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2023建筑行业十大评选

超万名行业内专业人士实名投票

秉持客观原则的非商业化评选

曹嘉明:迈向可持续的未来

拥有60多年历史的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可以说亲眼见证、并且亲手推动了新中国的城市建设。在这场与未来城市的对话中,集团副总裁曹嘉明先生真情流露,深感重任在肩的他在采访中向广大民众提出了期望:希望每个人都能努力提升建筑艺术品味,一同参与到城市建设的评说中来。

曹嘉明,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副总裁

Q:我想今天的对话就从一个有趣的话题开始。不知道您有没有想象过50年或者更久以后的城市样貌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像《星球大战》或者其他科幻片里的一些场景有没有出现呢?

曹嘉明:这是个非常有意思的话题,我记得幼儿园时老师就问过我们未来城市会是什么样子?当时很多小朋友都说,未来汽车会在空中行驶,火车会在地底飞驰……50年过去了,很多都变成了现实,高架让汽车真的开到了天上,而轨道交通也驶入了地下。那么再过50年又会是什么样子呢?我相信随着科技的发展,任何可能都会成真。譬如:对海洋的开发。地球上海洋的面积是地球的2/3,向海洋要资源,向海洋要空间成为必然的趋势。但不管怎么说,我们都应该有一种意识——城市必须与自然形成更好的交融。

Q:可以说绿色、生态、可持续是这几年被我们反反复复提到的关键词,在您看来什么样的城市才能称得上是可持续的?

曹嘉明:我个人认为可持续的城市必须满足三点:第一,它是没有污染的;第二,它能最大限度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第三,它能与自然和谐共生。可见,一座可持续的城市一定离不开自然环境。

Q:您认为今天我们的城市在多少程度上满足了这三点?你会如何评价今天的城市建设模式?

曹嘉明:近年来,在高度发展的同时,政府部门和许多科技工作者也都在关注这些问题。例如在上海,我们看到苏州河和黄浦江的水质已经得到了很好处理,对于城市建设密度也出台了严格控制的规定,交通方面更是一直在寻找有效的解决方式……各个方面我们都已经做了很多工作。当然,随着上海经济的发展,人口的日益膨胀,对城市的构架规划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说大折大建的阶段已过,那么,精细化管理将给城市带来新的面貌。

Q:2010年世博期间,很多绿色建筑模型涌入我们的视线,然而真正土生土长因地制宜的项目却不多,您的“沪上生态家”堪称一例经典,不知道后续它是否有进一步的推广?

曹嘉明:关于如何让住宅建筑变得更加绿色和生态,其实从2006年我们就已经开始着手研究这个课题了,08年我们的方案获得入选并在世博“最佳城市实践区”开始建造。这个建筑有这几大特点:

第一,它属于上海本土、是适合上海人居住的,所以它和最普遍的上海住宅一样,采用的是多层的形式。第二,绿色建材是可以循环反复利用的,因此在这个项目中我们运用了很多旧房拆下的砖块。第三,为了迎合上海地区冬冷夏热的气候特征,特别是黄梅季节时的湿度较大,所以我们的这个住宅非常重视风导向,利用自然通风改善湿度和温度,为人们创造最大的舒适度。在这些基础之上,我们也使用了一些科技手段,包括屋面太阳能和污水处理设施,特别景观用水做了很好的中水处理。

现在,我所说的这些最基础的几点已经在住宅建设中得到广泛认可并逐步加以运用了,相信未来我们的生活也将因此变得越来越生态,越来越可持续。

Q:在上海以及中国不少大型城市里,人口密度越来越高,土地资源越来越紧张。针对这一趋势有没有什么好的解决方法?是不是意味着摩天大楼将越堆越高、越建越多?

曹嘉明:我认为不会这样无限制地发展下去。从国际标准来说,超过50万人口的城市就可称之为大型城市,超过100万就是特大型城市。对于上海这座特特大型城市来说,高层和多层的居住方式在今后一定还会延续下去,但不是说非要摩天楼才能解决。我想今后可能会从“城市群”的角度来实施规划,随着城乡差距越来越小,交通网络和公共交通设施越来越发达,城市中心的负担将逐渐减轻。

Q:中国有相当一部分建筑在未达到年限之前就被拆除,造成了很大的资源浪费,这或许是因为早前做规划设计时没有很好地考虑到对将来的适用性。那么您对这类问题是如何思考的?

曹嘉明:在城市化快速建设的阶段很容易出现这个问题,这里面包含了规划滞后等等很多原因。现在大家已逐渐意识到了,其实既有建筑的改建是最大的节能,在新的时代里,通过功能置换赋予了那些旧建筑全新的生命。我曾在丹麦看到一座青年公寓楼就是由原先工业用的筒仓改造而来,改建后的空间也十分丰富,很受青年人的喜爱。

Q:外籍设计师越来越多地进入中国市场,他们对在中国城市更新中,会对本土文化产生什么影响?

曹嘉明:我认为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建筑师,都必须在进行一个项目之前对它的背景文化有所研究,然后形成自己对这片区域的理解。但设计师的理解不一定会被社会大众所接收,所以我们有时会看到一些好像不太符合当地文化的建筑出现。正因为如此,公众的参与和讨论在这个过程中就显得尤为重要。

Q:今天我们发起了一场建筑师与未来城市的对话,但正如您所说,这些城市问题应该得到更多人的重视。因此,我们希望您能在这里对城市的普通居民提出一些建议或者呼吁。

曹嘉明:长期以来,城市的居民都是被动地站在了城市建设的另外一边,总认为这是政府、是开发商和建筑师的工作——这是不对的。建筑和其他在展馆内的艺术品的最大区别在于它的强迫性,我们共同生活在城市里,建筑每时每刻都在我们身边。从这个角度来说,我认为市民首先应该提升参与的意识,其次应该提升对建筑艺术鉴赏的水平。而我们建筑师也要以推动这项事业为己任!
 

本站申明:网友阅读本站内容,视为认同本站协议,协议详情请点击查看
标签:城市可持续曹嘉明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