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2023建筑行业十大评选

超万名行业内专业人士实名投票

秉持客观原则的非商业化评选

时评:“最丑建筑”是权力意志的产物

最丑建筑

“最丑建筑”的层出不穷,让一些网友直呼“传统审美观彻底瘫痪”。中国工程院院士程泰宁认为,“雷人”建筑分两种:一种是在审美上明显低俗媚俗的建筑;另一种是本来可以做得简洁,但因某些功利目的,以牺牲建筑的功能性、经济性为代价,追求造型奇特复杂,刻意挑战大众审美。

一个优秀的公共建筑,应该兼具艺术价值和使用价值;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公众的尊重和社会认同。“最丑建筑”备受争议,一方面是由于专业人士和老百姓在审美取向上难免存在认知分歧,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不尊重科学规律和民主程序,导致建筑设计“不接地气”——在扭曲政绩观的裹挟下,一些公共建筑成为权力意志的产物。

建筑师对设计缺乏掌控权,外行越界干预是造成“最丑建筑”的直接原因。当建筑设计的规划权威得不到敬畏和尊重,公共建筑就有异化为个人喜好工具的风险。 “外行指挥内行”在本质上也是一种权力失范,没有让权力在制度的框架内运行,是公私关系的混合变形。

“最丑建筑”难以得到老百姓的认可,根源就在于社会互动的缺失,从而导致管理者和老百姓的话语脱节。事前没有深入细致地了解情况、充分吸收公众意见,造成公共建筑缺乏社会基础。而在信息不透明的情况下,社会信任会进一步流失,“最丑建筑”不可避免会引发公众关于资源浪费、藏污纳垢等“阴暗想象”。

德国思想家歌德曾说,“音乐是流动的建筑,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公共建筑的建筑设计不仅是一个专业问题,也是重要的公共事务。在社会分工越来越专业化、信息来源日益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不论是调查研究,还是座谈会、听证会,抑或方案征集,通过公开透明的渠道征求老百姓的意见,让献计献策取代指责抱怨,已经逐步成长为一种社会共识。

伴随着公众权利意识的增强,公共建筑显然不能在陈词滥调中打转、在转型创新中踌躇不前、在批评质疑中自说自话。在专业人士、大众文化和合理创新之间实现有机衔接,转变社会治理思路、扩大公众参与、加强信息公开,公共建筑才会减少失误和偏差,更有“准头”,实现经济效益、文化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得到老百姓的肯定和喜爱。

本站申明:网友阅读本站内容,视为认同本站协议,协议详情请点击查看
标签:最丑建筑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