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2023建筑行业十大评选

超万名行业内专业人士实名投票

秉持客观原则的非商业化评选

陷阱重重,中小陶企如何突围?

今年以来,房地产调控持续与其“后遗症”致使陶瓷砖市场深度萎靡。之前在中国硅酸盐学会陶瓷分会建筑卫生陶瓷专业委员会2014学术年会上,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秘书长缪斌在发言中描述了2014年上半年建陶行业整体形势:“产量依然有增长,但整个大环境不容乐观,生产增幅在5%以内,而销售额下降了近10%”。

业内知名学者尹虹博士分析称,这表明今年上半年陶企的产品库存大量增加,也就意味着第三季度瓷砖行业极可能出现大面积停窑的自身调整,并预测“不排除会较大面积地出现新一轮洗牌”。

随后,广东佛山、河南内黄、江西高安、湖南岳阳等几大产区分别传出企业因资金链断裂而被迫停产倒闭的消息。

房地产调控持续与其“后遗症”致使陶瓷砖市场深度萎靡

事实上,对于“销售额下降了近10%”这一数据,众企业代表认为这是一个过于乐观的数据。“经销商反馈,同比去年,今年的销售额下滑近半。”某陶企销售代表对记者透露。他认为,“销售额下滑30%”或更接近行业实际情况。

于是,在销售压力与环保整顿的双重压力下,各产区也开始出现较大面积的停窑整顿现象。再加上房地产持续走低、原材料价格上涨、中小企业融资难等问题,让越来越多业内企业对于未来产生了更悲观的看法:“以往在淡季所期盼的‘金九银十’在今年可能无法为企业带来起色,明年市场是否能转暖都还是未知数。”

如此环境下,大型陶企或凭借品牌影响力、或立足渠道、或依赖成本优势顶住压力,甚至得以发展。然而对于业内诸多尚未形成品牌优势的中小企业来说,逢市场变化,银根紧缩贷款难,稍不留意便会陷入资金链断裂的危机中。

与此同时,中小企业也在同时期迎来了发展机遇——城镇化发展。赛德斯邦陶瓷市场总监韩珂认为,国家政策的引导能带动一大块市场,例如曾经借“家电下乡”契机兴起的中小微家电企业,但值得注意的是,彼时兴起的那一批中小微企业在近期集体倒闭的现象也应该引起警惕,“城镇化给陶瓷企业带来了至少十年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必须需要思考,在盈利和赚钱的时候,品牌建设和未来发展怎么做?”

陷阱重重,中小陶企如何突围?

观现状:资金为王

“火爆的年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佛山市唯格瓷砖有限责任公司营销副总裁方成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此表示,行业在今年或许真正进入洗牌阶段。

多产区企业倒闭和关停的消息传来,无异于加深了人们的恐慌心理。但在方成杰看来,虽然不再“火爆”,国内市场依然比欧美地区要好。“产业布局的不合理等问题导致了行业的恐慌,但事实上,房地产行业‘去泡沫’,意味着政府在想方设法盘活实际需求,而不是通过印钞来增加通货膨胀的压力制造繁荣假象。”他强调说,此刻并不是一个令人恐慌的时期。

然而,在国内经济持续下滑的现下,陶瓷砖销售总体下滑也是不争的事实。在日益加剧的竞争中,多家企业相继因为资金链断裂而被迫停产关停,业内专家提醒,身处中小民营企业高度集中的陶瓷行业,企业也必须时刻警惕资金链的问题。

众所周知,陶瓷企业多属欠债运行,银根紧缩,中小企业贷款难度一再提升。“只批给了我30万,有什么用?工人工资都不够发。”某马赛克工厂负责人近期对记者抱怨说,称尤其是今年来,他深感企业贷款太难。

在某陶瓷企业市场总监韩先生看来,小微企业融资难甚至是目前行业发展遇到的最为关键的问题所在:陶瓷行业产能过剩且备受“三高”质疑,在银行等机构看来,实在不是投资的好方向。

从今年1~7月压机的国内订单数量来看,同比最高下滑20%以上,由此可见,行业的投资新建热度有所下降。韩先生认为这是“明智之举”,“行业发展正处于调整期”,他觉得在这敏感时期,尤其是对于中小企业而言,销售压力日益增大,兼之缺乏融资渠道,企业为保障正常资金链的正常运转,应该避免不理智的投资行为。他调侃地说道,“还是把钱揣在兜里比较安全”。

正姿态:生存是硬道理,定位是根本

“这个市场,就像熔炉,不论是渣还是精铁,多一个与少一个,对整个市场都没有太大的影响。”好意企业董事长纪雪松感叹到,在当下的市场环境下,对小企业来说,生存才是硬道理。

欧神诺陶瓷董事长鲍杰军曾在某次公开讲话中提及“小企业不谈大势”,称面对国家大势,企业无力动摇其丝毫,更理智的做法是做好自己。

纪雪松将其引为经典,并与记者分享了他曾经读过的类似的故事:两个人在森林碰到了熊,与其想着怎样与熊做斗争,不如想着怎么跑快点。“跑过了你的对手,你就离‘熊’又远了一点,就不会是被淘汰的哪一个”。

存在,然后努力发展。这是纪雪松经营企业多年来的心得。

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副秘书长尹虹指出,企业想要立足于市场,有三个选择,或做品牌,或进行技术创新,或借助新技术、新设备(如辊道窑、连续球磨等)打造成本优势。

技术创新和成本优势需要建立在雄厚的资金基础上,然对于大部分中小企业来说,这正是其弱势所在,因此绝大部分的企业还是面临做“小”的觉悟。

有业内人士分析指出,很多中小企业在倒闭的时候,怪宏观调控、怪金融风暴,但这不是主要因素。80%的因素实际上是没有自主品牌,没有核心竞争力。一遇到问题,第一个倒掉。实际上要改变这种中小企业遇到问题就可能会倒闭或者破产的情况,唯一的办法就是创立自己的自主品牌。

“小企业更要坚定自己的定位”。上述人士表示。

对此,好意企业的做法是:身边有什么资源,能做什么,就把这件事情做好。纪雪松认为,弃身边的资源不用,兜一大圈去找所谓的高精尖实非明智之举。“小企业做产品,一定不能随波逐流,因为玩不了,也不会玩”。他表示,不论是企业定位还是品牌、产品定位,都要做符合企业实际情况。

谈创新:“旧物新用”

“企业都求新,但是真正的新东西,大部分企业也不敢接受,因为当老大是死的最惨的”。某企业经营者坦言,虽然在当今社会,大家都知道不创新就是等死,但当真正的新东西出现时,能接受的人少之又少。“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承担着后来者不能理解的压力”。该人士指出,全新的事物意味着要承担巨大的风险,所以对于企业来说,把旧的东西提炼出来,融会贯通之后,或又有一种不同以往的表现形式与效果。

“传统的不一定不好。”好意企业企划部经理纪晓指出,“例如耐磨砖,属于很多年前的产品,但在当下,有个别企业仍在坚持每年做这个产品,控制好产量,还是能生存的很好”。他认为,对企业来说,做什么、怎么做等问题都与其自身结构有关,而非罔顾事实一味“口头”求新。

在喷墨大军兴起之时,简一大理石瓷砖对丝网印刷技术的持续挖掘成就了其在技术上的突破,让人们看到了传统的魅力;通过对抛金工艺的深度研发和充分利用,金丝玉玛的K金砖奠定了其高端奢侈品牌的地位,掀起了全国市场的高端消费热潮。

如今,抛晶砖是高端消费的热门产品,但事实上,抛金工艺已存在并成熟多年。“多年前,抛晶砖仅是配套产品,市场份额很有限;但现在,它已经成为了一种主流产品”。知情人士回忆称,10年前,初设抛晶砖领域的他从未设想过这类产品能有现在这么广阔的市场。“事实证明,我们的身边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他感叹到,“同理,即使没有雄厚的资金实力支撑企业做革命性的创新,企业也并不是走投无路,对传统的东西深入挖掘、提炼,并有的放矢地赋予其新的使命,也是创新。”

目前,行业里,也有一批企业在这么做。抛晶砖在以往多强调奢华感,今年以来,包括施琅陶瓷旗下兰洛斯品牌等在内的多个抛晶砖品牌通过产品元素的些许调整,赋予了抛晶砖清新、自然之感;此外,在大部分人的眼中,仿古砖胜在其能营造田园风,但蓝珀瓷砖却独辟蹊径,赋予了其“最浪漫的仿古砖”的法式风情……

论管理:2+1>3

2006年,来自四川的小伙子决定在佛山开始创业,没有资源的他便决定从配件做起,在石湾街道开设了一个腰线、花片等配套产品为主的店面。此后多年,恰逢行业高速发展期,他凭借着自己的努力逐渐在行业里闯出了一片天地。

8年后的今天,王城的公司发展至拥有员工百余人、产品涵盖4大系列、三家分公司的综合企业,他却越来越头疼:从去年开始,鉴于越来越多的资源涌进配件市场,王城决定将公司的部分业务回归主砖市场后,公司的团队骤然扩增,管理的难度也随之越来越大。

“尤其是当我的第3个展厅开业之后,才惊觉2和3的差别这么大。”王城说,自去年下半年其公司位于华夏陶瓷博览城的展厅开业后,管理的变数增大,以往“人盯人”的管理模式明显已经不再适用了,“举个例子,在现有的4个品牌中,我们在重点产品之外,设置了个别相同的产品作为基础产品,但这些产品在每个品牌中所扮演的角色不一样,成交量和结构模式就会因此存在比较大的差异,业务员提成就无法达成一致”。

王城坦诚,类似问题的出现致使企业内部产生了不少矛盾,并延伸出了一系列的问题,从去年开始,他突然间发现了很多问题,一直在内部调整中,“包括团队架构、人员的待遇、制度等都需要明确、调整,甚至是销售政策,在不同的展厅里都需要制定不一样的”。

“一招制胜的时代已经过去”。润华庭主题背景墙总经理昌庆华表示,不论是产品、渠道、促销还是团队都需要系统的支撑。

业内人士认为,对于当下的陶瓷企业来说,“向管理要效益”不该只是一句口头禅,应该成为实际行动。但实际情况是,诸如王城般对管理感到头疼的陶企老板并不在少数,陶瓷行业较为普遍的还是粗狂的管理模式。

“只能尽量做好自己,建立属于自己的频率,并确保其能持续坚持下去。”王城感叹到,“你必须要接受,企业里肯定只有小部分的人的思维能与老板保持一致”。他分享到,在管理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和处事风格,价值观也不一样,此时的企业就像一个大染缸,掺杂了太多颜色,为了不让企业丧失自主,必须要有主旋律,并要求员工严格遵守,否则就会迷失方向,致使企业管理越来越杂乱。

本站申明:网友阅读本站内容,视为认同本站协议,协议详情请点击查看
标签:销售额房地产调控陶瓷行业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