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2023建筑行业十大评选

超万名行业内专业人士实名投票

秉持客观原则的非商业化评选

“人口红利”逐渐消失 社科院建议优先改革户籍制度

十八大后,全面深化改革成为中国政治和经济生活中值得期待的事情,中国改革的决策者们也期待,未来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更多得益于“改革红利”。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本周二发布的《人口与劳动绿皮书: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No.15》(下称绿皮书)强调,政府应该尽早从依赖“人口红利”转向挖掘“制度红利”,通过具体的改革措施可以清除那些阻碍生产要素供给和生产率提高的制度障碍,从而提高生产要素供给和生产效率。这将是保障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唯一路径。

绿皮书指出,中国的“人口红利”从2010年开始逐渐消失,即使执行了“单独二孩”政策也无法从根本上改变这一趋势。

所谓“人口红利”,是指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口不断提高带来的高生产率与高储蓄率导致的较高的资本积累。1978年以来,丰富且成本低廉的劳动力人口支撑了中国过去30多年来的经济高速增长。

但随着中国计划生育政策所带来的社会老龄化趋势等负面效果不断显现以及劳动力成本的逐渐上升,“人口红利”带给经济增长的边际效益也日益递减。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13年发布的一份报告曾提出疑问:中国是否到达刘易斯拐点?在这份报告中,经济学家Mitali Das和Papa N'Diaye预测,2020-2025年间,中国将从劳动力充裕国家转向劳动力短缺国家,这一趋势将无可避免。

其实,劳动力短缺在中国远比两位经济学家预测的时间来得早。过去几年,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已经不断出现招工难的现象。而由于人力成本不断攀升,一些外资也把工厂搬迁到劳动力更为廉价的东南亚等地区。

据国家统计局1月20日发布的数据,在2014年全年经济增速创下24年来新低的同时,中国劳动年龄人口比例也出现了连续第三年的下降。据统计,16-59岁的劳动年龄段人口在2014年减少了371万人,降幅超过了2013年。“人口红利”的消退被认为是经济减速的原因之一。

在“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的背景下,若保持中国经济增长的持续和健康,只有依靠改革。李克强总理在2012年11月份主持召开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座谈会上就强调,改革是中国最大的红利。

最近,他仍在不断重申这一观念。3月20日,李克强在考察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时说,要持续发力,让市场活力和改革红利更加充分释放。

通过对比各种改革产生的增长效应,上述绿皮书提出若干改革的优先领域和具体方式,其中首推户籍改革制度。绿皮书称,户籍制度改革可以成为收获改革红利的典型领域。

绿皮书进一步指出,通过户籍制度改革推进农民工市民化,可以从三种途径影响潜在增长率:通过增加城市劳动力供给提高潜在增长率;通过消除制度障碍增加劳动力流动性,从而继续创造资源重新配置效率,并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和潜在增长率;有利于加速农业现代化生产,从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以及潜在增长率。

此外,户籍制度改革可以缓解工资快速上涨的压力,为企业的产业结构升级赢得时间。同时,吸纳农民工使其成为城市户籍人口,为那些尚不具备条件成为市民的农民工提供与城镇居民同等的基本公共服务,实现社会保障体系对城乡居民的全面覆盖。

绿皮书提出,为了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和创新能力,也需要为员工提供定期的培训和再深造机会。通过政府和企业的培训项目可以显著提高潜在增长率。根据模拟结果,如果每个员工每工作10年都能获得1年的培训和再深造机会,那么中国的潜在增长率将提高0.3-0.4个百分点。

中国在全面推进改革的同时,“人口红利”也仍可以继续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绿皮书指出,在计划生育政策基础上,中国现行生育政策已经从“独生子女”政策转向了“单独二孩”政策。虽然放松人口生育政策并不会带来立竿见影的增长效应。但从长期来看,放松人口生育政策有利于实现合理的人口结构,提高未来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和比例,从而能够对潜在增长率产生正向影响。

绿皮书撰写者建议,政府应该继续坚持“生育政策调整和完善”。尽快从现有的“单独二孩”政策过渡到“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并且能够根据人口发展现实进一步调整中国的人口生育政策。

本站申明:网友阅读本站内容,视为认同本站协议,协议详情请点击查看
标签:改革GDP户籍制度二胎流动人口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