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2023建筑行业十大评选

超万名行业内专业人士实名投票

秉持客观原则的非商业化评选

新一轮的城镇化热潮已经袭来

住进楼房,门口打工

“以前种地能挣钱,现在不靠种地也能挣上钱。”这是周亮一家搬进新房后最大的感触。然而三年前,在城镇化推进的过程中,当得知要从自家的宅基地里搬进楼房,周亮一家却高兴不起来。

三年前的某天,在河北省迁安市一家事业单位工作的周亮被父亲的电话弄得心情有些沉重。还住在农村的70岁的老父亲打来电话,有些悲哀地说:“以后农村的家就没了,都上楼了。”老父亲告诉周亮,旁边镇上那些原本在山区的几个村子已经被整村搬迁到了镇上的楼房里。

城镇化之路仍然坎坷

新身份带来挑战和机遇

本来搬进小区,过上城里人一样的生活,是件好事,可是周亮担心他父亲还有家里的哥哥离开了赖以生存的土地,生计会变得艰难。虽然村里自家的宅基地折算后能抵一部分房款,镇上还给一部分购房补贴,可是以新房每平方米一千多元的价格计算,要想住进新房还是要拿出不少钱。再加上住进楼房后,水、电、气、暖都要花钱,又增加了很多生活开支。这些都让他们忧心,而让人压力最大的是,没有了土地,全家人以后靠什么生活?

“以前羡慕城里人,一到晚上灯火通明,现在当了城里人,觉得一点都不好。”刚住进新房时周亮哥哥常这样抱怨。原因在于农村的基础教育要差于城市,周亮的哥哥是高中毕业,缺少技能,和城市人相比,就业竞争力差了一大截。

周亮那时就暗暗下决心:“以前父亲和哥哥种地能挣钱,现在不靠种地也要挣上钱。”随着迁安市城镇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城镇化的人口聚集效应带动了镇区自营经济的发展。

周亮就是从城镇化建设中发现了商机,他抓住小城镇建设带来的发展机遇,2012年投资10多万元购买了一间商铺让哥哥经营日用品和五金建材。商铺地处镇中心位置,生意红火,这让他们一家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了信心。周亮说:“现在城镇化建设给镇上带来了人气,很多农民都在镇区购买了楼房,人气旺了,市场自然就活了。”

期望追上城里人的脚步

除了儿子的就业问题,周亮的父亲期待最多的其实是养老和医疗问题。“没有地了,就希望自己晚年有个保障。”周亮父亲说。他坦言,多年来一直希望自己能追上城里人的脚步。

周亮告诉记者,从2009年开始,政府考虑到失业农民的困难,每月开始发放补助金,从最初的80多元,去年涨到了每月200多元。“虽然钱不是很多,但对父亲来说也是一种贴补。”他说。

不过尽管做了城市居民几年,但周亮父亲仍不觉得自己是真正的城里人,觉得和城市还隔着一层东西。“我觉得应该是介于两者之间吧,至少在消费观念上我们还没跟上,心灵上和城市的契合度也不够。”周亮说。

新农村建设之惑

央视《焦点访谈》节目曾在2011年3月24日播出《农民盖新房,咋缴“营业税”?》节目,时间已经过去两年,类似节目中村干部和农民沟通不畅的事又在河南省邓州市穰东镇发生了。

家住邓州市穰东镇柳庄大队李庄村的李成都提起新农村建设就向记者抱怨:“新农村、城镇化,这些词在农村只是概念,至于具体怎么建设,除了村镇干部外,乡亲们没有谁真清楚。”

和中国很多的村庄一样,李庄村里的年轻人基本上都外出打工了,家里只留下老人和儿童,只有到过年时,一家人才得以团聚,这个村庄也才有点人气。前几年,村里有些积蓄的人通过村委会买了地皮,搬到公路边去住了,占用的是基本农田。村里其他人很羡慕,但是几万元的地皮钱让很多家庭望而却步。

2011年的一天,李庄村村委会开会,称要进行新农村建设,让村民都统一到公路边盖房,家里老宅基地上的房子和树木都要毁掉。李成都想,这次大队可是为村里办了件好事,毕竟村里有些人家的房子年久失修,以前还发生过老屋倒塌压死村民的事情;还有一部分人家孩子大了要娶媳妇,正急着盖新房,这一下解决了问题;另外通往李庄村的路都是泥沙路,下雨出行也极为不便。

“新农村建设既然是国家战略,总该有点补助吧,拆了老宅基地上的房子,总会安排新的地方盖房子吧。”李成都这样认为。但接下去的情况让他有些不开心,因为村干部说,到路边盖房子要向村委会交地皮钱,每间(宽3.5米,长23米)要交5000-8000元。

后来,有一段日子,村委会和镇里土地所又不让在路边盖新房了,原因是“国土局的卫星图片看到我们这里违规建房,上面要下来检查建房占用基本农田的事,问题变大了”。又过了一段时日,村委会和镇里土地所干部的态度又变了,称李庄村是在新型农村社区规划范围内建新房,没问题。

事情就这样成了。“满载童年记忆的村庄不在了,变成了公路两边清一色的两层楼房。全村86户农民为了建房,每户都交了一万多元的地皮钱。这些交给村干部的钱,连张收费凭证都不开具,到底是咋回事?”李成都说。

据记者了解,穰东镇党委、政府方面对群众反映柳庄大队李庄村在“空心村”改造拆迁过程中没有补偿、村委向建新房户收费等问题是这样答复的:

2011年3月,该村开始“空心村”治理工作,截至目前除一户群众因故没有搬迁外(目前这户群众已做通工作同意搬迁),其余已经全部迁出老宅基地,在新型农村社区规划范围内建新房。共整治出土地约120亩,整治出来的土地全部复耕,统一分配给群众耕种,故不存在拆迁补偿和安置的问题。各户群众向集体交纳的钱统一用于支付老房屋拆迁工钱(旧房屋由集体统一拆除),土地复耕费用,树木砍伐费用,以及道路、路灯、排水渠等公共基础建设费用。根据各建房户的家庭经济实际情况,商定每户按每间房5000—8000元的标准向集体交纳上述费用,其中个别特别困难的群众,该费用予以减免。群众交纳该项费用均系自愿,且费用收支情况已公示,接受群众监督。目前该组有38户群众建新房,共向集体交费约50万元,已用于土地平整复耕、房屋拆除及树木砍伐等的费用开支的约有27万元,其余约23万元现存在集体账户上,待争取上级配套补贴资金到位后,和这部分剩余费用一并用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另外关于反映危房改造补助的问题,2012年度穰东镇拨给柳庄村的危房改造补助款总额为9万余元,柳庄大队李庄村是根据建房户的家庭经济状况向上级申报危房改造对象和补助金额的,并不是每户都可享受该补助。

但李成都对上述回应并不完全认同。他称,一直以来,村组干部一会儿说收的是地皮钱,已经交给土地所了,一会儿又说盖新房占用的是基本农田,交的钱作为罚款交给土地所了,从来没有给农民讲过说这些钱是用于公共基础建设。他还质问,柳庄大队李庄村现有村民86户,目前该村有38户群众建新房,共向集体交费约50万元,那剩余的没交钱的48户是怎么回事?

另据穰东镇柳庄大队村支书吕建国介绍,在新农村建设推进的过程中,他们确实存在和群众沟通不充分的问题。
 

本站申明:网友阅读本站内容,视为认同本站协议,协议详情请点击查看
标签:城镇化新农村建设被上楼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