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群:虚拟实境设计将成为设计师的主要工作
来源:畅言网archcy 2014-08-20
我在中元国际的医疗建筑实践
毫无疑问,中国中元国际工程有限公司,在国内外的医疗建筑设计方面是领先的。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末,中国中元的前身机械工业部设计研究院就已经专门成立了专门的医疗建筑设计研究部门,由比利时留学回国的黄锡璆博士领衔,吸收国外先进的设计理念,结合国内实际情况,开展国内领先的设计和研究工作,佛山市人民医院,就是90年代初取得的累累硕果之一,作为对设计师的表彰,院方专门设置了黄锡璆博士的塑像,这在全世界也是绝无仅有的。这不仅仅是黄博士的荣耀,更是“中元设计”的渊源。
中国中元,在世界各地设计了四百余家医院,这些医院,都凝聚着中元人的智慧和心血,都是“中元设计”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
我十分欣赏中国北京协和医院的设计。在一个用地十分紧张的场地,成功布局这么一个功能复杂、规模庞大的医院,即要容纳特大规模的患者,又要适应城市交通的客观条件,确实是一个难题。法国???设计公司提交的建筑方案设计,获得了国际竞标一等奖,中国中元充分发挥了技术主导作用,结合中国实际进行了改进和深化,在规划、建筑、室内、景观等各方面都取得了杰出的成果,得到了使用单位的赞扬。
建筑是遗憾的艺术,很多人都这么说,我也赞同。最满意的设计总是在下一个。
我们设计的唐山妇幼保健医院,我满意。尽管不是综合性医院,也没有处在大城市,投资也受限制,但建筑设计功能布局合理,、实用,室内空间张弛有度。
我们设计的西藏藏医院,我满意。建筑设计、室内设计、景观设计都深深地根植于悠久的藏文化。“中元设计”的建筑群的色彩和造型,都充分体现了藏式建筑的特征;“中元设计”的医院大厅,专门设置了藏医药文化的唐卡图像藻井;“中元设计” 的藏医院景观,专门设置了藏医学创始人宇妥像及其供台,专门设置了顺时针方向的环道供求医者进行宗教活动。藏医学是人类医学史上的一颗明珠,尽管很多人不太了解,但在西藏人民的内心深处,藏医藏药是和神不可分割的,这种崇拜是发自心灵深处的。“‘中元设计’的藏医院,吸收了藏文明的精华,升华了藏医学文化,奠定了本医院作为世界藏医药中心的物理基础,还会对医疗效果产生实际的促进,对改善医患关系也将影响深远。”西藏藏医院院长??表示。
没有最满意,只有更满意。正如你所说的那样“中元国际目前是医疗建筑设计的尖端”,“中元设计”是基于30年的研究和实践获得的非凡成就。无论是医疗建筑功能模块方面的研究,还是具体医疗流程方面的研究,直到色彩、照明、噪声各方面的细节,都有一套成熟的体系,对于医疗建筑如何适应未来互联网的发展尤其是数字化医疗服务方面的研究,也是领先的。
关于数字化,我又不得不想到上世纪末美国就已经开始实施数字化地球计划,数字化、虚拟实境化将是互联网医疗的必然趋势。我们可以展望一下,通过互联网,求医者可以和医生进行“面对面”地交流,医生也能够感触到“活生生”的求医者,这些活动,都可以在前述的互联网虚拟实境经济体中实现,医疗建筑又是如何的形态呢?
建筑空间形态的潜意识研究
建筑的空间形态的潜意识研究,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有必要先讲一下建筑空间形态、潜意识这两个概念。
建筑空间形态,是一种物理化的形态,它占据物理空间,是相对固定的、不变的、静态的体积。形态是指一种态势、一种动势,即一定时间、环境条件下,人们操作、创造形式的过程。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未来的互联网虚拟实境经济体的建筑空间形态并不是由钢筋水泥构成的,而是由人的感觉(视觉、触觉、听觉、嗅觉)构成的数字化的虚拟空间,但它仍然是一种物理形态。
潜意识,是指人类心理活动中,不能认知或没有认知到的部分,是人们“已经发生但并未达到意识状态的心理活动过程”。
潜意识是由心理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提出,是指潜藏在我们一般意识底下的一股神秘力量,是相对于“意识”的一种思想。潜意识,也就是人类原本具备却忘了使用的能力,这种能力我们称为“潜力”,也就是存在但却未被开发与利用的能力。潜能的动力深藏在我们的深层意识当中,也就是我们的潜意识。
在弗洛伊德的心理学理论中,无意识、前意识和意识虽是三个不同层次,但又是相互联系的系统结构。弗洛伊德将这种结构作了一个比喻:无意识系统是一个门厅,各种心理冲动象许多个体,相互拥挤在一起。与门厅相连的第二个房间象一个接待室,意识就停留于此。门厅和接待室之间的门口有一个守卫,他检查着各种心理冲动,对于那些不赞同的冲动,他就不允许它们进入接待室。被允许进入了接待室的冲动,就进入了前意识的系统,一旦它们引起意识的注意,就成为意识。他将潜意识分为两种:“一种是潜伏的但能成为有意识的”潜意识——前意识,“另一种是被压抑的但不能用通常的方法使之成为有意识的”潜意识——无意识。
但实际的潜意识,其实是意识的一部分,只不过,是被我们压抑或者隐藏起来的那部分意识,所以,潜意识的特征,大小,主要受能力、性格、成长环境等等条件因素限制的。
“事事留心皆学问”,你要大脑更聪明,更有智慧,更富于创造性,更符合现实性,就必须给潜意识输送更多的相关信息。对于一个追求卓越的人来说,必须不断地学习新的东西,给潜意识输进更多的基本常识知识、专业知识、成功知识以及相关的最新信息。
珍惜原来潜意识中的积极因素,并不断输入新的有利于积极成功的信息资料,使积极成功心态占据统治地位,成为最具优势的潜意识,甚至成为支配我们行为的直觉习惯和超感。
对一切消极失败心态信息进行控制,不要让它们随便进入我们的潜意识中。遇到消极思想信息时,可采取两个办法加以控制:
一是立即抑制它,回避它不要让它们污染你的大脑思想。对过去无意中吸收的消极失败潜意识,永远不要提起它,让它遗忘,让它沉入潜意识的海底。
二是进行批判分析,化腐朽为神奇。用成功积极的心态对失败消极的心态进行分析批判,化害为利,让失败消极的潜意识象毒草转化成肥料一样变成有益于成功卓越的思想意识。
潜意识蕴藏着我们一生有意无意、感知认知的信息,又能自动地排列组合分类,并产生一些新意念。所以我们可以给它指令,把我们成功的梦想,所碰到的难题化成清晰的指令经由意识转到潜意识中,然后放松自己等待它的答案。
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苦思冥想某一设计,结果却在梦中,或是在早晨醒来,或在洗澡时,或在玩耍时……突然蹦出了答案或灵感。所以我们要随时准备纸和笔,记下突然而来的灵感。我就是这样做的,一旦灵感从潜意识中来,便立刻记下来,以前必须准备纸和笔现,代智能手机的出现,在手机上画草图做记录就更方便了。
举一个有意思的案例。是2004年?月,我和4岁的儿子玩耍,这个玩具你可能见过的,是宜家的,当时的售价应该没有这么贵的。
作为一个4岁的孩子,他有力量把玩具来回翻转着玩,看他把玩具竖过来的时候,我的心灵收到了强烈的震撼,来自于潜意识震撼!
看!那根红色的螺旋以及上面的珠子……
早在大学时期,我就一直幻想创造一种建筑物,使所有的居住者都能够公平地享受采光、通风、景观,这个玩具可以实现我的理想。我创造了一种新的建筑形式,“高架立体建筑物”,中国发明专利200410033851.2。就是这个玩耍中的潜意识的爆发,获得了中国发明专利授权。更有意思的是,几年后的2010年上海世博会荷兰国家馆建筑物,就是这样的:一个螺旋形的空间支架,空间支架的四周空间及表面布置有房屋单元。先写到这里,这周继续写,可能还需要1-2周时间,文字,图片都需要。
作者简介:
王群,中国中元国际工程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中国湖南大学工学学士,英国皇家艺术和设计学院访问学者,意大利意迪尔设计研究院访问学者,加拿大圣泰尼艺术和设计学院访问学者,中国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系实习基地指导老师。
从业27年,先后在中国、英国、意大利、美国、加拿大从事设计研究和工作,先后在国内外知名研究所、大学、设计公司、工程公司任职,从事规划、景观、建筑、室内等领域的工程设计和研究工作,组织和管理中国、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比利时等不同文化背景的建筑师、设计师和工程师共同工作,协调和管理国内外设计单位的联合设计,主持了数百个项目的设计与服务。着重空间形态的潜意识研究,擅长形的学性与重组,善长引领国际化的设计团队进行创造性的工作。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