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2023建筑行业十大评选

超万名行业内专业人士实名投票

秉持客观原则的非商业化评选

莫开伟:城市短命建筑是经济发展之害

莫开伟

当前“建筑短命”正成为城市的“通病”。不少城市拆除的都是上世纪80年代的建筑,建筑平均寿命只维持25-30年,与欧美等国家上百年寿命的建筑物相比,实在过于短命。

从资金的投入方式看,城市建筑既有政府的财政投入,也有企业以及开发商的投资,不管投资来源如何,消耗的都是社会国民财富。这些钱若转变成“短命建筑”,一方面,消耗了大量社会资源,造成社会财富严重浪费,加剧环境污染;另一方面,低劣建筑给民众带来生活不便和痛苦,甚至造成生命财产的损害。据统计,短命和重复建设使我国创造了两项世界第一——消耗了全球最多水泥和钢材,生产出了全球最多建筑垃圾——每年高达4亿吨,建筑垃圾数量已占垃圾总量30%-40%。“七五”到“九五”期间,我国投资决策失误率在30%左右,资金浪费及经济损失大约在4000亿-5000亿元,西方发达国家却只有5%左右。按照全社会投资成功率70%计算,每年因决策失误而造成的损失在1200亿元。在当前人均社会财富并不富裕的中国,应提倡节约,把钱花在“刀刃上”。而“短命建筑”却与当前中国经济现实严重相悖,没有使社会资金发挥最大效用和创造更多社会财富,反而降低了民众生活幸福指数。

从城市建筑的拆除原因看,有些因城市规划缺乏远见,或者当地政府部门好大喜功,加剧大拆大建现象,也诱发了“短命建筑”;有些工程项目施工方为牟取利润,偷工减料导致建筑质量低劣,出现“楼歪歪”而导致被迫拆除。不管“短命建筑”因何产生和拆除,这其中都存在许多社会问题。据报道,工程建筑领域是腐败的重灾区,截至2012年3月底,全国共查处工程建设领域违纪违法案件21766件,其中涉及招标投标环节的3305件,占15.2%;全国已落马官员近半涉事建筑工程。“竖起一座座城市,倒下一批批干部”,腐败与建筑“勾结”,发酵并酿造了大量“豆腐渣建筑”,也催生出了“短命官员”,诱发了社会财富分配不公,更会激化民众“仇富”心态和对社会的不满情绪,对凝聚全社会力量实现经济腾飞产生严重阻力。

从城市建筑对历史文化的传承上看,规划科学严谨、建筑风格别具一致的城市,能够形成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而短命建筑不仅使城市无法形成特有风格,更会把城市变成千篇一律的钢筋水泥“森林”,缺乏生气和活力,加剧了城市历史文化断层。云南省委书记秦光荣不久前在昆明城市规划建设调研座谈会上对乱拆乱建进行了“狠批”,指出昆明过去采取的大拆大建的开发方式,致使许多积淀丰富人文信息的历史街区被拆除,对昆明历史文化是一种毁灭性打击。

因此,提高城市建筑寿命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应引起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绝不可等闲视之。当前,应从三方面着手彻底医除“短命建筑”病根:一是矫正各级地方政府领导病态政绩观,实现城市建设决策的程序化和民主化;抑制“一任市长一个规划”的城市建筑现象泛滥;让地方政府领导树立起城市发展的法治意识和长远意识,从根本上抑制“权力建筑”和“权力拆除”的随意性。二是推进城市建筑规划立法,强化法制监管,对重大工程随意拆建造成严重浪费的进行严肃问责,从而使城市建筑尽快走向法治化轨道。三是建立惩治建筑领域腐败的长效机制,形成民众、纪检监察、财政审计、社会团体等全方位的社会监督,加强对城市建筑事前、事中、事后的全程监督,消除监管盲区,彻底根治建筑领域腐败问题,推动中国经济发展。

本站申明:网友阅读本站内容,视为认同本站协议,协议详情请点击查看
标签:短命建筑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