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2023建筑行业十大评选

超万名行业内专业人士实名投票

秉持客观原则的非商业化评选

张华:未来建筑仰仗全生命周期设计

三磊建筑设计总裁张华

中国城镇化的大踏步发展,始于上世纪90年代。每一个中国人的生活都上演过迁移的故事,在这场历史的鸿篇巨制中,建筑,是如何改变中国的呢?

伴随改革开放,中国城镇化进程率由1990年的26%快速上升到2009年46.6%,到了2011年,中国城镇化率首次突破50%。

对于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张华来说,90年代同样是个重要的年份。199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获博士学位的张华,三年后成立了三磊建筑设计。作为中国建筑设计行业里最早的试水者,也是最幸运的一批启蒙人,张华坦言“我们的创业过程比较幸运,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建筑量剧增,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发展的契机。”

建筑师的创业之路

无数怀拥创业梦想的实践者们在“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的预警下艰难求索,而建筑设计的创业者更像是一个闭门修炼的高手“对于建筑设计这个行业来说,创业非常简单,从一个房间、一张图板、几张纸几根笔就开始了。”

然而“谋万人居”不是场闭门造车的运动,张华表示建筑业不只是服务业,在这场诺大的工程里,建筑师的坚持弥足珍贵“纵观建筑历史,建筑可以人服务,像居民住宅;可以为权力服务,像皇室宫殿;可以为宗教服务,像教堂、庙宇;还可以为防御服务,像城墙;这是传统建筑的一些职能。而当下在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建筑有可能是为钱服务的,开发商在这个背景下是创造经济价值的角色,但是建筑不单单是创造经济价值,它存在于城市之中,跟每一个人都会发生关系。在完成它的经济价值过程中,一定要考虑到使用这个建筑的人,以及建筑跟地域跟场地的关系,创造出有特色的空间。所以建筑师在帮开发商挣钱的同时,还担负着社会责任,创造建筑的文化价值。”

建筑师的三个通道:创作、技术、管理

“建筑师经常会跟发展商在设计创意上产生矛盾,这是一个争取、退让再争取的过程。有经验的建设师一定非常了解开发商的想法,否则很难做成事,所以建筑师必须要了解房地产从头到尾的运作模式。在明白了整套模式之后,我们既要保证投资者的利益,同时我们也要保证使用者的利益,不但要关注人的利益,也要重视建筑跟环境和自然的关系,建筑师在这里面起到了纽带的作用,在整个过程中平衡各利益相关方的诉求,建立沟通的桥梁,这是真正意义上的建筑师。”

谈及麾下招募的一众干将,张华以同样的出发点表示“建筑师必须跟人打交道,所以我很看重心理素质。建筑师需要将自己的作品介绍给别人,不仅要会画图,还要会表达。当然还有专业性,但是我觉得专业性是可以培养的,在建筑行业里面,我们既需要富有创意的建筑师,也需要有管理能力的人,我们给建筑师设计了三个通道:创作、技术、管理。

张华也笑谈“凡是建筑师都有一个通病,叫完美强迫症。建筑是把不同的材料搭建在一起。组合的基本要素是比例,所谓比例就是说差一点都难受,眼睛是很尖的,就像总是吃好的东西,嘴很刁一样,一双很刁的眼睛,看见不好比例组合的就难受,就别扭。做建筑师除了理性严谨之外,也要享受设计的过程,就好像和作品谈恋爱,而且这个恋人从来不会欺骗你。”

建筑世界的三块基石

张华在他的建筑世界里始终贯穿着“三个基石”,由他打造的三磊建筑设计行同样流动这样的基因。

张华:“我个人比较迷恋三这个字,因为在几何结构中,三角形是最为稳定的形状。我们成立之初有两个三字经叫品德、品质、品味以及勤奋、勤俭和勤思,后来我们发展成敬天、敬人和敬业。敬天求真、敬人为善、敬业致美,这就是我们的三个基石,三石成磊,就是想强调我们脚踏实地、讲求品质的经营理念。”

建筑的原则:形式遵循功能

张华:“世界如此扁平,很多国外的设计形式刚刚出现,国内立刻有相仿的设计形式出现,而我们需要讲求实际、符合国情的合理设计。

以前我们讲现代主义,形式遵循功能,是一个说了很多年的原则。而如今,形式跟功能很多情况下是分离的。这会导致人们过分关心形式,而忽视其他,比如大楼的维护和运营问题。像鸟巢这样的建筑很有概念感,可是北京风沙很大,要把这个建筑擦干净是很麻烦的一件事。我发现很多现代建筑只关心比较炫的形式,而不关心维护。”

丑陋的建筑在诉说什么

“成为商品后的建筑失去了传统的约束力”

张华:“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世界建筑形式大泛滥。以前所有的建筑都是有一个理论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之上才会产生形式。有一个清晰的线性的推理过程。唐朝的建筑形式持续了几百年,慢慢演化成宋朝的,然后是明清的。在西方每一种风格也都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从现代主义发展到后现代主义,逐步把前面的建筑形式都否定了,否定之后加上现在的技术水平,呈现出崭新的变化。但是在全球化和一切为商业服务的社会经济背景下,形式大爆炸,已经没有什么规则可言,也没有什么权威理论。古典建筑有比例、尺度、和谐、段落,有很长时间的积淀,现在变化太快了。商业的本质就是求新求变,如今建筑也被称为商品,成为商品后的建筑失去了传统的约束力,有可能令人无法适从。

建筑经常被拟人化,被具像化,就得出一些外号。这些建筑形象的产生,跟电商大爆炸是一样的。在整个背景下,所有的行业都是大爆炸的状态。当然在大爆炸背景下也有很多好的建筑,很经得起推敲和回味的建筑。”

与城市说

建筑的精髓:延续城市的DNA

张华:“现在绝大多数的开发建设就是铲平式的,铲掉旧建筑盖新房子。这种区域改造的方式切断了城市的DNA。而改造真正的精髓是它的不可复制性,在改造过程中保持原有的特点,在这个基础上叠加、修正、修理,让它赋予新的生命,创造更多的商业机会,创造尺度宜人的公共空间,它的精神是使原有的生命延续下来,让城市的DNA延续下来。

所谓文化是什么呢?文化对于建筑来说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对城市来说,我觉得文化就是一些痕迹,它是物化了之后的痕迹,痕迹是有时间向量的,有了这些痕迹,城市就变得有厚度了,新建的东西是没法比的。”

住宅的未来:全生命周期设计

张华:“根据国家的规范,一般民用建筑设计合理使用年限是50年。50年之后只能再评估它还能否使用。50年代盖的房子,现在都要加固,地震完了之后在外墙上串钢筋,外面加壁柱,满足了新的抗震标准。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提升,安全性标准越来越高。不只是土建,还有管材,管材的寿命要与土建匹配,即所谓全生命周期设计,这是很重要的课题,与每一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希望未来住宅市场能真正做出全生命周期的产品服务大众。”

设计:理想的城市应该是紧凑密集型

张华:中国是缺土地的。我觉得理想的城市应该是非常密集而紧凑的。这样可以提高城市的效率,避免来回穿梭。密集不光是单一功能的密集,应该是多功能复合的密集,居住、工作、生活、娱乐都在一起,形成一个相对密集区和产业集群。在这样的区域里,如果没有历史文物或自然条件限定的话,不应该有什么高度限制。

比如说现在做住宅都有日照限制,南北朝向,需要有好的朝向,所以城市看起来会单调。但日照的限定在中心城区和城市边缘不应一刀切。假定给你一间房子,有两种选择,一、你上班很近,下去就有吃的,有喝的,有玩的,唯一的缺陷就是房子可能朝北,没有阳光;二,花同样的钱,必须在很远的地方工作,但房子日照不错。在这两者之间你可以做出选择。我觉得对于年轻人来说可能很多都会选前者,因为更便捷。

据我观察,北京的道路面积一点都不少,为什么堵车,是因为很多的道路没有对公共开放,很多建筑都是有内部环形车道,却没有对城市开放,如果实现开放了,毛细血管都通了,就会解决很多问题。现在北京最大的问题,是规划的问题。比如说在繁华的地方,在商业地段特别发达的地方,可以提高建筑密度和道路密度并对外开放,可以不种树,而在适当区域规划城市开放空间,统一绿化,要比分散在各建筑的边角起到更好的作用,可以提高使用效率,这是我们要像欧洲城市学习的地方。城市设计很重要。

张华:北京以前是大院文化,现在是墙文化,甭管是什么,都把自己画一个圈,有大圈,有小圈。国外却不是这样的,国外往往以楼为单位,楼边的道路都是公共的,对外开放的。咱们现在是以红线为单位,划一块地,红线之内都归土地所有者,地块划大了就有问题,应该划成小地块,供给不同的发展商,那样可能会好一些,会更加多元化一些。

本站申明:网友阅读本站内容,视为认同本站协议,协议详情请点击查看
标签:绿色建筑张华三磊全生命周期清华建筑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