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2023建筑行业十大评选

超万名行业内专业人士实名投票

秉持客观原则的非商业化评选

王大鹏:象形与形象

——漫谈当下建筑界的乱象

西方文艺复兴在建筑界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对古典柱式的发掘与运用,因为这些柱式不但象征着古典文化,而且蕴含着理性精神,这也成了新兴资产阶级对抗封建统治与宗教神权的有力“武器”。为什么西方现代建筑会另起炉灶而“抛弃”了这些柱式呢?我以为这是因为文艺复兴时资本主义刚刚萌芽,社会生产力发展与古代社会相比尚没有质的变化,就建筑来说,其无论设计思想还是建造手段与材料都与古代没有多大差别,所以古典柱式可谓“生逢其时”,而到了近现代时期,随着产业革命的兴起,生产力飞速发展,城市成了人们生活的中心,这时无论是普罗大众对建筑的认识与需求还是建筑自身的建造手段与材料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尽管古典柱式依旧蕴含着理性精神,而且产业革命兴起也依赖于理性觉醒,但此理性非彼理性也,在建筑中表现为机械力取代了人力与兽力,钢筋混凝土取代了石头木头,试想那些石头柱式依附在摩天大楼上或者把柱式直接放大成为摩天大楼会是什么情景呢?且不说建筑自身,就是与现代建筑匹配的雕塑也发生的变化。华裔建筑大师贝隶铭喜欢在建筑中摆放雕塑,他早年在费城设计的大厦中运用了一个古典的具象雕塑,他发现古典具象的雕塑与尺度超大、形体简洁的现代建筑放在一起显得很不协调,至此他设计的建筑摆放的雕塑都是抽象的,最为出名的是他和亨利摩尔合作的华盛顿美术馆东馆前的雕塑。 现代(抽象)取代古典(形象)的建筑设计与建造是工业化大生产社会的必然趋势,因为这是其自身特性所决定的,只是这在西方建筑演变中显得相对比较自然,其实他们在不同时期也有着各种风格与思潮相互对抗与修正。随着工业化大生产的推进,导致了城市生活和社会结构的改变,从而带来了新的社会思潮,引起审美的变化。先有威廉·莫里斯和约翰·拉斯金倡导的工艺美术运动,后有以亨利·凡·威尔德为代表人物的新工艺美术运动,他们对由于机械化、工业化大批量生产造成的设计水平下降感到痛恨,认为速成的工业产品外形简陋,做工粗糙,跟传统的美的原则背道而驰,他们主张从社会学和美学的角度去反对机器生产,鼓励大批艺术家参加手工艺创作,在艺术上重现了传统文化和田园牧歌式的情趣,这对西方现代建筑也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据说当莫里斯在1851年伦敦水晶宫世界博览会看到粗制滥造的建筑和工业产品时,他对工业化造成的丑陋结果感到震惊和极其厌恶,竟然放声大哭!现在来看这些运动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是西方古典主义与现代主义运动的有机衔接。反观我们当下的建筑设计处境,不光有着东西方之间巨大的文化差异,而且还存在着时间的严重错位,试想华盛顿、拿破仑复活看到今天西方的城市景观也一定“当惊世界殊”。当下我们一边使用着“苹果”系列产品,无间隙的接受着世界各方的讯息,但却喜闻乐见的观看着海量的戏说历史剧,在建筑设计上“斗拱”简直成了诺亚方舟,我们把它放大再放大,只是我们的彼岸到底在何方呢?

本人参与设计过一个地级城市的博物馆,中间过程去给当地领导汇报,满满一屋子领导啊。大领导开场白高屋建瓴的说:你们要把博物馆设计成如同“鸟巢”那样的建筑,将来建成后要吸引全国各地的人来参观。还没有开始汇报我就崩溃绝望了,就是我成为冠希哥芙蓉姐的合体也没有这个能耐啊,再说这位领导眼下是当地的老大,可他能做到建筑落成让国家元首来剪彩并且在央视长期作为背景循环播放吗?我再三淡定情绪后开始汇报,我们设计前对“当地文化”进行了突击“挖掘”,提交了不同方向的几个方案,其中一个方案以湖边静卧的“石头”为意象,另一个以当地盛产的“莲花”为意象。我的介绍刚结束,领导们很亢奋,纷纷发言,其中一个说你们创意真不赖,不过还不到位,齐白石是我们市的人,他画的虾子最有名,你们能不能把建筑设计成几只“虾”的样子?还有一个说你们设计的“莲花”只有五瓣,我们这里盛产莲花是不假,可我们的市花是菊花,你们能不能把建筑设计成一朵“菊花”……听到这里我如遭大棒,眼前金星乱冒,犹如万朵雏菊绽放,也算应了那句“画虎不成反类犬”,报应啊……

古代建筑中“斗拱

我的一位不做建筑设计的朋友曾经对我说“如果把蚂蚁放大一万倍,那蚂蚁将不再是蚂蚁而是恐龙”,他弦外之音我当然明白,无奈我们设计中硬是要把蚂蚁似的“玉琮”、“斗拱”放大设计成摩天大楼,因为我们有文化“撑腰”,于似乎满大街可见如“恐龙”般的建筑粗体横陈,如果这就是我们的传统文化,那还是断绝的好。如何设计建筑,如何用建筑传达美的确很难,而如何恰如其分的评论一个建筑也不易,媒体上有人给出了这样的解决方案:“用个体审美代替了群体审美,如此丑陋建筑的诞生估计还会延续,只能期待大众的眼光能最终化腐朽为神奇了”,我从来不怀疑“人民的眼睛”,但对这样的言论我还是存疑的,试想如果我们在各行各业都集十多亿人的啊“眼光”来决策攻坚,那我们还迷茫什么呢?

这篇关于“马桶圈”文章说实话,泛善可陈,只有一句话很经典,应该永远正确——“剩下的都将会由时间给出裁判”。

作者简介:

王大鹏,2001年毕业于武汉理工大学,曾就职于大连规划设计研究院,目前就职于杭州中联筑境建筑设计有限公司,任副总建筑师。参与或主持设计了浙江美术馆、南京博物院二期工程、湘潭城市规划馆及博物馆、杭州师范大学仓前校区等多项省市重点项目,多次荣获省部级和国家级奖项。工作之余,乐于读书,勤于涂写,发表文章若干篇。

本站申明:网友阅读本站内容,视为认同本站协议,协议详情请点击查看
标签:建筑界乱象象形形象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