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2023建筑行业十大评选

超万名行业内专业人士实名投票

秉持客观原则的非商业化评选

郝琳:“绿见十书”之“设计长思”

——Sustaining a Sustainable Design

设计长思 Sustaining a Sustainable Design

“好的设计应当是可持续的”是一个最基本的未来都市与建筑的命题。

今日全球和中国所处的环境、社会和民生正处于巨大的变化之中。以提升设计整合和设计力量重新思考都市拓展、新镇建设、乡野规划,关乎着社会发展、生活福祉、环境保育、产业建构、资本运作、文化维度等一系列问题。

传统上,好建筑被维特鲁威定义为实用、坚固、美观,这样的标准是建筑最为基础的要义。对于今天的城市与建筑问题,涉及的复杂与规模性,似乎已经瘫痪了有效的设计策略,也愈见拓展维特鲁威定义的意义。在中国数以万计的村落快速消亡、几亿中国人口将面对城市化、区域文化被倒模式的都市发展和更新消湮。国际上,大概55亿的人口在本世纪中叶将生活在大都市中,每年产生330亿吨的垃圾……

谈及未来,看待变化和相应的策略,我们可以思考所谓“将来的过去”这样的概念,也就是未来的世界如何看待我们今日的设计与营建。今日的设计当然需要考虑明日的困局,无论是快速和大规模的城市化发展、城市人口的爆增、环境持续恶化、全球化、产业转变等问题都跟涉及绿色的生态环保措施,以及更为广阔的与可持续发展相关的社会和经济议题相关。这个现在进行的“过去”需要整合未来的框架,建筑师不但应该担负建设城市的责任,更应该籍由空间的规划与塑造拓展社会领导力和变革的价值。

我猜想“将来的过去”看中“匠艺”(mindcraft)的传承。匠艺与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源于在地的自然、历史和文化,具有释疑的力量、成就和认同感、创作与传承的愉悦,以及培育仁爱与自尊之心。新世代的每个人都是匠艺的工匠,从素材入手,掌握着知识、手艺和技巧,而重获对生产方式的控制和价值态度取向,比如编织、建造、烹饪、园艺,乃至烘烤面包等等。匠艺拒绝短视而注重长效、注重多样性、尊重个体、倡导热情和参与。匠艺的设计在建筑上对各种原材料进行加工处理,平衡了自然、技艺与经济精俭上的合理性。

我猜想“将来的过去”看中“自然”的保育。与心艺密切关联的是自然。在英文中有”文化地景”的用语(cultural landscape);在中文里,我们常说"风土”。特殊纬度、气候条件下的生活方式和都市建筑形式及设计细节之间相互作用。以守护地域风土的态度,受惠于自然的给与,表达对生态系的惜护之情,并借以自然展开创造力,我想才是重现自然伟大想象力的都市和建筑吧。将环保的“新”思和匠意渗透到未来城乡改造的运动中,在产业、就业、安居、技艺传承以及风土景观维护等方面呈现深度的思考,我认为是对应未来的重大议题。自然不一定是表象的自然。从环境创建的角度看,都市设计的最重要的发展领域之一是企图加深了解自然、微气候与建成环境之间的密切关联。与被动设计密切关联的都市微气候研究需要纳入互动设计程序,确保通风环境、日照、采光、舒适度等因素与都市规划和建筑的形态密切关联。这是一个综合若干人与环境因素的问题,并非是单一的科学论证和碳排放问题。若干的研究表明,区域的物理形态愈为多样,我们愈会得到令人愉悦和舒适的环境。也就是说,整齐划一的新市镇建设和缺乏空间多样性的速食面架构是错误的。我们可以作出这样的想象——未来世代的都市中无数微观的个体编织成生态的网络,大量种植不同类型的生物群落,如野生花草、树丛、水花园、生物沼池、甚至是种植当地水果和蔬菜,沿街种植树木和植被,提供多种类型和尺度的户外空间,共享的中央公园、空中走廊,半私密的绿色屋顶和庭院,以及相关联的假日市场、街区活动、商业创意,这不是一幅繁荣而环保的都市景观吗?花园城市和田园城市转变为城市花园和城市田园,这样逐步建立起来的社区使人感受自然,并重新创造自然景观散发的感觉和生活样式。

我猜想“将来的过去”看中“产业”的变革。要推行面向可持续发展的变化绝非易事。可持续都市与建筑挑战传统的规划建筑方法,采用创新设计和环保技艺,将产业的推动和生活方式关联在一起,通过对环境更为负责的方法设计产品和经营模式,建造提高可持续性和能源资源效益的高素质主流营造,同时增强实用性、精俭、健康和舒适。实际上,注重心艺与自然的设计创新更是基于社会创新的后工业时代的产业革命。

我猜想“将来的过去”看中“人的生活”这回事。在未来的社会中,人的空间和社区会更有特别的价值。社区的设计与策划是从事意念加工的工作,其价值取向是以人为本的,希望回应变革社会中“谁是发展的主体”、“谁是发展的受益者”这类的根本问题。无论是哪个世代的设计,我认为,设计之道的永续目标是在于把小民市井生活、人文雅致和自然哲学升华为日常的氛围。未来的设计应当为包容和集聚这样的共识和力量而持续地努力。

可持续发展正在深入地引发低碳城乡和社会社区转型的广泛讨论。在全球范围里,日益加强的对资源效益提升、绿色创新策略以及促进众多参与者共同建设多元及低风险的都市开发与更新计划的压力,要求我们的设计致力于树立长远价值和独特目标、成就永续城乡改造和创新计划的新点子、有效方法和培育创新的机制与过程。

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

郝琳,生于北京,清华大学学士、伯克利加大硕士、剑桥大学博士,现任Oval Partnership都市建筑事务所和Integer绿色智能事务所董事合伙人兼可持续设计总监。其主脑设计的建筑作品屡获国际和亚洲指标性建筑奖项,如RIBA英国皇家建筑师协会国际建筑奖、两度DFAA亚洲最具影响力设计奖、两度Perspective透视设计大奖总冠军奖、MIPIM都市更新设计奖、Bloomberg中国最佳住宅奖等。

相关文章:

郝琳:“绿见十书”之“末日、新年、建筑的新局”

本站申明:网友阅读本站内容,视为认同本站协议,协议详情请点击查看
标签:绿色建筑可持续郝琳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