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2023建筑行业十大评选

超万名行业内专业人士实名投票

秉持客观原则的非商业化评选

揭秘记忆中老济南 专家:修编规划得设“免死金牌”

看了89版的济南城区规划,忍不住为当时的决策者之英明鼓掌,又为规划让步于经济而惋惜。看看这些鲜活的老城街巷,仿佛能听到旧时人们的街闻巷语,不必经人介绍亦可深切感受老城之文化、之底蕴、之魅力,可惜已然被破坏,是不可挽回的事实。

前段时间听一位建筑师言,他欲在某四线城市为当地政府建造极富有当地特色的建筑,被领导否了,理由是“你们从大城市来,对高楼大厦、玻璃幕墙司空见惯,不以为意,我们发展落后,正以这些为现代的标志,正是追求这些的时候”。呜呼,前车之鉴在此,何须重蹈覆辙?切莫再让这种短视的以“发展经济”为借口的破坏行为蔓延至四五线城市,转变观念,保护旧城,刻不容缓。

——编者按

 

全景图

最新修编的《济南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目前正向社会征求意见。新版的规划提出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要保留住那些有意义的文化遗产。

济南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早在1989年济南就编制了《济南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提出的“一带一片仨街坊,五十二点”保护内容。

正如这次修编的目的一样,本报重新梳理1989版规划,也是希望以史为鉴,处理好济南城市发展与历史文化保护的关系,更好的保护现有的历史文化遗产。

1989版规划按片整体保护古城区

提出“一带一片仨街坊,五十二点”保护内容

通常所说的济南古城区,实际上就是所谓的明府城区。明府城始建于明朝洪武四年,是济南大规模建城的开始,其范围相当于如今的护城河以内区域。 1989年编制的《济南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中提出的“一带一片仨街坊”保护内容。其中的“一带”是指从千佛山到黄河南北的鹊、华二山这一风景文化带。而“一片”指的便是包括城池和关厢在内的明府城。

【原文规划】

明府城是名城保护规划核心

除扩建大明湖外老街巷原貌保持

在规划中对明府城的保护定位是这样描述的:

古城虽经几百年的变迁,且古城内的城市建设、旅游事业和城市商业经济发展很快,但仍保留着历史的街名和“三泉鼎立”、“四门不对”、“一城山色半城湖”的古城格局,保持着泉水遍布民居小巷之间的特色。它集中体现了济南古城的风貌,是名城保护规划的核心部分。

“当年古城区内依然保留着大量的明清一直民国时期的传统住宅,市井生活氛围浓厚,有着历史文化底蕴,因此89年的规划对整个古城区是按片进行整体保护的,除大明湖规划有扩建外,其它区域或者是街巷的拓宽都要按原有风貌和格局进行保持。”山东建筑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齐鲁建筑文化研究中心负责人姜波说。

在具体要求上,古城保护要以保护四大泉群为中心,要以体现古城风貌的方式对部分老街巷进行改造。

在按片保护古城的规划中,也提出了大明湖扩建工程。按照规划,阁子前街、阁子后街片区将被拆除用以大明湖的扩建。

【老街旧事】

宽厚所街街区:“大院”聚集的“民居博物馆”

据唐景椿介绍,宽厚所街前身为“王府南街”,或称“南王府街”,因北侧建有东、西小王府而得名。后因街西首的慈善团体“宽厚所”而改为“宽厚所街”。曾与司里街、所里街、后营坊街并称城南四大名街。

县西巷街区:鲁菜“九转大肠”诞生之地

县西巷有着济南城区内最大的明代关帝庙、济南城区内最完整的清末四合院。与黑虎泉-舜井一脉相连,地下水资源极为丰富,是济南“家家泉水”的突出体现。鲁菜中响当当的代表菜谱“九转大肠”,也起源于县西巷的九华楼饭店。

鞭指巷:传说因乾隆“鞭子一指”而得名

鞭指巷一度被称为“刘都宪巷”。后至康熙年间,巷内逐渐有了若干家经营鞭子、缰绳、鞍子等皮革制品的手工作坊而被人们习惯地称为“鞭子巷”,而传说清乾隆皇帝下江南驾临济南,马鞭一指,问身后随行的大臣刘墉,这街巷何名?刘墉灵机一动答到:“禀报万岁,这街正如御鞭所指,实为恩幸,可名之为鞭指巷”从此鞭指巷的名字就在济南叫开了。

老街旧巷的去留之争

高都司巷的拆除曾引全国关注

被专家高度赞扬的1989版《济南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在现实执行中却遭遇了尴尬。从90年代开始,城外被列入重点保护的司里街等老街旧巷,以及现在泉城广场的前身—有着1000多年历史的后营坊街开始拆除。

到了2000年以后,古城片区的老街巷开始逐渐消失,而首当其冲的是一条有着500多年历史的巷—高都司巷。

据唐景椿介绍,高都司巷街名始自明代,据传是因曾有一高姓“都司”在此居住而得名。而高都司巷之所以面临拆除,是因为全球最大的连锁零售商美国“沃尔玛”宣布将携其中国合作伙伴大连万达集团,斥巨资在高都司巷南端兴建一座50000平米的特大型商场。

高都司巷小学旧址

高都司巷的拆除,曾引起了济南乃至全国的巨大争论。围绕着“拆与不拆”之间,专家们曾有过激烈的讨论。其中济南教育学院教授徐北文表示济南的特色不在于老民宅,而在于悠久的历史,因此高都司巷是可以拆的。而当年还是济南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的李铭则回应称历史需要文化遗迹来存续,高都司巷作为一条老街巷必须要进行保护。

在争论中,保护派得到了大多数的支持,多数专家学者都发出强烈的保护意愿,连济南市文物局在当年也曾专门为此召开新闻发布会,强烈要求保留古街。

一位当年曾参与到城建、文物等部门联合召开有关拆迁高都司巷协调会的人士介绍,专家提出的保护建议曾一度得到认可。

然而,当年负责拆迁的济南市房地产开发拆迁管理办公室则表示,沃尔玛商业购物中心项目已经由规划管理部门批准(济规管地字(2001)第166号),并且早在2002年3月8日就下发了“拆迁冻结通知”,因此高都司巷一定要进行拆除。

【老街旧事】

高都司巷:济南百年商业发展史的浓缩之地

旧时高都司巷汇源里大门

作为古城区西侧唯一一片的古建筑群,高都司巷有着500多年的历史,曾经是一条典型的商贾官宦生活住宅区,汇聚了清末民初的一些大民族资本家和金融业、化工业、毛巾业的代表人物,其后人多居于此,较少迁移变化。济南清代的钱业公会会馆、福德会馆就曾经坐落在该巷19号。同时,三和恒、庆泰昌、协聚泰、大德通、大德恒等银号每天也都派人来此交流信息、进行交易,是道光年间金融业发展情况的缩影。

阁子前、后街:富商官宦豪宅区

阁子西街的青石板路

说到阁子前、后街街区,不得不说的就是阁子西街,因其旧时位于汇波寺阁子(1946年拆除)以西,故而得名阁子西街。在这条长不足百米,宽只有三米许的老街上,曾保留着济南市现存为数不多的,厚实平整的青石板路。据记载,以前这里的地下水很旺,“掀开石板就有泉”,到了夏天人们就能体会到"人在路上走,水在脚间流”的奇妙。

专家说法

古城风貌与繁荣都市发展

在矛盾中寻找融合点

据介绍,1994年,国家文物局及建设部批复济南市在1989年编制的《济南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并纳入到济南市的城市总体规划中。2000年12月22日,国务院批准了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该规划指出,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济南市要加强对文物古迹、历史性街区、传统风貌地区的保护,形成名城保护的完成体系。

随着城市的发展,名城发展与保护问题提上日程, 2001年济南市委、市政府在“十五”计划中明确提出,要建设“泉城特色标志区”,老城区不仅要提醒古城特色,还要“体现繁荣都市风貌”。

从高都司巷开始,同年县西巷也开始动工改造。大批文物发掘也由此展开,在县西巷施工现场发掘出大量精美的佛教文物,在县西巷改造过程中,济南名菜“九转大肠”的出生地九华楼饭庄因在路中央,也提出异地重建被一并拆除。只不过到如今仍没能重建起来。李铭在谈起县西巷改造时对此表示遗憾。

接下来的2007年到2009年,几条具有历史街区性质的老街巷接连消失:2007年,阁子前、后街片区和前高祥巷片区在大明湖扩建中被拆除干净。同年底,卫巷基本拆除;2008年,被喻为“济南民居博物馆”的宽厚所街片区,让位于大型商业娱乐设施的建设。同年,鞭指巷及省府前街片区开始拆迁,鞭指巷被拆掉了大半;2009年,苗家巷周边开始拆迁……“为了发展经济,历史建筑文化的意义就成了次要地位。”山东建筑大学副教授、齐鲁建筑文化研究中心负责人姜波说。

宽厚所街片区在2008年拆除后虽然还剩下金家大院和浙闽会馆两座老建筑,但因整条街不再具有成片的老建筑,宽厚所街在最新修编的《济南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中“被除名”。

“从2002年开始到现在,高都司巷、县西巷、宽厚所街、阁子前后街一个个的接着消失了,只剩下了一个不伦不类的芙蓉街街区和半个鞭指巷,其余的都没了。”李铭说,“消失了的就已经消失了,好在现在的总体格局和肌理还在,我们要对89年的规划进行一个回顾评估总结,在以在新的规划执行过程中有着经验指导。”

而在面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经济发展问题时,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张松表示一个规划编制的再好,如果实施过程有了打折扣的情况,那么规划本身就没有存在的意义了。而规划要想取得有效的效果,一定要面对保护和发展、文化和经济、专家与官员的矛盾。面对这些矛盾,张松表示要在历史的保护和城市的发展中寻找一个融合点。“我们不能没有发展,但也要有保护,所以有保护性的发展就非常重要。”

老商埠区保护有欣慰有遗憾

被列入保护的10个点如今还剩8个

济南最大的特色就是古城和商埠区两城并存。古城里有祠堂庙宇、民居老宅等老建筑,而商埠区内也有开埠时期的老建筑。不过,相对于目前最新修编的《济南市历史文化名城建筑》,1989年版的保护规划并未提出对老商埠区整体的保护,而仅选择了10个“点”进行保护。这10个点,除了济南老火车站和铭新池外,其他的8个点保护了下来。

按时间来划分,济南的历史建筑可划分为古城的祠堂庙宇、民居老宅和商埠区的老建筑。其中商埠区的老建筑大多建于上个世纪30年代前,像津浦铁路济南站、德国义利银行等老建筑都在世界建筑史中占有重要独特的地位。按照济南目前正在修编的《济南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商埠区今后将按“一园十二坊”的格局进行成片的保护。

不过,在1989年编制的《济南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中,并没有提及商埠区整体保护的概念,而是圈定了其中的几处像津浦铁路济南站等几个“点”进行保护。按照当年的保护规划内容,除“一片仨街坊”外,还有济南全市的52个文物保护点,涉及当年全市的五区(历下区、市中区、天桥区、槐荫区、历城区)五县(章丘、长清、平阴、济阳、商河),其中位于商埠区内的共有10个“点”被列入保护规划。

按照规划,这10个“点”是原津浦铁路济南站、原胶济铁路济南站、原德华银行、原德国领事馆、原山东省交通银行、原济南邮务管理局、瑞蚨祥鸿记、基督教堂、周总理视察北平军调部济南办事处、铭新池。

专家说法 老商埠保存下来不容易 修编规划得设“免死金牌”

开埠前的济南,上至巡抚官署,下至百姓民居,城内的建筑均是典型的中国北方建筑样式。1904年济南开埠后,各国银行纷纷在济南商埠区设立分行,开启了这个城市20世纪初的繁华。如今的经二路、纬二路附近,仍透着古典华贵的老建筑更能让路人驻足,而在这些老建筑中,德华银行等10个老建筑被有幸列入保护规划。

“商埠区列入保护的几个点相对来说保护的还比较好,当然,最应该保护的济南老火车站没了,这是济南永远的痛。”山东建筑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齐鲁建筑文化研究中心负责人姜波说。在列入保护规划的10个“点”中,与津浦铁路济南站一起消失的是铭新池。据介绍,当年大纬二路在拓宽时拆掉了列入保护规划中的铭新池。

对于商埠区内老建筑的保护,山东意匠建筑设计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刘奎认为,历史建筑文化所受到的真正危机,是在面对经济发展过程中没有“免死牌”。“没有免死牌是最危险的,济南的‘挂牌’速度还是比较快的。”“某些建筑文物虽被列入保护对象,但因政府没有钱没有力量去维护它们,导致这些建筑文物一直荒废着,而社会资本又无法参与管理。”刘奎表示。而为了更好的保护老建筑,应考虑允许社会资本的投入。“社会资本运营的小广寒不是一直挺好的吗?虽然规划上相对来说要宏观一些,但如何微观落地也是一个影响规划能不能有效实施保护的关键问题。”

历史文化名城仰仗“仨街坊”

芙蓉街、司里街与所里街、剪子巷,现有遗产更需重点保护

1986年国务院公布了第二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名单,济南赫然于上。一位曾参与济南历史文化名城申报的民俗学者表示,济南之所以成功申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在历史街区方面主要有三条依据:以司里街和所里街为代表,与黑虎泉泉群结合在一起;以剪子巷为代表,与趵突泉水系结合在一起;以芙蓉街为代表,与曲水亭、芙蓉泉等结合在一起的历史风貌区。这三条街现在怎样了,今后,济南应如何对其规划保护引社会广泛关注。

记者查阅1989年编制的《济南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发现,当年规划的内容主要可以概括为“一带一片仨街坊,五十二点一个网”。其中的“仨街坊”是指司里街与所里街、以芙蓉街为代表的珍珠泉地区和剪子巷三处古街巷,这三处老街巷在规划中被单列一项并重点进行保护。按照规划,“以上这仨街坊是古城重点保护的地段,在旧城改造时要保持原有风貌。”

在被列入保护规划的“仨街坊”中,司里街和所里街位于济南老城墙外的东南角。按照规划,这两条老街巷要保持原有风貌不变。而剪子巷在旧时则是一条商业街。按照规划,剪子巷将结合西青龙回民小区综合开发,除南、北大寺附近按保护规划进行环境保护外,将剪子巷、花墙子街改造成专营日用杂货、小百货的步行商业街,并保持原有的古城风貌。

芙蓉街则是因芙蓉泉而闻名,附近的珍珠泉地区泉眼密布,是“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集中代表地区。按照规划,芙蓉街及珍珠泉地区的改造要保持旧有的风貌,体现“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地方民居特色。

专家说法

“仨街坊”现有遗产

更需重点保护

按照原貌进行保护的司里街与所里街两条老街巷,1996年左右在推土机的轰鸣中被拆除,变成了钢筋混凝土的单位宿舍楼。这距离《济南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在1994年得到国家文物局及建设部批复仅隔两年的时间。而剪子巷早已看不到石缝隙中的清泉,取而代之的却是乌烟瘴气的烧烤聚集地。同时,原来街上的那些传统商业小作坊也早已被热火朝天的扎啤摊取代,百年老宅深院也早被拆除。

芙蓉街改造以及现如今保存尚好的珍珠泉地区,成为了规划中重点保护“仨街坊”中的唯一一处街坊。不过在多数专家看来,芙蓉街早已被改造的“不伦不类”。

“像司里街和所里街两条老街巷,早在1983年的《济南城市规划方案》中就已把司里街和所里街定为保护范围。而1989年编制的《济南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再次将其纳入保护范围,这都没把这两条老街巷给保住。”济南市考古研究所所长李铭说,“以前的三街坊现在只剩下芙蓉街一个了,这一个还被改造的不伦不类的。”而对于新修编的《济南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李铭也坚持一定要保持和突出济南的泉城特色。

对于被列入保护规划但却没有被保护住的问题,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张松认为应该进一步衔接城市总体规划、文物保护规划、文物普查成果等文件,将重要遗址、近现代建筑等纳入保护体系,重点突出历史城区的整体保护。此外,在对历史街区的保护上,张松还提出要对《济南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配有完善的法律依据,并在多个部门管理的基础上,加强内部的协调。

芙蓉街则是因芙蓉泉而闻名,附近的珍珠泉地区泉眼密布,是“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集中代表地区。按照规划,芙蓉街及珍珠泉地区的改造要保持旧有的风貌,体现“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地方民居特色。

按照原貌进行保护的司里街与所里街两条老街巷,1996年左右在推土机的轰鸣中被拆除,变成了钢筋混凝土的单位宿舍楼。这距离《济南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在1994年得到国家文物局及建设部批复仅隔两年的时间。而剪子巷早已看不到石缝隙中的清泉,取而代之的却是乌烟瘴气的烧烤聚集地。同时,原来街上的那些传统商业小作坊也早已被热火朝天的扎啤摊取代,百年老宅深院也早被拆除。

芙蓉街改造以及现如今保存尚好的珍珠泉地区,成为了规划中重点保护“仨街坊”中的唯一一处街坊。不过在多数专家看来,芙蓉街早已被改造的“不伦不类”。

“像司里街和所里街两条老街巷,早在1983年的《济南城市规划方案》中就已把司里街和所里街定为保护范围。而1989年编制的《济南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再次将其纳入保护范围,这都没把这两条老街巷给保住。”济南市考古研究所所长李铭说,“以前的三街坊现在只剩下芙蓉街一个了,这一个还被改造的不伦不类的。”而对于新修编的《济南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李铭也坚持一定要保持和突出济南的泉城特色。

对于被列入保护规划但却没有被保护住的问题,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张松认为应该进一步衔接城市总体规划、文物保护规划、文物普查成果等文件,将重要遗址、近现代建筑等纳入保护体系,重点突出历史城区的整体保护。此外,在对历史街区的保护上,张松还提出要对《济南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配有完善的法律依据,并在多个部门管理的基础上,加强内

本站申明:网友阅读本站内容,视为认同本站协议,协议详情请点击查看
标签:济南89版规划老城区保护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