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2023建筑行业十大评选

超万名行业内专业人士实名投票

秉持客观原则的非商业化评选

质量发展纲要2015 建筑工程质量治理再下“军令状”

把好质量关,重树公众对中国建筑质量的信心

4月14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贯彻实施质量发展纲要2015年行动计划》,对今年贯彻落实《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的工作重点做出明确部署。

3月下旬,远大可建公司短短19天内在湖南长沙建成了一栋57层高的大楼,引发公众对中国速度和中国质量的热议。拿出充足的证据证明“19天建成57层楼”是建筑史上的奇迹而非悲剧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想方设法提高中国建筑的寿命,重树公众对中国建筑质量的信心。

住建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司副司长曾宪新曾表示,现在建筑行业的质量监管力量与工程建设规模,还不是十分匹配,所以在工作中要实行差别化监管,要突出重点,特别是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重点工程,要实施重点监管。

工程质量发展行动渐次升级

质量发展纲要发布以来,国务院陆续出台年度行动计划。不论是此前的建立实施企业重大质量事故报告制度,还是如今强调简政放权,国家层面对工程质量发展的制度约束渐次升级。

2012年2月6日,国务院印发《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下称《纲要》),对工程质量发展下达宏观目标——到2020年,建设工程质量水平全面提升,国家重点工程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人民群众对工程质量满意度显著提高。

《纲要》提出,到2015年,我国工程质量发展的具体目标为:

第一,工程质量水平显著提升。工程质量整体水平保持稳中有升,建筑、交通运输、水利电力等重大建设工程的耐久性、安全性普遍增强,工程质量通病治理取得显著成效,大中型工程项目一次验收合格率达到100%,其他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达到98%以上。人民群众对工程质量(尤其是住宅质量)满意度明显提高,建设工程质量投诉率逐年下降。

第二,工程质量技术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在建筑、交通基础设施、清洁能源和新能源等重要工程领域拥有一批核心技术,节能、环保、安全、信息技术含量显著增加。建筑工程节能效率和工业化建造比重不断提高。绿色建筑发展迅速,住宅性能改善明显。

2012年4月,与《纲要》配套的2012年版《贯彻实施质量发展纲要行动计划》(下称《行动计划》)发布,建筑工程质量备受关注。我国将以建材等为重点,对制假售假、质量问题严重的城乡结合部和农村市场等重点区域以及城中村、建筑工地、中小学校园等重点场所开展综合治理,组织开展打击“粉末砖头”“瘦身钢筋”等质量违法犯罪行为的专项行动。建立实施企业重大质量事故报告制度。

2013年版《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加强重点工程和重大设备质量安全监管。组织开展工程质量通病治理专项行动,开展保障性安居工程质量督查。

2014年版《行动计划》提出以在建保障性安居工程、公共建筑为重点,开展全国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执法检查。抓好“平安工地”建设。开展村庄人居环境整治。对风景名胜区基础设施、旅游设施建设及管理情况进行全面检查。

今年的《行动计划》细化制定了102项具体任务,强调构建放、管、治的质量工作格局,涉及27个部门,突出强调简政放权,充分发挥企业的质量主体作用。

根据《行动计划》,我国将进一步减少和下放质量安全准入类行政审批事项,研究建立质量安全监管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实施国家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组织开展提升农民工职业技能活动,支持企业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行动计划》明确要求提高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加强质量安全执法部门间的协作,推进信息共享,形成质量安全监管合力。在重大工程领域推动实施重大设备监理制度。对重大水利工程实施质量安全巡查机制。实施重点区域、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水平提升计划。促进大气环境质量改善。

五方责任主体再被重申

《行动计划》可谓对住建部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的“加强版”注解,再度重申五方责任主体,并明确提出要深入开展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此外,加快建立质量失信“黑名单”制度也被重点提及。

去年9月1日,住建部印发《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方案》(下称《方案》),从建立项目负责人质量终身责任制、打击违法挂靠分包、加大工程质量监管等方面着手,一并清算建筑工程中的沉疴旧疾。9月20日,住建部紧急发布《尽快落实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有关工作》,督促各市、县住建主管部门加大对被查处的违法行为单位和人员的曝光力度,对查处、曝光不力的地方进行约谈、通报。

在全国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电视电话会议上,住建部部长陈政高曾表示,建筑市场还存在着一些混乱现象,有些建筑确实还存在着质量低下的问题,建筑物垮塌现象时有发生,一些住宅也问题成堆,居民苦不堪言。在此背景下,提升工程质量迫在眉睫,而作为工程质量第一负责人的项目负责人首当其冲。

住建部副部长王宁则指出,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非常重要。当前建筑市场、工程质量还存在不少问题,需要我们强化各方主体责任,加强工程质量治理。行业要转型升级发展,但当前建筑业生产方式、组织方式和管理方式比较落后,需要我们承担起提升行业管理水平的责任。

《方案》明确了项目负责人质量终身责任制,并将其贯穿于建筑生命周期。工程开工前,五方负责人必须签署质量终身责任承诺书,工程竣工后设置永久性标牌,载明勘察、设计、施工、建设、监理五方单位和项目负责人的信息。值得注意的是,质量终身责任制将首次落实到具体责任人。《方案》还提出建立项目负责人质量终身责任信息档案,并在竣工验收后移交城建档案管理部门统一管理保存。同时,对检查发现项目负责人履责不到位的,按规定给予罚款、停止执业、吊销执业资格证书等行政处罚和相应行政处分,并在建筑市场监管与诚信信息平台上予以公布。

而在此之前的《建筑工程五方责任主体项目负责人质量终身责任追究暂行办法》已经明确,建筑工程的具体责任人为勘察项目负责人、设计项目负责人、施工项目经理、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以及总监理工程师。

《行动计划》重申,要推动落实企业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全面实行工程质量终身责任书面承诺制、永久性标牌制度和信息档案制度,督促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五方主体项目负责人落实质量终身责任。

除此之外,《方案》要求加快建筑市场诚信体系建设。在2014年底前,具备一定条件的8个省、直辖市完成本地区工程建设企业、注册人员、工程项目、诚信信息等基础数据库建设,2015年6月底前再完成10个省、直辖市,2015年底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完成省级建筑市场和工程质量安全监管一体化工作平台建设。实现全国建筑市场“数据一个库、监管一张网、管理一条线”的信息化监管目标。

《行动计划》也指出,要贯彻落实《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加快建立质量安全征信体系。推进企业质量信用信息公开和信用分级分类管理,加快建立质量失信“黑名单”制度。

本站申明:网友阅读本站内容,视为认同本站协议,协议详情请点击查看
标签:建筑工程质量质量发展纲要“军令状”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