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2023建筑行业十大评选

超万名行业内专业人士实名投票

秉持客观原则的非商业化评选

联合国:促亚太区打造“海绵城市”抗天灾

1970年代起,登陆亚太地区的台风破坏力增加50%   图 / 美联社

联合国专家指出,亚太地区人口增幅和城市化步伐迅速,沿海地区的城市规划往往草率而行,增加在强台风来临时的受灾风险,故呼吁政府应和私人机构合作,例如参考武汉现时有份试行的“海绵城市”计划,在基建工程中引入可持续排水系统,以及保育红树林,减少暴雨可能引发水浸的风险。

联合国估计,自然灾害在过去40年,于亚太地区造成1.3万亿美元(约10.1万亿港元)经济损失,中国、菲律宾、越南和日本是最受台风重创的地方。联合国国际减灾战略署(UNISDR)亚太区主任吉拉德特前日表示,自1970年代起,登陆亚太地区的台风风力增强15%,破坏力增加50%,故需有计划地进行城市化,并强化基建以抵挡台风,虽然会令基本成本上升2%至4%,但可视之为对未来的投资。

吸水沥青铺路 多建护堤防洪

荷兰工程及顾问公司Arcadis前年展开为期10年的“海绵城市”计划,提议使用吸水沥青铺设道路以及增加绿色空间,防止雨水积聚。Arcadis香港区主管巴滕表示,各城市的政府应建造更多护堤防洪,并打造成绿色地带,不但可吸引人们驻足休憩,地产商亦会愿意斥资发展,抵消兴建护堤的经济成本,“过往有很多水坝或河堤难以吸引人们到此一游,现时都成为远足景点”。

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显示,超强台风“山竹”影响菲律宾至少28万名农民,造成当地农业界损失2.65亿美元(约20.6亿港元),专家认为应在当地设立预先警报系统,向沿海居民发短讯和进行疏散演练。

 

 

本站申明:网友阅读本站内容,视为认同本站协议,协议详情请点击查看
标签:联合国“海绵城市”亚太区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