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2023建筑行业十大评选

超万名行业内专业人士实名投票

秉持客观原则的非商业化评选

方振宁:中国建筑师设计的瓶颈在哪里?

日本当代著名华裔艺术家 方振宁

议论这样的话题即敏感又有点恐怖,如果你对某位建筑师说出他的瓶颈在哪里?他会有些紧张。我的直率常常会出现一些尴尬的局面,其实这是好事。

比如我最近在减肥,是因为有医生对我说,如果你不注意的话,就会得糖尿病或者其它疾病一样,让我有点紧张,于是我除了采取一些措施还非常注意饮食。我听医生的劝告,他说,只需要吃的半饱,你觉得不吃完是奢侈,其实是损坏了身体才是奢侈。

建筑批评就像是医院的门诊,批评者需要有锐利的眼光,他会发现问题,但批评家并不能解决问题,就像门诊医生告诉你需要继续到某个科去诊断一样。

那么中国建筑师设计的瓶颈在哪里呢?我这样发问是把中国建筑师和日本建筑师加以比较。

近期我去了一家在北京的日本建筑师事务所,他给我看了一个朝阳北路一直往东的新方案,已经中标。由于业主还没有公开,我不能在此发表。但它引起我许多思考。为什么日本建筑师的设计常新?清新?是由于他们注重直接产生的感性,而中国建筑师许多设计多从经验出发。这种经验来自三个地方:一是自己经历中的经验;二是传统的,经典的经验;三是从明星建筑师那里借鉴来的东西也是经验,其实从这些地方出来的东西都不会有太多的清新感。

但是昨天我看到的方案是来自游戏,游戏的本质是让人在轻松中得到娱乐,活跃思维。那么一直到建筑上它会出现怎样的形态呢?

日本的设计会关注同时代中发生的具有普遍性的新美学,无论它是否和自己的行业有关,这种普遍性的美学和狭义的领域相结合,就会让那个领域里的设计和普遍性的美学融为一体,从而摆脱陈腐气。

无论是对植物和建筑的关系有了新的视点和解读之外,我发现日本在设计上表现“雾”的感觉就是一种新的趋势。其实我的发现来自三次接触:一是我发现东京和其它一些地方的地铁或者车站,把以前一些隔断改造成玻璃墙,新奇的是会在上边印上网点,产生渐变的效果。远看就是“雾”;二是我看到一位日本设计师为北京某私人空间设计了雾状的舞蹈练习场;三就是我昨天看到的如同在雾中闪烁的集合住宅。

这种效果让那些平板的,僵硬的板楼的体积弱化,忽隐忽现,恍恍惚惚,若有若无,虚实相间。其实日本人对“雾”的酷爱由来已久,比如版画浮世绘里就有许多“雾”的表现,或者说的渐变的手法使得对象的空间感一下子深远了许多。

和日本设计相比,中国设计显得简单和生硬,虽然建设规模也不小,但总觉得是没有前戏就迅速到达了高潮。

我问设计师,你的甲方有多大年纪?他说三十多岁。好了,全部的秘密就在此。我说,如果你的甲方是五六十岁的人,他不会喜欢这个方案的。建筑师回答说:是的。我以为这就是青春设计可以问世的条件。

但是中国建筑师的问题是,他们的设计本身就缺少青春感,自然不会有清新的案子问世,这就是中国建筑师设计的瓶颈所在。我不知道有哪位中国建筑师会玩游戏?我知道的是只会喝红酒。所以在需要充满时尚感的设计界难以杀青。

本站申明:网友阅读本站内容,视为认同本站协议,协议详情请点击查看
标签:建筑设计中国建筑师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