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岩:梦想的形状不规则 ——大数据时代的中国BIM 先行者
来源:网友维生素投稿 2016-11-03
建筑师是一个身披光环的职业,他们肩扛着“造广厦千万间,大辟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古典使命,同时也扮演者空间属性与性格的建构者,建筑师将人类的美学成果、工程技术、乃至想象力综合应用造就生活空间与灵魂家园。不夸张地说,建筑的形态是一个时代文明的特征,古罗马竞技场的野性至今弥漫在欧洲上空,金字塔是古埃及王权的象征也是他们对于死后世界的想象,紫禁城里皇帝的影子在阳光充足的午后仍印在养心殿的窗棂上,而鸟巢、水立方以及央视大楼和国家大剧院正在向世界诉说着北京走向现代文明的渴望,这一切的一切,凝聚着从古至今、从西到东无数建筑师的智慧与生命力,他们留下的是一个个奇迹,建造的不仅仅是房子,更有我们每个人的人格,往大了说是建构人间秩序,影响着我们每个人一生的浮与沉。
在21世纪的今天,作为一个建筑师是幸运的,因为历史留给我们一个宝库,我们可以随时随地将宝库中的宝贝拿来为我所用,同时作为一个建筑师也是痛苦的,因为在前人的阴影下,要在建筑史上写下自己的名字已经是难上加难,此外,建筑的复杂化与现代化导致了分工的细化,无论是工程技术还是建筑美学的突破都面临前所未有的难度。作为一个不甘平庸的年轻设计师,宋岩像一个游泳健儿,舞蹈于这深邃而广阔的建筑学海洋之中,向着太阳升起的方向,奋力地划着水。宋岩是一个敏锐而富于勇气的年轻设计师,很多时候,在建筑圈内,年轻意味着稚嫩,资历浅,但是宋岩却凭借着出色的天分以及BIM 这个新系统,早早地在他的领域内成为领先者。
梦想的滋味有点甜
宋岩出生在哈尔滨的一个建筑世家,从小宋岩就耳濡目染地受到父亲的影响,在父亲的敲敲打打的声音中,看到一块块木头神奇地变成了一件件漂亮的家具,这种制造的过程令他欣喜也令他好奇,那些线条、颜色与结构慢慢地扎在了宋岩幼小的心灵当中,父亲曾经花几个星期的时间给童年的宋岩制作了一个精巧的建筑模型,这成为他后来成长为一个优秀建筑师的一个启蒙。宋岩曾经用去无数个午后时光,专注地盯着那个模型,将建筑师的梦想在心中慢慢加温,后来,在考大学的时候,宋岩毫不犹疑地报考了建筑系,他似乎从来没有想过除了建筑自己还想干什么。
在大学三年级的时候,宋岩就成立了自己的建筑设计公司,在老师的提携下接到了自己平生的第一个项目,宋岩集合了宿舍里的兄弟们一起,快刀斩乱麻般的把那个项目轻松而写意地完成了,如愿地拿到了三十几万的设计费,宋岩说:“ 我记得当时给的是现金,我用一个大黑塑料袋装着,为了平复极度兴奋的情绪,都没坐车,拎着袋子徒步走回了宿舍,那时候也没有手机,一进宿舍楼就扯着嗓子喊:兄弟们分钱了,那天大家都喝醉了,自信心瞬间爆表,那时候我感到梦想的味道有点甜。大学还没有毕业,我就已经开上奥迪了。”
大学毕业后,宋岩顺理成章地进入了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这是中国最好建筑设计单位,几乎中国所有的代表性建筑作品都与之相关。基础扎实、为人友善的宋岩在这里开始了他真正的职业生涯,但是一个建筑师的成长路程是十分漫长的, 用宋岩的话说“ 干建筑设计20年才算出徒。” 当然,那只是一般而言的规律而已,在任何领域,真正富有才华的人都是在这规律之外的,他们需要的是一个机会而已。
对于宋岩而言,七年前,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出现了, 一个美国设计师来到中国,就BIM 这个国际上正在迅速成熟起来的建筑设计革命性技术进行了一次精彩的讲座。宋岩敏锐地意识到,一场建筑设计的巨大变革即将来临,经过深思熟虑,宋岩决定压上未来的十年,专注于BIM 的推广与应用。宋岩说:“在2007 那个时间点上,绝大多数的中国建筑师与建筑设计机构对于BIM 都心怀疑虑,在他们看来那是一个非常遥远的事,也许在有生之年都无法看到它成为一个成熟的、能够广泛应用的技术,不是因为它不好, 而是因为它太好,所以对于我们这个对建筑要求不高的国家似乎有些杀鸡用牛刀的过犹不及。从文化的根源上来讲,中国是保守的,即便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我们接受新事物的态度仍然不够积极,因为我们害怕,我们缺乏自信,我们害怕的是我们所熟悉的事物在那些具有革命性和创新性的事物面前败下阵来,结果是掌握老技术的人也因为跟不上脚步而被淘汰,当既有的格局被冲散、重组,利益的格局也必然随之调整,所以无论是文化保守主义还是技术保守主义都强烈地保护自己的领地。然而,历史早已经无数次证明,保守主义在这个全球化的体系中只能成为最终的失败者。能够看到时间左右的人必将左右时间,这是我的信条,以远见卓识的胸怀和勇气去拥抱能够给我们带来价值的新事物,才能让自己乃至这个世界变得生机勃勃。一个全体苟且偷安的社会必定是死气沉沉的,我辈中人不愿意去过那种按部就班的生活。我们是被浪漫的英雄主义引领和造就的一代人,今天的中国也已经为我们提供了这种浪漫英雄主义生长的土壤,我们不想辜负这个时代。”
宋岩就BIM 的应用举了一个例子,他曾经做过一个旧楼改造项目,那栋楼有20多层高,已经有30 几年,当年的设计图纸和施工图纸早已经不知去向,宋岩之前的团队进驻现场,完成了一个细致的测绘,并据此绘制了施工图纸,宋岩介入之后,应用BIM 对该图纸进行评估,发现了20000多个错误,对于传统图纸而言,这是一个正常的错误率,在施工过程中纠正这些错误是需要付出代价的,按照平均一百块一个,这张图纸造成的浪费就达到200万。BIM可以将这个图纸的错误数控制在50个内,把错误成本从200万降到5000块,因为它提供的是一个全息的建筑模型,可以细到一个螺丝、一个抓点。
逐梦的道路很颠簸
在选择了BIM 的那一刻,就已经注定了走上一条不平坦的道路。宋岩说:“ 让一个新技术被市场接受,具备说服力最好的途径就是成功案例,通过成功案例人们能够真切地了解它的价值,但是每一个建筑成本都是高昂的,说服甲方来吃第一个螃蟹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北京的奥运会场馆建设成了BIM 应用在中国最精彩的亮相,在鸟巢的设计和施工中,BIM 得到了大量的应用,鸟巢是一个工程技术极端复杂的项目,用传统方法解决的难度非常大,在这个项目中,BIM 显示了它的优势,工程的成功很深刻地触动了建筑界。但是鸟巢的设计是外国设计师完成的,施工的关键技术掌控在外国人手里,要价非常高,中国必须有大量的设计师熟练地掌握这个新技术才能把这个成本降下来,才能让这个技术得到普遍性的应用。所以我们还是需要本土设计师的BIM 作品。”
历经长时间的奔走游说,宋岩终于迎来了第一个BIM 项目,是位于北京工体北路三里屯地区的世贸工三综合体,这是一个让他备受煎熬也倍感自豪的项目,宋岩背着电脑和一个简单的行李包,兴冲冲地一头扎进了办公室,“在长达一年的时间里,我是不知道外边是白天还是黑天的,进入了一种极度疲惫也极度亢奋的状态,饿了就吃碗泡面、困极了就拿椅子拼起来眯一会,电话铃声一响就马上爬起来,因为这是一个新技术的应用,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很多环节都是摸着石头过河,与我们配合的各个环节都需要磨合,而最终问题都会反馈我这里逐一解决,经常是几十件事同时压过来,让人有窒息的感觉。” 在长时间的高强度工作和压力之下,宋岩开始变得忧郁、自闭而狂躁,“ 当时的状态是,大家都觉得我是一个疯子,在干一件非常不理性的事情,不可能完成,也没有价值,不仅仅会把自己搭上还会拖着别人跟着下水,我觉得自己被孤立了,走到哪都被怀疑的眼光盯着,一转身就有人在窃窃私语,我几乎已经无法跟别人沟通,整天都不说一句话,整个人被一种莫名其妙的东西给填满了,完全透不过气。”于是,在某个契机的引导下,宋岩消失了。家人对于宋岩的状态非常担忧,在项目接近尾声的时候,宋岩的女朋友从哈尔滨赶来看望他,衣衫褴褛、神情疲惫的宋岩在机场见到女友的一刻,突然泪奔了,两个人相拥而泣,用宋岩的话说那真是嚎啕大哭,引得路人纷纷侧目。流过眼泪,宋岩感到了一丝轻松,他对女友说:咱们走吧。女友问:去哪?宋岩拉着女友的手来到了售票处,最近的航班飞往凤凰,宋岩买了两张票,把手机关掉扔进了垃圾桶,登上了去凤凰古城的飞机。在凤凰古城,两个人住了二十天,什么也没干,没出去吃,也没出去玩,就是每天坐在院子里发呆,时间真是疗伤的良药,二十天后, 宋岩满血复活,自信的笑容回到了他的脸上、他又开始给身边的人讲段子了。
世贸工三综合体的项目完成了,收获大大超过预期,无论是工期还是成本和建筑品质都因为宋岩主持的的BIM 应用都被甲方点了大大的一个赞。宋岩自己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同时开始接受赞许目光的注视。项目开始纷至沓来。很快,宋岩签下了成都青羊总部基地主楼的项目,和上次一样,宋岩又一次扎进了办公室,这个项目进展的相对顺利很多,但依然煎熬。此时的宋岩自信心已经再度达到峰值,辛苦是身体上的,而充实感是内心的。人们给予宋岩的信任和配合也跟从前不一样了,在大家眼中,他已经是BIM 领域的权威。宋岩说:“同时起步做BIM 的全国其实不少,我身边就有好几十个,但是大多数没有坚持下来,很多人中途放弃了,有的回到了CAD,还有更严重的干脆放弃了建筑设计,转行了,他们是彻底被伤着了,其实我也受伤,有段时间只要有人跟我在非工作场合提BIM 我就急,我说别跟我聊BIM,除此之外聊啥都行,这种情绪在前几年会反复出现,但是即便是最黑暗最寒冷的时候,我也没想过放弃,也不是我非要通过BIM 去赚多少钱,去赢得什么,而是因为黑暗和明亮、寒冷和炙热都是对等的,每个黑暗时期过后,都有积累和收获,我怀疑过自己,但从未怀疑过BIM”。
BIM 是一个庞大的、完整的体系,用宋岩的话说是一种建筑全生命周期的应用。“我们一个项目至少跟进五年,从设计开始,到出施工图纸,项目完成后还要协助建筑的使用维护、维修以及物业服务,甚至到若干年后建筑的拆除都考虑在内。除开新建筑,旧楼的修缮、迁移也大有用武之地”世博会的某馆的整体搬迁就是宋岩用BIM为其服务的。
BIM进入快车道
如此这般地折腾了七年,历经了数十个项目的锤炼,宋岩和一起坚持BIM 的同行伙伴们迎来了春天。在中国,多个地区已经出台了BIM 标准,把它列入项目竞标的硬指标当中。北京的BIM 标准也呼之欲出,宋岩参与了这个标准的制定。几乎所有的设计院都已经成立了BIM 中心,中国建筑、万达、万科、绿城这样的大型建筑企业也都成立了BIM 项目部,BIM 的应用可以说已经大面积的铺开,经历了羊肠小道的蜿蜒与颠簸,终于来到了高速快车道。在这个阶段,宋岩以及同时期起步的这些BIM 先行者们开始在更高的层面上体现价值,在技术革新这件事上,领先一步就是决胜先机,后来者总是弯路走的少,能够与领先者快速接近,但却注定是难以超越的。
一个伟大技术的诞生往往会深刻地改变一个行业、甚至推动整个社会的进步。宋岩说:“蒸汽机的发明让人们造出了轮船,于是跨洋贸易兴起,整个世界的格局因此而改变,BIM 引发的变革也将是深远的,有些我们今天可能看不到,但在可见的未来,BIM 肯定会大幅节约建筑的时间成本、材料成本、人力成本, 那些形状不规则的异形建筑也会因为BIM 应用而从设计图纸上走进现实世界,建筑因此而不再程式化、同质化,有个性的建筑会越来越多,建筑美学会因为其可实现而变得更加丰满。同时BIM 的可见与可控性能够堵住很多工程与管理方面的漏洞,使建筑的质量更加可靠,当然,这也会影响在旧秩序下一些靠建筑业灰色地带而大发其财者的利益,但毫无疑问这就是进步的意义所在。进一步说,BIM 跨越建筑业,促进行业间的整合与合作,模糊传统的行业边界,让一切运行得更加流畅,比如智能家居、智能城市、大数据营销。BIM 是Bui ldingInformat ion Model ing 的缩写,信息的对位与共享必然是未来世界一体化的趋势。”如今,BIM 已经上升为国家高度的战略,放眼中国,如果得到全面的应用后产生的价值将是无法估量的。
会抬头看天、也知道低头看路,有浪漫飘渺的梦想,也有具体的目标和路线,宋岩团结了一批这样的年轻人共同创立了两个公司,这群年轻人有的是豪情壮志、有的是热血,他们要做这个老大中国重生为少年中国进程中的战士,他们一起看到了时间的左右,也必将左右时间。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