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2023建筑行业十大评选

超万名行业内专业人士实名投票

秉持客观原则的非商业化评选

胡爽:建筑行业用工矛盾凸现制度缺陷

东方慧博人力资源有限公司慧博研究院院长 胡爽

面对建筑行业连年上升的人力成本,用人单位一直苦不堪言。而对此,胡爽认为,就建筑工人所承担的工作强度来说,其薪资水平并不高。她同时也认为,建筑行业面临诸多用工矛盾,要解决这些矛盾,未来建筑业人力资源的发展,一定要着眼于建筑业用工模式、机制的调整和完善。

Q:建筑企业一直抱怨人力成本上升太快,高薪建筑工的报道也屡见报端。那么,建筑行业的薪资水平究竟怎样?是否存在过高的问题?

胡爽:建筑行业几乎不存在行政垄断和就业门槛,其工资水平完全由市场和劳资双方决定。建筑工人就其劳动强度、工作环境、技能要求来说,薪资水平并不高,甚至偏低。在西方发达国家,建筑工人都是高薪行业。考虑到我国的国民收入水平无法与西方相比,即使与国内其他行业相比,建筑工人的薪资水平也并不高。这也是由建筑行业整体盈利水平偏低造成的。

建筑行业一直是我国国民经济中的支柱型行业,伴随地产行业、国家基础建设的投入,建筑业的规模不断扩大,建筑业也成为了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主要行业。但规模的发展并未带来利润率的提升,与地产行业相比,建筑业的盈利能力并未体现出建筑行业的贡献价值。

从计划经济的法定利润率到市场经济放开限制,建筑行业整体的盈利能力并未明显改善,甚至呈现下降趋势。虽然大型国企的建安施工企业均已实现了开发、设计、施工的产业化发展,但是分析各集团的建筑单位,除了公建项目、钢结构项目的利润率相对较高外,大部分项目依然徘徊在低利润率、低利润增长率,甚至负利润率增长的状态,而企业盈利能力决定了行业整体的薪酬水平较低,每年的薪酬增长维持在10%左右,扣除社会生活成本的增长因素,建筑行业的薪酬增长速度不够乐观。

Q:除了薪资矛盾以外,从业者的整体素质和技术水平也屡遭诟病,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胡爽:与建筑行业的迅猛发展相对应,建筑行业从业人员的规模也在逐年大幅增加。同时,经历近二十年的管理层和作业层分离的运营模式,行业从业门槛降低,施工人员的整体素质和专业水平下降,而劳务施工队伍的管理除了经济手段,很难在管理规范、机制以及技术创新等方面进行投入,导致庞大的建筑施工人员的技术和职业化水平远远达不到行业发展需要。

建筑业的现场施工作业特征属性,决定了其工作环境差、劳动强度高以及风险程度高,即使是国有的施工管理企业也很难成为高素质人才的首选职业。建筑相关专业的学生入职首选地产企业,其次是设计机构,再次是建筑行业。而在选择建筑行业时,那些在行业排名前列的国有大型施工管理企业尚能吸引到相对优秀的人才,而排名在中后位置的企业始终处于“求贤若渴”的状态。

虽然很多建筑企业在计划经济时代,在建筑企业自带队伍时期,有相对成熟和完善的内部培训和培养体系,但是随着管理层与作业层的分离,建筑行业的蓝领技工在现实层面已经不存在——建筑施工管理单位由于更多是施工管理职能,而非现场实操岗位,因此很难有同类岗位的设置;而现场施工作业队伍大部分从业人员仅仅具备简单技术能力,很难达到“高级蓝领”的技术标准。

Q:如此说来,面临用工矛盾的领域不只是一线劳务人员,还有管理和技术人员?

胡爽:虽然与劳务队伍相比,目前国有施工管理单位的人才流动率并不是很大。但管理、技术领域比劳务领域更深刻地感受到了“用工荒”的存在。真正感到人才短缺的是建筑施工管理机构。建筑行业优秀人才的培养周期相对较长,面对地产行业高薪吸引,很多员工进入建筑企业只是当成职业生涯的跳板,有数据显示跳槽的人才中80%以上均流动到地产行业,再加上每年进入建筑行业的优秀人才已经明显不足,导致培养速度难以弥补流失及企业发展的需要,企业存在较严重的人才断档。

2013年个别地方的建设主管部门曾出台文件鼓励国企建筑施工单位恢复自建施工队伍。虽然这一文件并非强制执行,也不可能回到计划经济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但是通过自建队伍,打造一支能满足行业发展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团队,以满足在建筑行业技术创新、质量提升方面的迫切需求,是建筑行业人力资源管理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否则行业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低——行业盈利能力不足——行业对优秀人才缺乏吸引的恶性循环,将难以打破。

未来建筑业人力资源发展,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建筑业用工模式、机制的调整和完善,一方面需加强专业队伍的建设,另一方面需加强对劳务施工人员的技术技能要求。同时,提高建筑管理效率,在提升行业整体盈利能力的前提下,行业才具备对人才的吸引、培养以及发展能力,行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才能进入良性循环状态。

Q:如何看待住宅产业化对建筑行业用工模式的影响?

胡爽:从逻辑上来说,住宅产业化、预制式施工实际上是工作内容的标准、细分分工的调整,一方面使得工作内容标准化,使得工人的培训、胜任素质都能统一、标准化,指导了劳动力的技能培养方向,有助于整体劳动力水平的提升;另一方面就是流程的细分和分工,会带来很多专业岗位和环节,一定程度上延展了工人的职业发展空间。所以,住宅产业化除了减少用工降低直接人力成本外,还能通过提升劳动力的产出,提高人力的投入产出收益。

长期以来,由于建筑施工的特点,很难像制造业的标准化、工厂化那样实现生产;现场作业方式,在管理的标准化、制度化方面难以提供高级蓝领技工所需要的生产制度环境以及设备技术环境。而今天,由于技术的进步和人力成本上升的倒逼,住宅产业化一定会是今后行业发展的大趋势,但住宅产业化、预制化的实现,无论是在技术层面还是在制度层面都还需要过程。

本站申明:网友阅读本站内容,视为认同本站协议,协议详情请点击查看
标签:建筑行业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