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普查历史建筑立保护名录
来源:网友Lady_Mcbeth投稿 2012-04-01
恩宁路吉祥坊1号,是民国时期中西合壁的建筑精品,被列入保护名单。
顶级专家论证通过《广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前昨两日,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广州市规划局、广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联合召开了“《广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专家论证会暨《广州市旧城保护与更新规划纲要》专家研讨会”,唐凯、何镜堂、麦英豪、王景慧、阮仪三等10多名国内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以及旧城更新领域的顶级专家组一致同意通过论证。
专家组:要有保障该规划实施的措施
对这一历时9年编制的规划,专家组提出了以下建议,广州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中,应突出对岭南城市文化、岭南建筑文化的继承、挖掘和弘扬。充实有关骑楼街保护、近现代岭南建筑保护、珠江一河两岸保护、城市古代中轴线(北京路千年古道)保护、城中村历史文化遗存保护等。
应加强对历史城区环境协调区的全面控制,突出保护和延续传统风貌,尊重旧城居住功能,进一步明确保护管理措施,明确刚性保护内容。文物保护方面,专家组提出,应完善文物保护和地下文物埋藏区保护管理的有关内容,加强历史建筑保护的内容,为全面开展历史建筑普查、认定和保护、管理工作奠定基础。
同时,专家建议,要有保障该规划实施的措施,包括:完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法规体系、建立健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管理体制、保护资金投入机制等。
广州市政府副市长王东、市政府副秘书长潘安、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厅长蔡瀛、市规划局局长李明出席了论证会。
《广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今年修订
据了解,广州下一步有关历史名城保护的规划工作包括:1999年施行至今的《广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于去年由广州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修订,并纳入到《关于着力挖掘保护和利用广州历史文化资源加快建设世界文化名城的实施方案》中,明确市规划局作为牵头单位,市法制办和文广新局为配合单位。
市规划局提出对《广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进行修订的立法项目已列入广州市2012年度地方性法规制定计划的预备项目。
历史建筑立法将征求公众意见
市规划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广州也已开始立法保护有价值的历史建筑。对一批具有保护价值、反映广州历史风貌和广州特色的,未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也未登记为不可移动文物的建筑物、构筑物及风貌区,将通过立法尽快确立其法律地位和建立完善的保护机制。
市规划局将制定《广州市历史建筑和历史风貌区保护办法》(暂定名),以填补广州在这方面立法的空白。目前,该项目已被列入广州市2012年度政府规章正式项目。该办法的征求意见稿已形成,拟对外征求意见,进入公众参与阶段。
历史建筑将有保护规划免误伤误拆
在本次政府部门机构改革中,包括历史建筑在内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职能已由市文广新局调整到市规划局。市规划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局将完善有价值的历史建筑的保护措施和重新评估机制。除完善历史建筑保护立法外,还将争取加大保护专项资金投入;另外,还将建立历史建筑保护常规性工作机制。
据了解,目前,市规划局正着手完善历史建筑保护制度,开展广州市历史建筑家底进行普查,建立广州市历史建筑保护名录,经名城委审议后公布。同时,编制历史建筑保护规划,历史建筑保护名录公布后,将由市规划局牵头对列入名录的历史建筑分期分批编制保护规划,经审批后纳入到法定控制性详细规划中,作为城市建设管理依据,避免误伤误拆。
据悉,未来历史建筑保护名录出台后,或由市政府拨付年度保护经费,建立市、区、街道(镇、村)多级以及规划、文化、房管、城管等多部门联动的保护管理机制,对历史建筑进行日常挂牌、建档、维护、修缮、监督,并建立定期常规性保护名录增补机制,按照《广州市历史建筑和历史风貌区保护办法》依法保护。
城中村改造避免拆除或异地重建历史建筑
市规划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局在审查旧城改造、城中村改造方案中,均要求编制历史文化保护专章,对改造范围进行文物核查,涉及文物及祠堂等历史建筑的应征求文化主管部门意见。通过强调加强历史建筑的保护,明确对文保单位不得迁移,并提出规划方案应通过合理优化建筑布局,尽量避免拆除或异地重建传统历史建筑。
在规划编制方面,除了大力推进《名城保护规划》、《广州市旧城保护与更新规划纲要》报批外,新开展了历史城区内8片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启动了《广州市骑楼街保护与开发规划研究检讨》,以对骑楼进行更加合理、有效的保护。
《广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公众参与收到意见建议123份
恩宁路仍未被列入
历史文化街区
《广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自2012年1月6日至2月4日公示期间,通过网络留言、电子邮件、市民意见征集箱、现场咨询、规划局信箱等渠道,收到了123份建议和意见,其中,关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总的意见和建议11条、市域历史文化的保护3条、历史城区的保护21条、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保护区)的保护76条、文物古迹的保护7条、规划实施与保护措施2条、其他意见3条。规划编制单位对收到的意见作了逐项研究,吸纳了其中的合理意见。意见采纳情况在规划上报审批文件中作为一个组成部分。
在这些意见建议中,关于历史文化街区的最多,其中争议颇大的是恩宁路未列入22片历史文化街区。据了解,昨日通过论证的《广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恩宁路依旧没有被列入历史文化街区。
早在今年一月举行的《广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公示中,80位恩宁路居民便向广州市规划局递交了建议信,要求将恩宁路河涌南北两片地块应纳入历史文化街区。
今年一月,广州市规划局曾解释称,恩宁路位处20.39平方公里的历史城区范围内,属于被纳入保护的对象,但由于长年建设带来的破坏以及本身承载的历史文化信息有限,恩宁路还达不到最核心、最值得保护的等级。“历史城区内22片历史文化街区的划定综合了多方面因素,包括里面的历史文物、历史建筑、现有风貌以及未来居民诉求等。所有因素叠加后再进行历史价值的评价,最终确定先保护最核心的、最值得保护的片区”。
实际上,恩宁路曾引起了国家文物局的重视,2010年9月,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在恩宁路调研后认为,恩宁路很美,应将恩宁路历史文化街区申报为“中国历史文化名街”。他认为“恩宁路的历史文化价值很高,恩宁路极具特色,它的尺度、路宽、建筑之间的线性关系都非常漂亮,两侧的骑楼保留比较完整。”
而同年,广州市文广新局也要求荔湾区将恩宁路申报历史文化街区。
虽已拆迁但新规划保留了一批文物与历史建筑
参与论证会的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工程专家库专家、广东省文物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华南理工大学教授郑力鹏认为,恩宁路有条件成为中国历史文化名街和历史文化街区。
首先,恩宁路骑楼及街道,不但质量好、完整性强,有相当的长度,也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其次,在骑楼街的背后,以前进行了大量的拆迁活动,使整个区域受到一定影响,但是恩宁路新的规划与过去全部推倒重建有本质的区别,不是全拆也不是全保。同时,经过专家对这一区域建筑的价值评估和调查,有一些建筑被列入文物保护名单,也进入了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登记名录,同时还提出了一批历史建筑名单。这就确保了这些建筑不会受到破坏。
破坏的肌理格局可修复
岭南建筑专家广州大学教授汤国华认为恩宁路应列入历史文化街区,他说,恩宁路街区有较多的文物保护单位,有成片的历史建筑,又有丰富的文化积淀,是粤剧文化及众多粤剧名伶的聚居地,还保留着八和会馆及一批名伶故居。而且目前大地涌的北面以及恩宁路沿街骑楼都已被列入历史文化街区及骑楼保护区范围,为何河涌以南就没列入保护范围?这样分割是不应该的。就算河涌南面已经拆除了一些房子,街区的肌理格局已被破坏,但这只是一部分,是可以修补的,不是破坏了就不能列入历史文化街区。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