅言网:现在很多建筑师执着于建筑形式的创新,这是否适合当前中国建筑的发展现状?
胡越:曾经在五棵松公园的设计中,我也想用一个新奇的方法解决形式创新的问题,每个建筑师都面临这个问题,即使口口声声放弃了形式的建筑师,骨子里还是希望有所创新。当时我想要做一个体育公园,就仔细地研究了中国人的晨练方式、晨练场所,发现中国老百姓的健身方式绝对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这是一种我们新创造的市民文化,他们对场所、对环境互动有特殊的要求。没有真正发现问题做不出独特的建筑,我调研之后很有感触,针对具体问题提出合适的设计策略才是真正的创新。
我们现在很多是抄袭西方的建筑形式,如何让人的觉得这是一个独特的建筑,具有特殊的学术价值和意义。我们应该发现中国自己独特的东西,包括行政管理层面,从一方面讲阻碍了建筑创作,但是也可能会激发建筑师创造出一个有趣的东西。这是我们很想做的一件事情,但是还没有理出头绪。
我们需要具备现代意识的官员
畅言网:政府类项目是不是非常不容易设计出好的建筑?目前政府类项目的建设存在哪些问题?
胡越:政府类的项目能否设计出好的建筑,首先看领导的眼光,我们需要的是具有现代意识的官员,但是很多领导都不太明白这个事情,只要明白这个道理其实不需要有高深的建筑专业眼光,当然具备一定的艺术鉴赏力更好。政府类重要性不是很高的项目还存在不错的机会,恰恰是特别重要的项目,这对建筑师简直就是一个灾难,特别是对中国建筑师。因为官员都是用仰视的姿态看待国际大腕的建筑师,甲方在这类项目上也不会肆无忌惮加上个人爱好,但如果是国内建筑师来设计领导们都爱随便出主意。
从根本讲,政府建设项目是用大众的钱给大家办事,加入太多个人的喜好和想法是错误的,正确的途径应该是征询大众的意见。这是中国目存在的很大的问题,社会如果向法制化方向发展,应该规定政府领导不能把个人的好恶凌驾于法律和制度之上,因为有招标程序、专家评审,公示。官员们对所有程序、法律置之不顾,不按规矩办事,这种情况在中国太普遍。这也是导致奇怪建筑出现的主要原因。
畅言网:现在国家提出建设美丽乡村,又将掀起新一轮的建设,您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胡越:现在很多人希望拯救乡村,建设美丽乡村,其实乡村的问题绝对不是建筑师能够解决的。
乡村的问题其实是人的问题,在中国迅速城市化的背景下,在乡村留下了都是弱势群体,如何让乡村美丽起来,是个很复杂的社会问题。即使建设成为“美丽乡村”也需要人的维护,否则几年之后就毁了。在现状条件下,乡村项目怎么能够更好一些,而不是盖好之后拍些照片就可以了,文化水平和经济问题,是导致乡村环境不佳的主要原因。建筑师应该站的更高一些,很多问题我们解决不了,但是要拥有宏观的视角,要切合实际提出具体的对策。
设计团队要形成共同的价值观
畅言网:您的建筑理想或者设计理想是什么?作为在体制内的职业建筑师,如何实现自身的建筑理想?
胡越:我高中时候的理想就是要成为一个中国最好的建筑师,这个理想到现在也没放弃。我自己还很不满意,没有遇到很好的项目还是最主要的原因,这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特别是在国内这种条件下,最重要的是甲方要与建筑师趣味相投,这种状态下才能做出经典作品,坦诚来讲,我这么多年都没有遇到。我个人也在不断修炼内功,制定了工作室新的十年计划,很多国际上知名的建筑师在五六十岁的时候,设计思想发生重大转变,我也希望能够在现在这个阶段重新起步。当然这也需要机会,空谈是不可能的,要有实际项目作为支撑,帮助建筑师做深入思考。
畅言网:对工作室中年轻的建筑师您是如何培养的?
胡越:我的工作室目前有将近30人,谈到年轻人的培养,首先我认为一个团队要形成一个主要的价值观,来到这个团队的人虽然存在差异但是前提要认可共同的价值观。我们第一看重的不是专业能力,而是他的为人、做事,以及对于建筑的态度和价值观。大家对建筑的观点都很相似,我也希望风格可以多样化,把不同的思想带进来。我希望他们把建筑设计作为是一种爱好而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
建筑这个行业从目前来看需要一种“师傅带徒弟”的模式,通过不同层级的人带新人的方式帮助他们成长。我们没有什么套路,从上到下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们的要求非常严格。设计方案可能在所里早就通过,但是我们还要反复修改,在这种过程中会慢慢形成对建筑的态度和工作方式,通过这种潜移默化的氛围对年轻人起到培养和提升的作用。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