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2023建筑行业十大评选

超万名行业内专业人士实名投票

秉持客观原则的非商业化评选

徐守珩:偶然,亦或是必然,终于释然

 

徐守珩,空白格建筑事务所主持设计师、先锋建筑思想研究学者、客座讲师

偶然?

但凡是当年可忆之事,必是沉入心间的一些情绪,不管它是美好的、令人愉悦的,还是酸楚的、令人失望的,它都真真切切地驻守那里。对于我而言,这种情绪又化身为一种难以名状的存在,我称之为“偶然”,我与它“相逢在黑夜的海上”,虽然时过境迁,却依然清晰地记得“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手绘图

我的它,是大学最后一个规定性环节——毕业论文。那么,这篇论文足够精彩以至于难忘吗?不!它不仅不够精彩,甚至可以说是不够规范,也不够完整,与毕业设计的联系也颇为牵强。因为在大学期间,我们很少有机会接受论文写作方面的系统指导和训练,同时也缺乏足够的阅读储备和深度思考。然而,就是这样一篇泛泛之论,让我漂浮在“黑夜的海上”长达半年之久,所幸,在浪里浮沉的我,凭借着上帝的指引和一份对初心追逐的固执,最终迎来了一丝遥远的光亮,让我的“后学生时代”有了方向。

我的毕业论文的题目是“建筑中的‘空间链’”,它主要是源于我对现行教育中那些根深蒂固的传统理念的厌倦所做出的尝试性构想。不曾想,这一懵懂的构想,在毕业后的这十几年里一直都与我如影随形,成为了我所认定的主要研究方向,从建筑中的“空间链”关联到“动态空间”概念,再延伸到“空间运动现象”,最后跨越到完整的“空间运动有机理论”。显然,所有这一切都是我所始料未及的,特别是当时论文中所提及的“广义空间链”,直接成全了我的第一本书《道设计:建筑中的线索与秩序》,而“狭义空间链”则又间接催生了刚刚出版的第二本书《建筑中的空间运动》。所以,每每回头去望,我都有一种幸福而又惶恐的感觉,且只能以感恩的心理视之。

徐守珩著作《道设计:建筑中的线索与秩序》

徐守珩著作《建筑中的空间运动》

亦或是必然

随着阅读和阅历的增加,以及思考的深入,我渐渐发现长时间以来我所认为的“偶然”,亦或是某种必然。首先,遵循柏格森的直觉主义和弗洛伊德的潜意识学说,当年的那些看似真实而又合乎逻辑的行为,都可以理解为现实感与本能,潜意识与梦的搭接;而这些年“偶然”拾获的东西,也都是源于自身带有神秘色彩的认知能力。虽然这种说法难免“唯心”之嫌,但它终究是在现代科学之外,不受功利所支配的、完整的和动态的心理认知活动。其次,回望过去,是基于一种历时性的视野,它能够让我更加全面、系统和理性地看待问题,而不再是“云深不知处”,忧患于点滴得失,纠结于是与不是。

当年的毕业论文主要是从行为与环境的关系出发,结合考虑建筑对人们的丰富行为和心理需求的适应性,而提出了“空间链”这一概念。这一概念强调从建筑中行为空间的内在逻辑和秩序出发,去理解建筑或从事建筑创作,那么,跟建筑发生持续关联的因素到底有哪些,它们与建筑和城市之间又以怎样的方式或途径建立联系呢?我不能说这两个疑问让我魂牵梦绕,但是,它们却总会在我闲暇之余或阅读之际,暗暗地浮现在我的意识之间。最终,在老子的《道德经》和路易斯•康的建筑哲学的启发下,我开始体会“道”的存在,世间之“道”,维系了一切创造性活动;而建筑之“道”,则维持着传承、延续、更新和演变等过程,存在于光影、色彩、肌理、材料和建构之中,并蔓延到人们的内心,指引着人们从黑暗到混沌,从混沌到光明,从光明到静谧,在静谧中感受康所言说的那些“可度量的”与“不可度量的”存在。在创作《道设计:建筑中的线索与秩序》时,我将“可度量的”存在理解为“线索”,将“不可度量的”却又可感知的存在理解为“秩序”。

在当年的毕业论文中,我还做出了一个理论假设:整个宇宙被视为一个有生命的、充实的和完整的“空间体”,人们置身其中,可以听到它的声音,闻出它的气味,感受它的心跳,而建筑和城市作为“空间体”的基本构成,也具有了同样的特性。这样一种基于有机生命的假设,基本上颠覆了我对于建筑和城市空间的惯常看法,结合之前对于“道”的感悟,对于格式塔心理学与拓扑心理学的学习,以及对于行为建筑学、认知地图概念和建筑现象学的理解,让我产生了更大的冲动,去尝试建立一种契合时代的、时空连续的建筑空间解读和构想观念。最终,这些在《建筑中的空间运动》中得以实现:我将“空间体”发展为“空间有机体”,统一在“空间运动有机体系”之下,并从空间链、时间性、四维空间、空间意象、空间图式、空间组织、空间结构、关系场、空间约束力和模糊界面等十个层面出发,对该体系下的空间运动现象进行串联呈现。新的体系并没有强迫人们去建立理想化的限定,或者与各种“主义”划清界限,而只是在改变着人们聚焦的方向,承认着现实的复杂,暗示着构造学的灭亡。

理论假设

从毕业论文到现在,十几年过去了,在这个可忆的当口,我才渐渐看到了双脚踏过的痕迹,感受到了内心成长的喜悦。南宋大学问家朱熹在《观书有感二首》其二中写道,“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其实,不仅读书和做学问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做设计和谋划人生又何尝不是呢! 

终于释然

不管是偶然,亦或是必然,都要终于释然。这是因为作为个体的生命,我们在透视世界的同时,也会越来越清醒地意识到自身的能力所及和存在的局限。

比如,在近两年的阅读中,我偶然发现,毕业论文中所提到的“空间体”假设,实际上与英国大气学家詹姆斯•洛夫洛克早在20世纪60年代所提出的“盖娅假设”存在趋同现象。但是,我并不会为此感到羞愧或难堪,因为我既承认自身的局限,也明白,在时间的绵延中,任何事物都有其异质与独特的一面。

所以,日后如果有更多相关领域的内容能够被截取,来作为我的整体性构想的有效补充,我想,那会让我倍感充实和满足。

……

本站申明:网友阅读本站内容,视为认同本站协议,协议详情请点击查看
标签:建筑徐守珩空间运动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