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2023建筑行业十大评选

超万名行业内专业人士实名投票

秉持客观原则的非商业化评选

解构栋栋发: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解构主义建筑的传奇人物 解构栋栋发

一、初出茅庐

1987年,发叔毕业于山东城建学校城市规划专业,正逢后现代建筑席卷中国大陆,大家比较推崇迈克尔•格雷夫斯、詹姆斯•斯特林以及日本的矶崎新等设计师。1989年《世界建筑》杂志社举办评选“80年代世界名建筑”活动,发叔作为杂志社选定的50多位评委之一,参与了投票活动。在这50多位评委中,大多数都是老八校的知名教授和大设计院的知名建筑设计师,如吴良镛、关肇邺、戴复东等等。这对于当时一个初出茅庐的中专生来说是非常难得的机会。

二、自学成才

发叔是中专毕业,刚开始工作只能描图。但是发叔不仅仅满足于描图,他对方案设计有极大的热情。为提高自己的方案设计能力,发叔联系了国内多家出版社购买专业书籍,努力学习,后来又订阅了比较主流的国外设计类杂志,像日本的《新建筑》、《A+U》,美国的《Architectural Record》、《Progressive Architecture》和英国的《The Architectural Record》等杂志。之后又花费大代价购买了DVD录像以及当时价格极其昂贵的录像机。

正所谓宝剑锋出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有付出就会有收获,通过自学,发叔的方案设计能力得到了提高,开始自己尝试着做一些国际竞赛的方案。1992年,日本新泻市市民中心全日本招标,他当时根据竞赛的文件画了几张草图,竞赛揭晓后发现他的构想与中标案有几分相似;1994年,上海东方音乐厅请丹下健三等大师竞标设计,发叔根据文汇报描述的地点设计了高架音乐厅,结果丹下健三的中标方案也是采用的高架。

1998年,大家都在用dos下的3DS时,发叔经过一个月的自学已然学会了3DMAX画效果图,成为当时单位第一个用3DMAX渲染的设计师。恰逢市法院大楼方案设计,当时领导找了天大和同济的研究生来做,结果不太满意,于是院领导就让发叔所在的团队试试,经过努力,一举中标。从此以后,发叔所在的设计院参加过很多次竞标,都有上佳表现。

三、背后的故事

发叔由于是中专学历,在当时考一级注册建筑师时备受歧视,只能以不具备学历者的身份报名。报考条件相对苛刻很多,须有15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还须有三次以上二级以上的设计经历。如此,发叔还是于2008年通过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考试,他依稀记得当时到人事局领取合格证的情形。工作人员看了发叔的简历脸色大变,声称中专生没资格报考,并对发叔的报考资格提出了质疑,甚至在看过建设部的文件后仍不放心。为了让自己能顺利退休,还要求发叔留下电话以便上层领导核查。本来考上注册建筑师是一件让自己觉得很骄傲的事情,但当时工作人员的态度无疑给发叔泼了一盆冷水。虽然心里满满的委屈,但是发叔仍为自己当时的努力和坚持不懈骄傲。这份受质疑的合格证,是自己努力的成果,来的是那么让人觉得踏实……

Q:发叔,您好,非常感谢您一直在群里分享自己的心得,从您的角度来看,什么建筑才能称之为解构主义建筑呢?

F:解构主义建筑,我个人认为除了理论家加的标签以外,任何对现代建筑的方盒子的拆解和重新定义建筑美学都可以统称解构建筑,汤姆•梅恩和艾瑞克•欧文•莫斯我把他们俩称为解构主义准将。当然,解构建筑里有雅有俗,德里达说的埃森曼和屈米是一个半解构建筑师,因为埃森曼早期的建筑是对基地的重新编织的设计意念,而不是其他像盖里和扎哈之类的引用软件达到形体的多样变化。简单说就是像立体主义其实就是对古典写实风格的解构,它的精髓是画家的视觉再构成,柯林罗的《透明性》已经说明。高层次的雅是建筑师个人偏执的一种视觉追求,它符合城市与建筑在时空上的混合,外观只不过是混合凝固后的结果。解构主义的代表作品有俄亥俄州立大学韦克斯纳视觉艺术中心,辛辛纳提阿诺夫艺术与设计中心和哥伦布会议中心。

Q:在您的建筑自学之路中,您觉得对您帮助最大的是什么?

F:对建筑设计的追求不动摇。和我一样校友和同学都考了成人高考拿了工民建本科学历并晋升高级职称涨了工资。但是我的底线就是非建筑学学历不上,以至于今天仍是助工职称和中专学历,但是我从不后悔,因为我的兴趣和快乐就是研究建筑。如果没有坚定的信念和一定的付出,我不可能有今天的劳动成果。现在的我依然是这个信条,仍在看书学习,不图别的就图一个终生的爱好。

Q:您觉得解构主义建筑会是未来建筑的发展方向么?它的什么特质吸引了你对此义无反顾地追随?

F:解构主义建筑是上世纪的事了,现在已经演化到非线性或参数化设计。它本身是对现代建筑的否定,而年轻一代似乎不了解这一段。它本身已经演化发展了,不是当时的时代背景和建筑特质了。是个过去式,因此不会代表未来的方向,它只会影响未来的建筑风格。解构建筑本身的特点就是没有固定的模式和构图原则,强调视觉的颠覆性,建筑的审美直觉很重要。因此,作为对所谓当时的主流的一种反叛精神,和业余爱好就是要喜欢与现实不同的东西的指导思想,再加上前面说的对立体派和抽象艺术的偏爱,导致自己越来越狂热喜欢解构建筑。不仅解构建筑七人的作品集都不止一本,连有解构建筑特点的建筑师作品集也购买了不少。可以说对西方现代艺术的偏爱导致了对解构主义建筑的痴迷。

本站申明:网友阅读本站内容,视为认同本站协议,协议详情请点击查看
标签:世界建筑解构主义建筑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