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2023建筑行业十大评选

超万名行业内专业人士实名投票

秉持客观原则的非商业化评选

姚宏韬:美丽城镇化 山水留乡愁

1月10日上午,第四届园冶高峰论坛分论坛之生态城市与城市设计学术研讨会在北京新大都饭店成功。沈阳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副院长姚宏韬出席了论坛,并做了题为《美丽城镇化,山水留乡愁》的精彩演讲。

姚宏韬院长结合我国十八大文件、三中全会文件、城乡一体、新型城镇会议等当前政策导向,阐述了生态园林城市行业现状以及发展前景,并提出园林行业要遵循“两个共识、三点要求、两个关系、五项原则”的发展建议。以下为演讲主要内容:

沈阳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副院长 姚宏韬

新型城镇化与城乡一体化的差别

我跟大家谈的体会和想法,可能不是来源于具体的实践,主要想是五个方面跟大家进行一个交流。

我从第一个方面开始,新型城镇化是我们国家目前发展一个面临非常重要的一个主题。我们这个行业大到人居环境建设,小到我们景园景点建设,都离不开这样的背景。这个背景我发现两个不一样的用词,总理的表达是新型城镇化,总书记在一些场合表达及十八大三中全会谈到的是城乡发展一体化。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官方的提法差别在哪?我看到一些解读,我认为这样解释比较正确一些。

新型城镇化讲的是一个路径,并且谈得比较多的是和我们经济发展当前一些问题结合比较多,而城乡一体化可能描述是未来的目标和我们一个责任。甚至有评论员认为,本届政府把城乡一体化敢这样提,实际上承担一个重要的历史责任,也就是说在这届政府任期范围内要达成某种目标,城乡一体是一个目标,新型城镇化是一个路径,一个过程。

与我们相关更多是新型城镇化,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的公报并不长,A4纸打印大概不到两页,但是里面内容很丰富,这个公报读完之后我概括为“二三二五”。第一个二,即两个基本共识,一是必由之路,二是创新之路。

三是三点要求,第一,国情实在一点;第二质量,在量和质不协同情况下首先守住质;第三,以人为核心。很多场合我们讨论一些问题偏离了以人为核心,我们设计师讨论生态问题,本体问题等等,有时候忽视以人为核心,当所有问题冲突的时候我们还是满足社会满足人的需要,只有这个前提下才是安全的,所谓安全保障前提下才可能有好,这不是简单的一句话,其实我们日常很多的场合分析,意识浅层里面要包含这样一个内容。

另外一个二即两个关系。一是市场和政府的关系,这个和三中全会的文件是完全一致的,要发挥市场经济的基础作用。我们规划、建筑、园林,恰恰我们风景园林这个行业市场化最高,我觉得已经走在其他两个学科行业的前面。第二个关系就是中央和政府,中央做什么,以规划指导为主,地方就是要干事。

最后提出五项任务,五项原则也很重要。第一要有序,第二差别化,第三民生。谈到两件事,包括教育等等,主要是民生。第四机制,第五特色。这里面跟我们风景园林有什么关系?把重点内容挑出来,在第二项要求里面谈到生态安全,具体解释了绿色生态空间的比重,解释了环境容量,谈到了环境质量,并且以自然灾害抵抗能力和历史文物保护水平支撑环境质量,可以看到中央看到这个问题的核心和观点是什么。

民生要求以人为本,这里面谈到三点。一、优化布局,优化布局支撑是资源承载能力和宏观布局。二、生态文明。在于减少集约两个大方面,就可以支撑我们生态文明。或者生态文明最基本要做到这两个。三、最后一个文化传承,要有历史、有地域、有民族,最后达成美丽城镇。

五项任务有两项任务跟我们密切相关,第四项谈到自然和绿水青山,第五项谈到山水脉络融入大自然。我今天标题也是来自于这句话,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中央文件大概首次用这么赋予情感的表达方式,同时强调保护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延续历史文脉,要融入让群众生活更舒适的理念为人服务。要保留村庄原始风貌和前面诸位大师讲的是一致的,但是官方表达可能比较枯燥一点。

当前政策与园林行业的关系

我思考这个跟我们园林有关工作是什么关系,在新型城镇划时代,几次中央文件过程有一个脉络,最终瞄准对经济内需拉动的作用。经济学家做过测算,一个农民变成市民,乘数效应经济学上带来80万的GDP的拉动,城镇化从农民转为市民是有成本的,这些成本谁来承担?最近我看到网上有一篇文章谈得非常深刻,基于对四川一个地级市,成都旁边地级市系统农民的分析得到一系列的结论,其实和我们现在许多主流,媒体上的观点看法完全不一致。

所谓新型城镇化应当以本地城镇化为主,是农民还生活在不大的居民点当中,特别是这篇文章调研成果,肯定了我们现在候鸟式的农民工家庭多元化和家庭建业的收入构成,实际上大大缓解了这一次国际经济危机对我们国家经济的冲击。这些人全部变为市民,工人马上就失业,接下来社会动荡,这个后果很难想象。城市没有工作他可以回去种地,依然可以活下来,做点小买卖活得就不错。我坐火车来的时候看到,车厢里面有的人在那一站几个小时站在那里,非常不忍心,农民工承担的痛苦更加严重,他们承担着这个同时为我们经济弹性带来整体社会稳定的经济基础。

这篇调查,我觉得从学术角度来讲非常有异议,很多结论非常值得去琢磨。我们环境问题就是生态问题,发展问题就是经济问题,我们以人为核心的问题就是我们社会问题。社会学就是关心人的,还是离不开三个问题。这些跟我们目前面临的很多困难有关系,走出去,在乡愁当中建立美丽的风景,这个具体工作由我们园林师具体完成。中央文件点到一个是自然环境一个是历史,乡愁就是历史,历史文化遗存,历史文物的保护。

从“愁”字说起,我们目前中国现实的经济问题很严重,不管什么层级人都在抱怨,跟我们四风建设有关系。实际上我们经济也很困难,大家翻翻主流报纸,基本上每天我们涉及到一些事情,虽然谈不上群发性事件,但至少不是一个人两个人的事,每天报纸上都有。这样的状况同时出现在我们生态红线这。我说的可能有点悲观,但是绝对不是耸人听闻,我们感到悲观那才有希望。我们可持续发展观念来自70年代欧洲顶级的科学家,每年夏天在罗马休假,在休假期间开了一个沙龙,沙龙讨论来讨论去,我们使用的能源一定有枯竭的时候。这些问题通过物质文明、精神文明解决。落实到我们风景园林学科我们做什么?

风景园林行业发展面临的困难

我们层次上、内容上有两个坐标,层次我们有宏观、纵观和微观,从内容可能一个是生态问题,人的休闲行为及审美问题。我们把纵横坐标拆解一下,我们宏观方面是国土地景,第一需要是生态,第二需要空间格局,我们设施系统怎么建造。在纵观层面我想说针对居民点,这个层面第一是人。我们休闲的空间,除了北京稍微好一点以外,很多特别大城市里面人很多,夏天在马路乘凉,在车水马龙的街道中间乘凉,要解决人的问题。

第二生态载体的问题,这个空间提供生态的职能。第三风貌特色审美的问题。第一是人,第二是生态,第三是审美。到了微观层面,景园层面要游赏。第三在这个当中承载生态技术。你每一项具体设施要有生态技术落实在里面,应当这样认识我们面临的社会问题。官方公布的一些数字,包括我们园林行业的发展,基于城镇化,基于我们每年这么多的园博会,我觉得发展前景自然不必说,会是相当好的,但是我们结构性的需求还是存在一定问题。

经验分享

今天第四个部分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们学校这些年的发展。我们从大概1989年,基于原来城乡规划开始园林、景园的教学,到2000年我们有了园林专业,后来我们还有了景观专业。我们从世纪之初开始调研,去年获得了博士一级学科授权,位列参评院校前50,对于我们新兴学校相当不容易。我们学校最被大家津津乐道就是我们稻田,2003年我们这个稻田基本上成型,2004年我们开始种这个稻田,到现在接近10年的时间,我们一直没有停,稻田边有袁隆平先生的提名。

我们还保留着一座清朝时期的书院,书院前身是清王朝入京后,在奉天留守的老八府邸,我们改成了书院。我们国家660个状元全部贴在墙上,培育这样一个校园文化。2010年我们从大连引进了古莲子,国家领导人拿培育出来的莲子送过日本人,我们在学校里把它种活了。校园文化对学生的成长很有必要。

同时我们学科平台不断的完善,到目前为止有三个省部级的重点实验室。关于这个稻田更细致的内容我不多说,欢迎各位有机会到我们学校实地的看一看。这引起我们一些思考,教学当中也鼓励学生讨论。这里面强调人与自然协调,我们强调科学和意识形式的结合,我们强调对品质的追求。

本站申明:网友阅读本站内容,视为认同本站协议,协议详情请点击查看
标签:城镇化生态城市城市设计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