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2023建筑行业十大评选

超万名行业内专业人士实名投票

秉持客观原则的非商业化评选

王新伊:穹顶之下 发展之上

30多年来,我都在京津冀生活。小时候,每年的寒暑假在河北和天津的老家度过;长大后,工作和家庭又都在北京。所以,当柴静《穹顶之下》刷爆朋友圈的时候,我特别能理解纪录片中所说的“中国第一、河北第二”的口号,华北地区所承担的环境污染的巨大压力我是深有体会(见图1)。作为一个城市规划师,面对纪录片中触目惊心的描述,我一直在思考,自己能做些什么。

图1a 华北地区环境污染压力巨大

图1b 华北地区环境污染压力巨大

从2014年初开始,规划行业接触到最为热点的一个词无外乎“京津冀一体化”(见图2)。城市环境问题越发严重,引发对京津冀地区发展的重新思考。

图2 京津冀一体化

2014年,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至重大国家战略。经济学家曹和平曾评论说:“到21世纪中叶,京津冀一体化将重现当年洛杉矶的崛起,这是一个世纪性的超级大国事件。”作为知识性区域的北京,在规划中将源源不断地向资源性区域河北和加工型区域天津进行产业与技术扩散。新的利好消息的提出,尤其为河北省产业园区的兴建提供了机遇。保定、廊坊、唐山、石家庄等地均被列为京津冀一体化受益颇大的城市。为此,人们期待很多。

在北京遭遇雾霾、住房、资源、人口等一系列问题的当下,京津冀一体化正在提速。北京的决策层为加速区域一体化,以都市圈模式对治理首都的各种“城市病”,提出北京需要加快产业转型,以创造更多的单位土地附加值。而北京“占地较大、有污染、效率不高”的产业向河北转移是“按照市场的规律”。

2010年首钢搬迁到河北唐山曹妃甸。如今北京动物园批发市场、四元桥汽配城、大红门批发市场等项目均有意搬迁;而廊坊、白沟、永清、固安等地也在不断抛出橄榄枝。2014年,北京首家外迁企业北京凌云建材化工有限公司落户邯郸,北京现代第四工厂落户沧州,石家庄正定新区、廊坊固安工业新区、沧州渤海新区、保定白沟新城等产业新城和园区纷纷上马。2014年河北的产业计划中,重污染产业的接收出现在5个城市和冀中南地区未来布局中,只有张家口、承德不侧重接收重污染产业。

这种产业承接布局一直有“未受益、先受害”的争议。现在,我们要重新开始考虑北京部分优质资源的转移,特别是创新型行业。如中关村、上地等科技工业园区,798文化创意园区等。未来高新技术服务领域包括社交网络、大数据,在制造业领域如3D打印。服务业高端化会出现新的业态,爆发出新的活力,将造就新一批创意型高新科技产业园区。这不是简单地把污染迁出北京,而是要利用河北天津地缘优势,建设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一代产业新城,同时将新兴互联网产业、物联网产业、生物医药产业、医疗健康产业、光电产业等一大批具有自主品牌的新兴产业引进扶持,创造培育自主创新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也利于培育小微企业的生态环境。

技术和观念的不断变革就是城市从批判走向建设的过程,是自我警醒和行为纠正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适当地拓宽我们的思维及服务的领域,做到先知先觉,避免陷入“囚徒困境”。 在2006年以前,产业园区的发展由政府占据绝对主导地位,但随着发展模式的不断创新及演化,“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改变将为产业园区的规划带来新的变革。

当前,无论是新建产业园区,还是现有产业园区,“二次创业”都面临战略转型和升级。针对建设用地稀缺,创新性小型园区业态如天安数码城、联东U谷等不断涌现(见图3,4)。园区产业也在“瘦身”、“增高”,产业定位的精准和差异化是未来园区最核心的竞争力。城镇化的进程推动产业园区走向综合城区;产城融合的理念推动产业新城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更为完善;智慧与生态成为新标准、新亮点,园区对建筑、环境、服务和管理要求越来越高。


图3 联东U谷上海嘉定产业中心


图4 联东U谷北京金桥产业园

加强新型园区的顶层设计系统,从产业生态体系、城市规划体系到园区建设控制体系无不加大对空间场所、智力资源、基础设施、生态技术、建筑适应性、智慧管理等多方面考虑,对城市规划人员提出了更为综合的要求。产业园区的变革和升级不仅为京津冀一体化的实施开展带来更大的发展机遇,同时这种改变将对华北地区的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

现在的我,对环境变化非常关注。作为一个准妈妈,准备迎接着新的人生角色转变。当我第一次在B超影像里看到孩子那小小的身体,听到他的胎心跳动,我能感受到与生俱来护犊之情。我希望,未来的城市环境能让孩子健康的成长。

人永远都是问题的核心。接纳批判,从批判走向建设最重要。 

作者简介:王新伊,洲联集团城市发展研究中心设计师,国家注册城市规划师  

本站申明:网友阅读本站内容,视为认同本站协议,协议详情请点击查看
标签:发展穹顶之下之上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