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2023建筑行业十大评选

超万名行业内专业人士实名投票

秉持客观原则的非商业化评选

齐欣:原创并非建筑创作的主要问题

只有在建筑设计整体水平提高的前提下,才会出现高质量的原创作品。建筑首先应该解决的基本问题是建筑的物理性能、实用性以及与周边环境的融合,然后再谈原创。

著名建筑师齐欣

建筑创作的全局观

目前在中国,提倡原创并不一定是件好事。

从城市的角度看,建筑最主要的角色是融合而并非标新立异。倘若将原创,特别是形式上的原创视为设计的宗旨,要求建筑一定要和周边的房子长得不一样,那将导致城市面貌的极度混乱。以此类推,哪怕是蔚然成风的大屋顶或强劲的欧陆风在侵蚀了整整一个街区后,都能在某种意义上奠定城市的(当然不一定是最好的)性格。

中央电视台、国家体育场或国家大剧院这类建筑从性质上已经决定了它们的特殊性,因此可以也应当与众不同。媒体对此类项目的宣传容易产生误导,似乎在号召所有建筑向它们看齐。这将导致我们本来已经相当无序的城市越发凌乱。

原创不是设计的出发点

原创一个最基本的界定就是以前别人没做过。但没做过并不意味着好,所以原创不应成为设计好坏的标准。

事实上,每个设计都在一定程度上积累了前人的经验。同时,每个设计又都有不同的背景,诸如时间、地点、人物。从这一角度看,每个设计又都应或多或少地含有原创性。这里原创的目的不是与众不同,而是合理,合时宜。

原创不是设计的出发点,设计的出发点是解决问题。建筑设计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要能够针问题以最快的速度找到一个最贴切的解决方法和答案。但设计的难点在于往往针对同一个题目,不一定只有一套最佳的解决方案。因此作品应该经得起实践和时间的考验。

中国的创作环境

中国目前的建筑创作环境相当好。因此,国际上的建筑师才会蜂拥而来,也才有人说中国是国际建筑师的试验场。我认为:把中国缺乏原创建筑的原因归结于大环境、体制以及开发商的素质是在给建筑师找台阶下,更需要检讨的还是建筑师群体自身的追求。

尽管中国欠缺原创作品,但并不缺乏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标新立异的建筑。在世界范围内,真正的原创作品其实很少,只是原创比较吸引眼球,因而被关注和宣传,也就给人以此类作品在世界各地比比皆是的错误印象,进而导致了标新立异的风尚:导致了中国张扬个性的建筑设计比较多的现象。

平心而论,只有在建筑设计的普遍水平得到提高的前提下,才能出现高质量的原创作品。建筑应首先解决的基本问题是建筑的物理性能、实用性以及与周边环境的融合,然后再谈原创。

源于当代文化

中国没有真正的原创建筑,也有其历史的原因。虽然中国有着悠久而辉煌的建筑史,但几千年来,很少出现原创建筑,更多的是在踏着祖宗的脚印,依据祖宗制定的规范循序渐进。各个时期的建筑基本上是按一个模式发展来的,只有专家才能鉴定出不同朝代建筑的差异。一直以来,中国建筑设计的主导思想就是效仿古代。

今天的建筑文化必然有其历史渊源,未来的建筑文化也是以今天的建筑文化为基础发展而至的。今天既是昨天与明天的交接点,也是与昨天、与明天的分水岭,还是本时代各种文化的交汇点。由此,从积极的意义上讲,传承传统文化与接纳外来文化的性质是一样的,即所谓取长补短。从消极的意义上讲,盗版外来文化与盗版祖宗都是盗版,因此没有必要在继承历史与借鉴外来文化上纠缠。好的、适宜的文化就要用;相反就应摒弃。如果拘泥于传统,哪怕祖宗的方式不灵也要坚持,即使国外的方式再优秀也弃之不用,那就会陷入教条主义,停滞不前。

建筑是时代的产物,当代人做当代的建筑。现代人不可能设计出比古人更优秀的古建,古人和未来人也不会做我们这个时代的建筑。历史上,能称为优秀建筑的作品都是本时代的结晶,不属于其它任何时代。

今天城市的构成元素中,有紫禁城,也有高楼大厦:有老北京炸酱面,也有麦当劳:侃的是中国话,穿的是西装:坐在黄包车上钻胡同的是洋人,开着奔驰车上大街的是民族兄弟。在这个趋同化发展的社会里,多数建筑创作可能没有模糊地域性,却已经模糊了国界。库哈斯的作品并不代表荷兰,只代表他自己。他可以在荷兰设计,也可以在中国、美国或任何一个地方做设计。这批建筑师代表着现代建筑文化。

从建筑师的角度讲,没有中国和外国之分。重要的是建筑师因地制宜的思维方式,而不是建筑师所隶属的国籍。中国建筑师并不一定比国外建筑师更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或更愿意立足于中国国情与文化做设计。更有甚者,中国的消费者也并不一定都喜欢有中国传统风格的建筑。

思考是原创的开始

中国建筑师在国际上缺少知名度是正常的,不应归结为没有系统的理论知识。原因是我们刚刚起步,虽然个别设计还不错,但总体上距世界标准还有差距。中国只有出现了更多由本土建筑师设计的优秀建筑,中国建筑师才会被国际社会认可。

中国建筑师缺乏建筑理论可以归结为两个原因:

首先是建筑师的培养模式。欧美很多国家将建筑教育划在文学艺术类,建筑师有艺术家和知识分子的身份,关心和思考很多社会和哲学层面的问题。而中国的建筑教育归属于理工科范畴,建筑师从培养到实践,都缺少人文气息和理论研究。

其次就是时间。在市场红红火火的今天,建筑师没有时间思考,还不提原本就不善于思考。真正把设计当创作的建筑师很少,更多是把设计当作一种谋生的职业。

暂且不谈深奥的理论,建筑师至少应当敏感和善于思考。思考是原创的开始,令人庆幸的是中国开始有一些建筑师在思考了。


 

本站申明:网友阅读本站内容,视为认同本站协议,协议详情请点击查看
标签:建筑创作齐欣问题原创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