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2023建筑行业十大评选

超万名行业内专业人士实名投票

秉持客观原则的非商业化评选

武汉市民之家 一座地标建筑的N种解读

武汉市民之家(图片来源:互联网)

“市民之家”到底是什么?要定义它,是件挺麻烦的事。你很难用一个简单的词汇来为它做注解,是办事大厅?是展览馆?还是文化中心?

它足够引人注目,三环边的开阔地,一栋正红色建筑鲜艳夺目,以欣赏的角度来说,这是一座能吸引人专程来此地拍照留念的漂亮建筑。如此辉煌的建筑,却走了一条“亲民”路线,武汉市66 个行政审批部门集合于此,意味着在这座城市生活的人,无可避免地要和它打交道。

以武汉市委常委、纪委书记车延高的话说,“市民之家”的政务大厅,会带来行政的透明与快捷。“透明”我们一时无法确定,但“快捷”,却可以用一件小事来说明。

今年6 月底的某一天,我去张自忠路的武汉市出入境管理处办理港澳通行证。清晨8 点钟,我费力地在拥挤的人群中穿梭,打仗般拿表、照相、复印、缴费。几经周折,下午5 点钟,我终于办完了所有的手续。为了办一个证件,共花费了9 个小时。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前不久,一个同事前往“市民之家”办签证,前后只用了20 分钟。

我的办证经历,也许印证了大多数市民的想法:与政府部门打交道是一件麻烦事,费时费力,可能还会碰见“潜规则”。“市民之家”却以一种崭新的办事模式,打破了长存于百姓心中的固有心态。我们一直期待的“服务型政府”,在“市民之家”可以体会一二。长排窗口里各式部门林立,无论办什么事,一张表即可搞定,柜台前还有评价器,工作人员或许还会在心中默念:“给好评哦,亲!”

因为政务集合大厅的存在,“市民之家”进行着政府的公众形象重塑,老百姓也从这番努力中确实得到了实惠。而武汉规划展示馆与市民收藏集锦,则为这座略显“行政气”的建筑增添了几分“文化味儿”。在武汉生活了8 年的我,自认为对这座城市已是足够了解,却还是在两江四岸的模型前湿了眼眶,武汉日新月异的变化,用声光电的高科技手段生动地展现在你的面前,感慨之余更加深了对这座城市的眷恋。

做完本期稿件,《大武汉》为“市民之家”做了一个注解:这是认识武汉的新窗口,城市、地理、文化、政府、生活,都在“市民之家”以一种全新的姿态呈现。当然,这仅仅是一家之言,“市民之家”对你意味着什么?待你亲自去体验一番,得出自己的答案。

“市民之家”进门处,清楚地标示出各部门的方位。

“市民之家”么样,请您打个分

——专访武汉市委常委、纪委书记车延高

2010 年初,随着奠基仪式的完成,“市民之家”的建设正式启动。设计蓝图、规划建筑、集合政务部门、精简办事流程等工作同时展开。在这其中,武汉市委常委、纪委书记车延高是一名参与者。武汉市委、市政府将“市民之家”项目交于武汉市纪委监察局主要负责,作为班子的一员,车延高从“市民之家”的孕育到落成,一直和班子的同志们一道为落实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要求而尽心努力。

成为武汉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大武汉》:武汉“市民之家”与其他城市的政务大厅相比,有哪些特色?

车延高:政务集合大厅的模式,在杭州、南京、广州、上海等城市早已有之,过多年时间的运营已趋向成熟,而武汉“市民之家”的起步较晚。在“市民之家”规划初期,武汉市委、市政府多次派出专班前往全国各地的政务大厅考察,汲取了各方的先进经验。在建筑面积、容纳行政项目数量等方面,“市民之家”都做到了全国一流水平。可以说,武汉的“市民之家”起步虽晚,但起点是很高的,是站在了众多城市的肩膀上借力,集约、集优而成。

从“市民之家”这一名称上就可以凸显出全新的理念。“市民之家”要真正做到凸显“市民”二字,建设一个以人为本的政务大厅,把“官本位”思想放在一边,办事流程立足于群众至上,力求便民高效。

在“市民之家”,办事之余,还能在规划展示馆中了解武汉这座城市的发展进程,在市民收藏展示厅里欣赏各式藏品,再加上超市、餐饮等相关配套设施,“市民之家”不再是一个冰冷的行政审批场所,还是展现武汉人文、科技、生活之地。

“市民之家”的建筑设计风格也颇费了一番心思,希望能够成为武汉市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我认为,这是一个有望获得“鲁班奖”的优秀建筑。

《大武汉》:为什么会把武汉规划展示馆与市民收藏展示厅纳入“市民之家”?

车延高:除了方便老百姓办事,“市民之家”还应该是一个集中展示武汉城市形象的窗口,每一个武汉市民都是这座城市的主人,那么在市民的“家”中,就应该体现出一个家庭的元素。武汉规划展示馆,记录着武汉的过去、现在与未来,是城市发展的见证,也是城市发展的蓝图。

市民收藏展示厅位于“市民之家”的中庭,就像家里的一个客厅,是招待客人的地方。你可以看到,展示厅采用了家庭式的装修风格,博古架上陈列的是各式酒瓶、打火机、门票等民间收藏,有些展品甚至是废品的再次利用,这是武汉人的智慧和生活艺术。来“市民之家”办事的同时,还能在这里享受一次文化之旅。

带来行政的透明与快捷

《大武汉》:在“市民之家”的选址上,有人认为,既然“市民之家”以方便市民办事为出发点,为什么要建设在金桥大道与三环线交会处这一略显偏僻的地方?

车延高:近几年,武汉的城市建设在飞速发展,如果按照“市民之家”及其周边配套设施所需求的土地面积,在城市中心区域寻找到理想用地的难度很大。在“市民之家”初期选址阶段,武汉市市委书记阮成发同志曾亲自带队,考察了市区的4、5 个地方,最终还是认为此处最为合适。

“市民之家”是一个立足百年大计的项目,我想应该从未来城市的发展来看待它的选址问题。这里是天河机场通往市区的必经之路,也是武汉地铁3 号线的一个站点,公交线路也在逐步完善当中。可以预见,不久的将来,“市民之家”将会成为汉口北的一个交通枢纽,无论你是驾车、乘坐地铁还是公交,都能方便快速地抵达。

《大武汉》:在“市民之家”的建设过程中,您认为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车延高:在“市民之家”建成之前,武汉市只有各个区的政务中心,如今将全市66 个行政审批部门聚集一处,意味着各个部门的大范围动迁。成立一个办事主体,也意味着原本各居一方所产生的“小权力”的丧失,有些部门难免会有抵触情绪,找各种理由拒绝或拖延进入“市民之家”。

但是市委、市政府的决心是坚定的,符合“市民之家”办事范围的部门必须进驻,不允许出现行政的体外循环。政务集合大厅的实质,就是带来行政的透明与快捷,联动的办事窗口形成后,如何真正实现办事流程的精简与高效,则是另一个难题。为此,市委、市政府要求各个部门都要带队去其他城市的政务大厅学习,将以往繁琐重复的办事流程进行再造升级。

市民可以为政府服务打分

《大武汉》:“市民之家”力求达到的方便、快捷的办事流程,会是什么形式呢?

车延高:我希望老百姓来到“市民之家”办事,只用交一张表,其他的工作都由行政窗口通过并联审批来完成。即使前台窗口无法马上办理,后台处理程序会自动跟上,过去那种为了办一件事,老百姓跑十几个部门、盖几十个章子的情况不会再出现,行政部门也不会再有“踢、推、拖”的固有形象。

《大武汉》:“市民之家”已经运行了近一个月了,您对它的评价如何?会为它打出多少分?

车延高:武汉市委、市政府对“市民之家”制定了一个高目标,但是在落实的环节毕竟需要一个磨合的过程,特别是后台的电子信息处理系统,和专业的商业金融系统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

为“市民之家”做评价的人,不应该是我,而是全体武汉市民,特别是来“市民之家”办过事的市民。政务大厅的每一个窗口前,都设置了一个评价器,每一个办事的市民,都可以为这一次的政府服务打分。正如阮书记所说,“市民之家”需要群众的参与、监督与评说。

本站申明:网友阅读本站内容,视为认同本站协议,协议详情请点击查看
标签: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