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2023建筑行业十大评选

超万名行业内专业人士实名投票

秉持客观原则的非商业化评选

广州文化设施“四大馆”优胜方案出炉

方案三: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方案五:法国雅克•费尔叶(JFA)建筑事务所、上海米十丈建筑设计事务所(普通合伙人)、法国TER景观规划事务所(联合体)

方案六:Herzog + Partners Asia(德国赫尔佐格与合伙人建筑设计事务所) 

方案三:MVRDV bv(荷兰)+ADEPT Aps(丹麦)+深圳市欧博工程设计顾问有限公司(联合体) 

方案五: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主体)+艾奕康环境规划设计(上海)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联合体) 

方案四:澳大利亚IAPA设计顾问有限公司(IAPA Pty.Ltd)

 昨日,记者从广州市规划局了解到,广州文化设施“四大馆”公众征求意见及投票工作已于1月23日结束,社会各界现场及网络投票共计994张,深化意见77条,最终“三馆一场”和“一馆一园”各选出三个优胜方案。竞委会将综合业主和使用单位、项目建设管理单位、公众的意见及相关工作要求,计划在2月底前完成方案深化工作。此外,拟适时启动广州博物馆和广州科学馆建筑单体设计国际竞赛工作。

“三馆一场”项目:优胜方案都将双塔路下沉

广州文化设施“四大馆”设计国际竞赛委员会组织成立了技术审查委员会和专家评审委员会,其中专家评审委员会由来自建筑设计、城市规划、环境景观等方面的专家组成,推选中国工程院魏敦山院士为专家评审委员会主任,主持评审工作。 最终“三馆一场”和“一馆一园”各选出3个优胜方案。

位于广州塔片区的“三馆一场”优胜方案分别为方案三、方案五和方案六。

方案三为“水韵岭南、云山画卷”,是唯一由本土设计院单体决出的方案,设计方为华南理工大学设计院,方案设计了一座立体廊桥,北接对岸花城广场,南跨新港中路。沿南中轴线形成各种下沉式景观节点,把地下商业空间与地上的广场活动自然联系。美术馆的设计借鉴岭南水墨画的艺术意境,让白云山(600332,股吧)的层峦叠嶂通过建筑的方式展现。

方案五中美术馆灵感取自围屋;而方案六设计由珠江边开始,一个“天幕凉棚”从江边向南延伸,北部广场两侧设置骑楼,一系列下沉庭院为地下空间提供了安全通道及景观、通风和采光。

三个方案都采用了双塔路下沉地面的方式,在处理TIT园区时,方案三和方案五局部保留了园区,实现新旧建筑的融合利用;方案六则在岭南广场北区在地下一层北段和地上一层设置了以TIT时尚服装为主题的空间。

“一馆一园”项目:“岭南大榕树”成优胜方案之一

位于海珠湖片区的“一馆一园”项目,同样从8个竞赛方案中选出了3个优胜方案,分别为方案三、方案四和方案五。

“一馆一园”项目内“园中有园”,将分别建设广州公共文化中心、广州文艺中心、广州之路图片展览馆、广绣风雅园、岭南翰墨园、岭南曲艺园、广府风情园、飘香百果园、潮汕民俗园、客家风韵园、曲水观景园等多个园区。

例如,在方案四中,岭南大榕树成布局元素,其设计态度是“筑景”,即不是去彰显建筑的壮阔雄伟,而是希望采用极其谦逊的姿态把建筑消隐在景观环境当中。植物与建筑共生一体、相互渗透。八个园内部采用岭南园林(002717,股吧)式布局。各园区均有适应岭南气候特征的传统建筑的元素,如骑楼、庭院、厅堂、敞廊、门楼等。园区由能源系统、雨水收集系统、温度调控系统和通风系统四大部分组成。

从现在至2月10日的每天的10点至17点,文化设施“四大馆”模型展览将继续展出,欢迎社会各界前往参观,地址:琶洲阅江路688号保利国际广场东馆二层(由南广场入)。

专家:岭南广场应保留自然公园的感觉

对广州文化设施“四大馆”设计国际竞赛,东南大学建筑学院院长、长江学者王建国认为,文化公建集聚区中每个建筑都应具有个性,过于均质、统一是不太合适的。岭南广场是多元文化交汇处,是聚集广大市民活动的地方,它比普通休闲性的公园要更正式,比纯粹的广场更市民化。因此这个广场应保留自然公园的感觉,避免太硬质化,要设计出与广州气候特征相符,适合市民使用的人性化的广场空间。

广州建筑师学会理事长林兆璋表示,广州博物馆、广州美术馆和广州科学馆设计应各有不同,特点区分要更明显,风格各异。

香港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副院长刘少瑜称,“三馆一场”是广州重要的大型的公共项目,应充分体现出艺术、生活、文化三大元素。这个地区的城市空间处理应该要使市民在繁忙中得到精神的解放,所以绿化空间很重要、安宁很重要、建立与艺术的连接很重要。

项目及优胜方案介绍

“三馆一场”项目

“三馆一场”为广州博物馆、广州美术馆、广州科学馆和岭南广场,其选址在广州塔南侧,北至珠江,南至新港中路,西联赤岗领事馆区,东至赤岗北路。

“一馆一园”项目

“一馆一园”为广州文化馆和岭南大观园,选址在海珠湖公园北侧,东起新光快速,西至杨湾涌,南抵海珠湖,北至新滘南路。

本站申明:网友阅读本站内容,视为认同本站协议,协议详情请点击查看
标签:建筑建筑设计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