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推出“百年历史建筑复活计划”
来源:网友hurstone投稿 2013-06-27
莫让历史建筑静悄悄“死”去
近日,探访了英驻芜领事官邸。楼的墙体很是美观,小砖块间隔分布,中间利用独特的勾缝技术连接,整体显得精细而厚实。门旁边的墙上设置了外门栓。门打开后,插销往墙上一挂,门就固定住了,很是神奇。
刘浩表示,该建筑最初由英国人兴建,后来西班牙人进行了改扩建。前不久,一位西班牙人在此看到了这个门栓,惊呼太不可思议了。“这只有在我小时候的祖父家中才能看到的。见到了这个门栓,感觉回到了小时候。”
进入官邸,踩着木质地板往里走。楼有两层,屋内建有楼梯。值得注意的是,内设两个楼梯。刘浩说,楼梯是分主仆两用的。上了主楼梯,到了二层,只见一个别致的壁炉安静地立在墙上。推开室门,便是长长的阳台。“以前,从这个阳台就能直接看到长江呢!”刘浩说。
走访时发现,虽然官邸建筑总体保存完好,但外立面有些破损,内部一些地板缺失,地板上也蒙上了厚厚的灰尘,少量墙体有开裂的痕迹,阳台杂物随意摆放。刘浩介绍,由于年代久远,像英驻芜领事官邸这样的历史建筑都有不同程度的损坏,如果不加以保护,很有可能静悄悄地“死”去。
美丽的芜湖一角
为了让历史建筑复活,镜湖区推出了“芜湖百年历史建筑复活计划”,目前正在挖掘整理历史建筑的建筑、人文等各方面的资料,为文化产业项目的开发利用做好第一手资料。
挖掘工作分为3年,2012年已完成了西洋建筑群的挖掘工作,2013年、2014年将完成芜湖古城、堂子巷徽派建筑群、传统文化遗存的挖掘工作。根据挖掘情况,镜湖区将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对历史建筑加以改造,暂时不能实施改造的将提出改造方案。
像老芜湖海关,已成为滨江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古城内的华牧师楼,已纳入古城建设总体规划,即将动工修缮;范罗山上的英驻芜领事署建筑,已经修缮完毕,拟打造成以收藏博览产业为主的文化产业园;内思高级工业职业学校旧址、英驻芜领事官邸等建筑的修缮和利用也正在积极实施中。截至去年,该区已实施改造的西洋建筑有12处17栋,其中2012年维修的有4处9栋;此外,去年芜湖古城修缮了4处百年历史建筑。
百年建筑“活”过来需要文产结合
如果一个历史建筑或者群落有经济上开发的可行性,它就能够被保护下来,会变得热闹而重新焕发活力;如果它在经济开发上不可行,它就会死掉,就不再有活力。对此,刘浩深有感触。
“百年建筑复易活难。”刘浩说,保护建筑不能死板地把原来的建筑保留下来,因为这只是死的一栋楼,重要的是把楼里的曾经生活的人、蕴含的文化、发生过的历史交叠到一起。同时,不能只看一个建筑,要特别看重整个区的环境,包括它门外的马路。“如果你就留了一栋楼,没有了环境,这栋楼也就没什么价值了。”
在实施百年建筑复活计划过程中,政府重在挖掘利用建筑的历史资源,根据百年建筑及周边的区域特点,利用其周边区域规划出文化产业园区,制订园区的产业策划方案,植入新的产业形态,建设若干特色文化产业园区,形成产业聚集,以点带面,辐射周边,最终打造一种没有围墙的文化产业园,即区境范围就为一个大的文化产业园,为老城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新的载体,实现文化与产业完美的结合。
目前该区共规划有14个文化产业聚集区,其中区政府主导在建园区4个,区政府主导改造园区1个;区规划储备园区3个;市旅投公司在建园区3个;委托企业开发文化聚集区1个;已建成的文化产业园2个。雨耕山文化产业园于2012年10月开工建设,总投资为13亿元,目前完成固投1.2亿元,预计明年将完成主体工程的改造,10月份开始进行招商;大砻坊工业创意设计园暨中国铁画博物馆完成20年经营权转让。
雨耕山文化创意产业园结合西洋建筑和宗教文化,实现中西文化交流和商旅文化的互动,打造以酒文化为主的创意文化产业园;大垄坊工业创意设计园暨中国铁画博物馆,实现科技与文化的融合,引入工业创意设计的高校和研发合作单位进驻。
芜湖古城、堂子巷民俗文化产业园以“芜湖民俗文化”为主题,打造集皖南民俗文化、世界民俗文化、旅游、艺术品展示、商贸为一体的历史文化街区;范罗山文化产业园则是以徽文化和芜湖风采为载体的地域性文化品牌区;鸠兹豫园与芜湖古城商业区连成一片,和莲塘公园融为一体,形成园边有水、水边有景,园边有路、路边有绿,景区有物购、购物有休闲,休闲有娱乐的商贸文化旅游集中区。
小九华商业街以古韵悠悠的马头墙,传承徽州千年的花格窗等传统徽文化为标记,店铺之间设有走马廊;徽商博物馆以弘扬徽商精神、展示徽商文化为主题的民间藏馆;芜湖船舶工业园综合利用芜湖造船厂地块,筹建船舶工业博物馆及其相关产业,打造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荆山主题公园结合荆山地区改造,打造以高科技产业为主的创意园区;滨江大剧院依托滨江世贸集团,引进中国一流的演艺影视集团,打造芜湖演艺影视的新高度;芜湖广电文化产业园则是集广播电视节目开发、制作、发行、文化体育活动的组织策划等为一体的纯文化产业园区。
产业和建筑互为依托成复活关键
走进内思高级工业职业学校,过道里有一面接着一面的黑板,很有文化气息。往楼上走,除了教室,还有一个礼堂,里面的座椅和舞台都是原汁原味,保存很好。“以后这里会进行一些舞台剧的表演,我想那些话剧演员知道这里有这么好的礼堂,会乐疯了的。”刘浩开玩笑地说。
走到学校的顶楼阳台,从西看,天主堂、神甫楼和英驻芜领事官邸连成一体。往东瞧,则是一大片施工空地。“未来这边空地将建设现代化的休闲广场,地下还有长长的酒窖,这样一来,整个雨耕山片将成为一个非常有特色的文化产业园。既可以在这里欣赏西洋古建筑,观看文化艺术表演,还能品味酒文化的魅力和都市休闲风情。”
刘浩表示,历史建筑不再孤零零的,而是融入了多种产业元素,更接地气,更有人气。一栋栋百年历史建筑,因为有了产业的依托,将成为一个又一个的新的经济增长点。为了培育发展好以历史建筑为基础的特色文化产业园,镜湖区通过政策和税收优惠,引导文化企业入驻文化产业园,并研究制订《镜湖区文化产业发展重点行业扶持政策》,重点加大吸引影视传媒、创意设计、演艺演出、文化旅游、信息科技五方面产业的企业在该区聚集。
目前,该区利用现有的14个文化产业园招商,根据不同的产业园特色进行对口招商,并依托各种协会资源,引进新的文化企业。同时,该区利用凤凰美食文化节、皖南旅游购物节、睦邻友好文化节等区级节庆,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吸引国内外文化产业企业了解镜湖区的历史文化。
刘浩说,镜湖区文化产业聚集区拥有大量历史文保建筑、房产等资源,如何将这些资产整合,盘活,打造区级文化产业融资平台,是镜湖区文化产业未来长效发展的关键。
通过挖掘、修缮,复活、招商、志愿服务等一系列的百年历史建筑复活计划,老建筑将会被保存好、保护好、开发好,焕发新的生机。芜湖老城区将成为一个没有“围墙”的文化产业园。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