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2023建筑行业十大评选

超万名行业内专业人士实名投票

秉持客观原则的非商业化评选

我国持续加强建筑材料节能转型​

8 月 26 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彭寿在一场行业活动中指出,无论是新建 “好房子”,还是对既有建筑进行改造升级为 “好房子”,创新的建筑材料都是关键支撑。目前,我国正全力推进建筑材料的节能转型,力求降低建筑领域的碳排放水平,提升建筑在运行过程中的能源利用效率。​

当日,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在北京举办了工程建设新材料创新成果对接会暨第六届 “善用资源日” 开放活动。彭寿院士在会上表示,我国已构建起完整的建材体系,涵盖水泥、玻璃、陶瓷等 30 个细分行业,产品种类多达 1000 余种,已然成为全球最大的建材生产国与消费国。近些年来,我国在建筑材料节能转型方面持续发力,诸多节能产品取得显著进展。像低碳混凝土,通过优化配方与生产工艺,减少了水泥用量,降低了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同时提升了混凝土的耐久性,在建筑结构中广泛应用;复合石膏板则以石膏为主要原料,加入轻质骨料和纤维增强材料,不仅具备良好的防火、隔音性能,还因其重量轻,在墙体、吊顶等部位使用时,能降低运输和安装能耗。这些产品在建筑门窗、结构、墙体等多领域的广泛应用,使得建筑运行能耗降低 60% 以上。​

不过,彭寿院士也坦言,当前建筑碳排放与零碳目标之间仍存在一定差距,因此,需进一步加大对新型先进节能材料的创新投入与产业布局。高性能、复合化、生物性材料是我国新型先进节能材料的主要发展方向。举例来说,气凝胶玻璃具备超级绝热性能,其隔热效果是传统玻璃的数倍,能有效减少建筑室内外热量传递,降低空调、供暖能耗,同时透光性良好,不影响室内采光,还具备消音降噪功能,营造安静舒适的室内环境;石墨烯等发热材料可实现智能温控发热,能依据室内温度变化自动调节发热量,并且兼具抗菌、除醛等复合特性,为室内健康环境提供保障;新型生物基建筑材料主要采用毛竹、木材等天然材料,或者通过微生物媒介制备,这类材料可再生、可降解,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碳排放低,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但彭寿强调,未来新型先进节能材料要实现大规模应用推广,关键在于平衡好性能与成本的关系,让这些材料既能满足建筑节能需求,又具备经济可行性。​

据了解,在我国建筑能耗构成中,公共建筑与电力排放占据较高比例。因此,持续优化建筑能源结构,提升建筑自身的创能能力以及绿电供给水平迫在眉睫。其中,“发电玻璃 + 储能” 技术是提升建筑创能的重点发展方向,该技术利用光电转化原理,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供建筑使用,多余电能还可储存起来,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这一技术的广泛应用,将推动智能城市、极端环境及离岛设施等多元场景建设。有行业预测,到 2030 年我国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装机规模将超 600 吉瓦(GW),对应市场规模约 3.9 万亿元,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针对老旧住房普遍存在的隔音、串味、渗漏等问题,防水、隔声、防火等功能材料的创新应用能够提供有效解决方案。彭寿表示,后续建筑功能材料的研发重点将集中于材料系统集成、模块化装配技术,以及防火、隔音、除菌、抗霉等复合功能提升,同时注重低碳环保、可拆卸、可分解与可循环利用等特性,让建筑功能材料在提升居住品质的同时,更加绿色环保、可持续。 我国建筑材料节能转型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但要实现建筑领域的低碳乃至零碳目标,仍需在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市场推广等多方面持续努力。

本站申明:网友阅读本站内容,视为认同本站协议,协议详情请点击查看
标签: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