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2023建筑行业十大评选

超万名行业内专业人士实名投票

秉持客观原则的非商业化评选

基建产业群狂想曲:绿地投资吉隆坡公路项目

基建产业群狂想曲:绿地投资吉隆坡公路项目

10月27日,绿地发布前三季度公告称,公司基建业务产业规模730亿,同比增长268%。主要系贵州建工、江苏建工并表以及中标南京地铁项目所致。

绿地在这份公告中明确表达,公司做大基建板块意愿强烈,并期望借助PPP模式增强公司非市场化拿地能力。

对于善于追求规模的房企而言,绿地的野心不止于此。按照绿地对基建产业的中长期想法,他们希望大基建产业形成第二个千亿产业集群,要在2020年实现4000亿的业务规模,并推动“中绿建”品牌发展。

发力大基建

绿地城投相关负责人士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大基建是公司除了房地产之外重点发展的产业,今年已经收购了江苏省建,9月中旬也完成了战略入股博大绿泽。

上述城投人士表示,绿地大基建产业的动作主要在三个方面,轨道交通、城市投资建设、“一带一路”为中国企业带来的海外基建业务布局机遇等方面。

该人士表示,轨道交通是绿地早在2014年7月就已经明确要推进的业务,2015年,公司签订了一些意向协议。2016年,公司开始根据地方政府公布的进度去投标。

今年9月30日,绿地宣布中标南京5号线,同时也对外表示这是公司中标的最大金额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项目采取“项目投融资建设+施工总承包+运营”的PPP模式合作建设,总投资近200亿元。

除了轨道交通,绿地基建业务也包括新区建设方面。9月12日,绿地控股与宁波杭州湾新区管委会签署合作协议,拟在宁波杭州湾新区投资500亿元,将在沪甬合作示范区建设、城市规划设计、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产业投资和地产开发等多个方面全面启动综合开发建设。

4000亿产业群的构想还包括资本层面的动作。9月23日,绿地对外声称完成战略入股博大绿泽,成为其最重要股东,博大绿泽将成为绿地大基建板块内重要的园林业务上市平台。而绿地的目标是力争5年内将博大绿泽打造成行业前5强,市值提升至400亿元以上,未来博大绿泽将实现园林投资商、建设商、运营商三位一体的全产业覆盖。

投资吉隆坡公路项目

11月1日,绿地控股就参建马来西亚吉隆坡“大马城”和周边高速公路项目签署合作备忘录,拟分别参与两个大型项目的投资开发及基建施工。据了解,这是国内第一家出海投资基建项目的知名房企。

根据合作备忘录,绿地此番拟参建的吉隆坡周边高速公路项目连接及贯穿周边区域,绿地拟凭借旗下基建产业平台及资源,承接该项目的施工建设。

绿地方面称,在马来西亚投资基建,主要是为了响应“一带一路”政策号召,另一方面,绿地希望借此扩大在海外的基建规模和知名度。

据有关专家初步估算,“一带一路”沿线涉及60多个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正进入加速期,投资总规模或高达6万亿美元。

2015年10月中金公司投行业务委员会主席、董事总经理刘京生曾公开表示,全球经济放缓固然已成定局,但发展中国家依然有巨大的基建需求,而发达国家的基础设施也需要更新换代。

业内分析人士称,基建业务的利润虽然不及房地产,但是房地产利润率走低,基建项目因为投资规模大,前期资金压力较大,但是投资收益相对稳定,近期几家主营基建的央企,受益于基建的投资规模增大,利润都较为客观。

绿地近年来把大基建作为三大战略板块之一,曾透露将提升海外基建业务的占比,比如关注一路一带的机会。

另一方面,通过基建,获取优质项目,无疑也能对房地产主营业务起到协同作用。

分析人士表示,作为主营房地产企业的绿地,投资基建主要是建筑施工,一方面是希望拓展海外基建规模和份额,但最为主要的也是希望对房地产开发起到协同作用,比如获取更为优质、更大规模的土地。

马来西亚投资发展局官方数据显示,2015年全年中国对马来西亚非金融类直接投资达4.08亿美元,同比增加237%。中国(含香港)对马直接投资在过去7年内年增长率达到22%,成为对马投资增速最快的投资国之一。去年全年中国大陆对马投资项目17个,是马来西亚第四大外资来源地。中国的房地产企业中,包括绿地、碧桂园、雅居乐、富力地产都先后在马来西亚投资。

基建或成房企转型突破口

PPP产业在近两年发展十分迅猛。自2014年9月财政部下发《关于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有关问题的通知》起,我国PPP迎来爆发式增长。截至到今年上半年,财政部PPP入库项目累计达到9285个,投资金额10.6万亿元,其中基建项目占据半壁江山。绿地布局PPP产业也是从2014 年开始。

中信建投方面认为,通过打造大基建的PPP投资平台。绿地在未来有望实现大基建与房地产、大金融产业的协同发展:在地铁等领域,实施“轨交+物业”的综合开发模式,助力打破土地资源拓展的瓶颈;在基建项目投融资方面,公司可以通过前期施工阶段的投融资和后期资金的退出,将金融产业和大基建对接,实现二者协同发展。

克而瑞研究员沈晓玲也表示,企业运用该模式依然或存诸多挑战。“第一,在法律法规体系方面并没有成熟化,合作也要权衡多方利益,具体实践上企业可能存在操作难题。第二,开发周期长,回报周期固然也被拉长,对于上市公司短期的收入可能提升不明显。第三,PPP模式极其考验房企在政府沟通协作、项目规划、资本筹措、资源整合等方面的能力。”

本站申明:网友阅读本站内容,视为认同本站协议,协议详情请点击查看
标签:绿地基建PPP投资并购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