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2023建筑行业十大评选

超万名行业内专业人士实名投票

秉持客观原则的非商业化评选

奥体中心:美丽温州新地标

(图片来源:互联网)

乘坐市域铁路到体育场看中超联赛,散场后再去商业区逛街——已开工的奥体中心,让上述场景有了想象空间。作为迄今为止温州市投资最大的社会事业发展项目,它意味着十八大报告中“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的要求,正在温州加快实践。

奥体中心作为现代化国际性大都市建设的重大工程,和城市东进战略的组成部分,将成为代表温州城市形象的地标工程;它提高我市承办重大体育赛事的能力,搭建市民健身休闲平台,完善城市服务功能,将成为提升生活品质的民生工程;它可举办各类会展演艺活动,将成为发展文化产业的竞争力工程。

新形象

超前规划建设

体现温州特色

据体投集团副总经理郑昆介绍,奥体中心主要包括龙湾片的主体育场、体育综合馆和温州体校永中校区。近日动工的体育综合馆是一期工程,二期工程是主体育场和体校永中校区。

与以往我市体育设施相比,该项目在规划理念、布局、建筑设计、资金筹措、运营维护上都具超前性。设计单位中建国际解释,项目规划概念为山水脉动——整体设计呈流线形,让自然渗透建筑各角落。核心建筑主体育场位于用地西北角,体育综合馆横卧于中部、主体育场南侧,体校永中校区布置在南侧。如此布局是综合考虑各场馆使用率、环境品质、赛事组织管理、商业开发、交通人流等方面的结果。

项目以东海之门、飞鸥翱翔为设计概念。主体育场呈碗状,双拱横跨交汇其上如东海之门。“尤其是主拱跨度约400米,如此大跨度设计在目前国内各类体育设施中独一无二。”项目经理温树彬说。体育综合馆设计如两翼齐飞的海鸥,南翼游泳馆,北翼体育馆,通过室外平台和屋面连接。我市将出让现有体育中心地块作为奥体中心建设资金,建成后无需公共财政投入,靠商业开发进行运营、管理、维护。

新地标

满足体育需求

完善城市功能

目前,我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只有1.3平方米,离省级体育强市1.5平方米的指标差距较大。市体育局局长亓宾说,奥体中心总用地约957亩,定位为具备举办全国运动会、全国城市运动会等综合性运动会主会场、亚运会、国际单项赛事、国际性商业比赛及中超等国内职业联赛的能力;能满足竞技比赛、训练健身等群众体育运动的需求,是一个开放性、环境优美的体育公园,也将结束温州体校创办50多年来无自有校舍的历史。

奥体中心以体育为主要吸引力,利用市域铁路S1线经过奥体中心的交通枢纽优势,综合教育、休闲、商业、酒店、餐饮、文娱等城市功能,旨在满足文娱休闲、商贸会展等多层次需求,打造一座体育综合体。其商业运营重点在占地150亩的S1线上盖物业,再配合各场馆、学校间的沿途开发,形成完整的商业网络。这些大型商业设施将引进社会资本进行开发,与已运营的万达广场形成错位发展,为温州城市东移、大都市区开发提供一系列新兴服务产业业态。

新期待

加快硬件建设

强化软件提升

作为唯一连续八届全国游泳之乡,嘉兴省运会上我市游泳金牌数不到杭州一半;2011年全省高校新生体质健康测试数据显示,我市总分列全省健康测试成绩倒数第二;省体育强市163项指标,我市超半数未达标……种种现状反映出温州体育事业发展滞后。

今年初召开的创建省体育强市动员大会,对温州体育人的共同期待作出回应:2014年创成省级体育强市,把我市体育事业、体育产业提高到新水平,增加体育公共品有效供给,保障群众健身权利,满足群众健身需求,提升城市品位和群众生活品质。《温州市体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也提出群众体育普及、竞技体育提升、体育产业培育、体育设施优化、体育科教提高等五项重点任务。下一步,我市将以奥体中心建设为标志,持续加大体育硬件软件投入。

加快市、县两级在建体育场馆推进,加快群众身边健身设施建设,加大各类体育设施开放力度,公共体育设施和公办学校体育设施开放率分别达100%和70%,推进机关企事业单位体育设施开放。加快温州体育艺术职业学院筹建,加强市体校和县(市、区)少体校建设,适度增加训练单位,优化训练项目布局,加强训练场地和经费保障,提高训练竞技水平,培养更多的竞技水平高、文化素质好的优秀体育后备人才。

本站申明:网友阅读本站内容,视为认同本站协议,协议详情请点击查看
标签: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