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2023建筑行业十大评选

超万名行业内专业人士实名投票

秉持客观原则的非商业化评选

广州加大建筑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活化

专家说法

保护历史建筑

不能过于僵化

在历史建筑的保护过程中,怎样活化利用,赋予其新的生命,是业界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

别一听“历史建筑”就被吓到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的张智敏老师说:“历史建筑采取的是分类保护的方式,不是什么都不能动,我们宁肯它被用起来,而不是僵化地进行保护。有时我们甚至希望进行一些破坏,例如,像一些骑楼,立面很漂亮,但后面的建筑已经很破烂,只要把立面保护好,后面的建筑结构都可以进行替换。”

张智敏说:“我们不希望人们一听到历史建筑就被吓到了,就认为是不让动的。历史建筑应该不仅有社会文化价值,还可以带来更好的经济价值。历史建筑可以根据个案情况进行不同的利用,可以做展览、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甚至在不损害本体的情况下,也可以进行商业利用。”

实际上,不少企业也对历史建筑感兴趣,但却因为产权的问题不敢下手。李智雯也坦承:“由于产权不在我们手里,投入很多心血和金钱进行改造后,房子会不会被业主收回?我们也是有担心的。”保利地产副总经理、建筑学博士余英建议应该推行产权转移制度,允许这些建筑的产权流通,让一些对老房子的文化价值有兴趣的企业可以把房子买过来做成会所,真正活化、利用老房子。

善用市场机制保护历史建筑

歌莉娅(拓展选址信息)方面没有透露具体的改造费用,但从其对细节的注意,以及耗时3年来看,投入肯定不菲。这个概念店无疑赚不到钱,三楼、四楼都用作展览;二楼的花店更主要针对歌莉娅会员进行赠花,剩下能产生效益的仅是五楼的咖啡馆。李智雯对记者说:“虽然产生不了什么效益,但我们更看重的是传达一种品牌的理念,做一种展示的功能。”

一个大型企业亏本运营这样一家不大的会所不成问题,但是不是每栋老建筑都有这种被慧眼识珠的机会呢?对此,专家表示,政府可以制定更积极的保护政策,如运用好市场机制,发展文化产业;又如在不损害历史建筑本体保护、保护整体风貌的原则下加强合理利用,使保护的利益大于破坏的成本,让保护责任人“不愿拆”。

据悉,按照国际惯例,凡是列入文化遗产名单的建筑就可享受一定程度的补贴。在法国,业主对历史建筑进行维修,最多可获得5成的补助。而根据《广州市历史建筑和历史风貌区保护办法》,要建立历史建筑和历史风貌区保护专项资金,用于“修缮、维修历史建筑”等,但具体如何进行补助,并没有详细规定。  

北京路225号资料图

建筑文化遗产 知多D

历史文化街区4

传统中轴线

历史文化街区

位于越秀区内的传统中轴线历史文化街区,是广州市23个历史文化街区中最大的一个。传统中轴线贯穿南北:北起越秀山中山纪念碑,经中山纪念堂、市政府办公大楼、人民公园至海珠广场,这条中轴线是广州历史脊梁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中轴线历史文化街区则在此基础上划定范围:北至越秀山镇海路,南至珠江岸线,西边界为解放路,东边界经吉祥路起,经中山五路、小马路、惠新西街、惠福东路,至北京南路,总面积130.41公顷。          

传统中轴线地区是广州的近现代政治文化中心。从越秀山的中山纪念碑起,沿中山纪念堂、广州市政府、人民公园、起义路、海珠广场,一直到海珠桥。

传统中轴线分为三个子段

这条贯穿南北的中轴线是广州历史脊梁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筑风格的和谐统一有赖于岭南建筑大师、著名建筑学家林克明的直言与独特眼光。上世纪80年代,有侨商提议在中轴线毗邻两侧发展商业地产项目,但遭到了林克明的反对。林克明认为,中轴线上的建筑布置要统一,既要富有革命纪念意义,又要保持传统民族风格,要成为广州城市建筑的景观标志。

传统中轴线分为3个子段。北段保护范围:北至越秀山镇海路,南至府前路,西至连新路、东至吉祥路。中段保护范围:北至中山五路,南至大南路、魁巷,西至解放中路,东至小马站。南段保护范围:北至大南路、魁巷,南至海珠广场,西至解放南路,东至北京南路。

重点保护文物星罗棋布

传统中轴线历史文化街区内有众多重点保护文物,如镇海楼(广州博物馆)、五羊雕塑、中山纪念碑、中山纪念堂、三元宫、南越王墓、南越王宫、南汉药洲遗址、城隍庙、番禺学宫、南越水闸遗址、广州公社旧址、中央银行旧址、广州解放纪念像等。此外,传统中轴线历史文化街区内还有全市旧城区内唯一尚存的古书院群“流水井—大小马站”古书院建筑群,以及高第街、南朝街、盐运西街等历史街区,起义路、大南路、泰康路等历史街道。

市规划局曾公开表示,要对中山纪念碑、中山纪念堂周边的新建建筑进行规划控制,以保证重要文物建筑之间视廊的通畅。对历史街道起义路、大南路和泰康路的道路格局进行保护,并控制其沿街建筑的尺度。根据具体城市设计的要求,对传统中轴线周边新建建筑进行严格规划控制,使之不对城市传统中轴线的空间格局产生破坏。

本站申明:网友阅读本站内容,视为认同本站协议,协议详情请点击查看
标签:建筑建筑文化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