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亮:建筑界的“牛粪之美”
来源:畅言网archcy 转载自:北京中联环建文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2012-03-19
亚里士多德把“形式”看作决定事物的本质。鸟之所以能飞是因为它有翅膀,鱼所以能游是因为它有鱼鳍,野兽所以善于奔跑是因为它有四条强有力的腿。显然在古典时期,形式决定了功能。由此古人对美的追求表现在对形式原则的不断摸索中。古希腊对美的探索正是从对象的感性形式上的特征出发的。以此角度来看牛粪,牛粪之所以不招人爱主要是因为它不招人喜爱的样子,而且不但牛粪全然无美可言,甚至连“样子”象牛粪的东西全都受到牵连。
德国建筑师格罗皮乌斯设计作品
19世纪进化论提出生物形态上的进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建筑师萨利文受到“用进废退”学说的启发,提出“形式追随功能”。他认为“不仅是形式表现了功能,更主要的是功能创造了或组织了它的形式。”功能主义者认为外观形式所表现出来的美必定来自功能,而不是来自外加的艺术。这种观念的变迁是人类社会认识水平提高的反映,是人类从模仿自然走向自我创造的表现。而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人们也发现了牛粪许多功能,比如建沼气池,生产有机肥,生产双孢菇,养蚯蚓等。这些发现大大改变牛粪在人们心中的形象,使其变得可爱起来,甚至有人将其做成卡通形象。
事实上,这种美是建立在实用基础之上的功能美。这一转变恰好类似我们对建筑美认知过程:古人对建筑美的追求表现在对形式原则的不断摸索中,作为形式美的法则的多样统一、对称、均衡、比例、节奏等也是自然界中的普遍规律,自然界正是一个充满对立统一的和谐整体。所以人们在这一时期对形式美法则的探索实质既是对自然界秩序和规律的总结,这种形式美的实质是对事物规律的认识反映。而到了19世纪出现的功能主义对功能的表现主要指的是实用功能,即美的形式应该反应建筑内部实用功能。美国建筑师赖特说:“就有机建筑来说,我的意思是指一种自内而外发展的建筑,它与其存在的条件相一致,而不是从外部形成那种建筑”。德国建筑师格罗皮乌斯认为应该从建筑的材料和结构等建筑内部因素去发现美的形式。法国美学家保罗·苏里奥在《合理美》一书中指出:一种产品的形式只要明显表现了它的功能就是美。其子E·苏里奥认为,如汽车、飞机、拦河大坝这些现代技术产品的美,正是技术本身合理性的自然流露。
但是由于强调实用功能的作用导致一切与实用功能无关的形象都不存在了,建筑形象千篇一律,枯燥乏味,招致人们的诟病。现代主义建筑认为建筑美来源于功能,而由于对功能的理解过于狭隘而受到人们的质疑。事实上,建筑的功能美不单可以来自实用功能,亦可以来自于认知功能。
认知功能是如何带来美呢?让我们再回到牛粪之上。以人体装饰为例,有些原始部落认为身上涂抹牛粪是美的,因为只有有牛的人才能这么做,在这里牛粪是财富的象征。同样道理,有的民族喜欢用铁器作为美的装饰,也是社会的发展生产力的进步,铁器是财富和进步的象征。当人们从这些作品中读出这些社会信息时就能够产生一种肯定的快感,再随着时间的积累积淀成一种美感。值得一提的是,虽然不同的民族各自有自己的发展历程,形成自己的语言符号,但人类生产方式的发展却是相似的,所以对于外民族的建筑语言有时我们也能感受到其中的美来。
中国古代屋顶形式
生活在同一个时代、同一个地区的人们,拥有着共同的传统和共同的语言,自然在建筑上有自己的建筑语言。在他们的共同的建筑活动中,建筑要素构成了他们建筑语言的符号系统,如古罗马的柱式,中国的各种屋顶形式,这些符号系统传达信息的历史成果,就是一个民族和一个时代特有的建筑文化。把对此符号系统的研究作为理论基础,提出将建筑形式作为符号的代码,研究如何将各种功能要求转化成符号,作为表达意义的形式,并且研究其传递过程中各种环节的相互作用,这就是后现代主义了。
后现代主义之后呢?
由前文来看,人们由形式美转变到功能美,这个功能美首先来自对实用功能积淀产生的好感,而后进一步发现功能美还源于认知功能产生的好感。接下来,也许将要发现时来自展示功能的好感。
所谓展示,实质即是传递信息。在当下信息时代,人们乐于或者习惯接受大量信息,并以此为标准。以书本、报刊、音像制品为例,其形象不仅仅是其物质形态,同样也在于它们所表述的内容。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展示性的认知功能在人们的物质和文化生活中变得越来越重要,这也为突破形式的束缚提供了契机。牛粪的形象在当下应该有大的发展,牛粪之大美指日可待。
李亮 北京中联环建文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建筑师
作者简介:
李亮
1998--2003 国立华侨大学
2003--2005 福建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厦门分院
2005--2008 厦门大学
2008--2011 北京中联环建文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主要作品:
厦门一中规划及单体设计
厦门市双十中学规划及单体设计
山西省晋城市王莽岭书画写生基地
涿州博物馆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