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2023建筑行业十大评选

超万名行业内专业人士实名投票

秉持客观原则的非商业化评选

张嘉玥:青年建筑师要成为有能力、有勇气、有温度的践行者

张嘉玥

中建西北院规划景观与建筑装饰工程设计研究院

主创建筑师 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

张嘉玥,毕业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专业。2019年入职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现任规划与建筑装饰工程设计研究院主创建筑师。发表期刊论文4篇,参编课题研究1项。参与设计的工程项目荣获中建西北院优秀设计一等奖、优秀设计二等奖、优秀工程二等奖等。


问: “城市更新”一直以来备受行业关注,您认为如何使建筑成为人民群众高品质的生活空间?在推进具体项目实施过程中,如何平衡历史文化传承与现代功能需求?您有哪些创新性思考或实践建议?

答:我所在的部门专注于城市更新,项目涵盖了历史街区、工业遗址、老旧小区及单体建筑改造等类型。采用以设计为主导的“大设计”模式。打破专业壁垒,整合规划、建筑、景观等多领域进行一体化设计,提供全周期服务,力求实现功能、美学与社会效益的多维平衡。

由于这些项目独特的历史背景、现状问题、使用需求、复杂产权关系、深厚文化价值及严格改造限制,几乎没有完全可复制的模板。改造中常面临新旧规范冲突、历史构造与现代技术衔接等难题,决策过程充满争论与权衡,也暗藏机遇与挑战。

作为西安人熟知的地标,钟楼书店承载着城市的集体记忆。 改造中,我们保留其历史风貌,选用米色干挂石材、真石漆等朴素材质传递历史厚重感,通过玻璃橱窗、苏式浮雕、和平鸽等装饰元素的 “符号转译”,赋予建筑文化内涵与记忆唤醒功能,延续文化信息;同时运用创新技术提升现代功能,借助局部下沉空间、隐蔽式管道系统,以及将书架柜体与设备结合,优化空间比例,满足当代书店使用需求。

城市更新的核心在于“尊重本源,创新表达”。即在理解并尊重历史价值的基础上进行适应性再利用。设计需要考虑建筑在特定文化背景下的象征意义,通过不同的形态和布局传达特定的文化信息。在钟楼书店的改造中,正是践行了这一设计理念。

 

问:“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城乡建设工作的奋斗目标。作为新时代建筑师,您认为应通过哪些创新工作方法,将这一愿景转化为可触摸的建筑空间?

答: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建筑设计的根本遵循与“以人为本”准则的核心落点。在运城会展中心项目中,我们通过构建“生活-空间”翻译体系这一核心创新方法,将抽象的生活诉求精准转化为可感知的空间载体,最终使这一愿景成为市民可触摸、可感知、可融入的现实。

在“生活-空间”翻译体系的实践中,我们运用了文化符号的现代转译方法,通过捕捉市民对地域文化的情感认同,提炼运城凤凰文化与晋南建筑特征,将其抽象转化为层叠错落的双曲面屋顶形态。这一转译使抽象的文化记忆成为可触摸的建筑语言,使市民在视觉感知中产生共鸣。

同时,我们通过整合功能场景并应用动态适配技术,以会展功能为核心,整合商务洽谈、演艺活动、餐饮服务等复合功能,并创新引入模块化隔墙系统,实现空间的灵活切换与重组,精准满足不同规模会议、展览及日常活动的需求。技术上应用BIM模拟并优化施工工艺,解决了双层网架结构高精度安装与复杂构件精准切割的难题,确保了结构与建筑外观的统一性,有力支撑了建筑视觉张力与功能形态的融合。最终将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落地为市民可触摸、可感知、可融入的建筑空间,使建筑成为城市精神展示和市民生活互动的空间载体。

 

问:如果请您为多年后的自己设计一张概念蓝图,您会在其中重点描绘哪些职业坐标和个人成长维度?在当前形势下,如何通过个人成长和使命担当,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答:在当前形势下,技术浪潮中的数字化、智能化、低碳化等的应用正不断打破建筑学科边界,我们青年建筑师更要成为有能力、有勇气、有温度的践行者,勇于承担时代赋予的社会责任。这要求我们主动学习新技能,培养跨学科统筹能力,善用技术工具延伸设计思维,并应用于实践——超越任务本身。同时,建筑师既要懂技术工具,更要懂“技术如何服务于人”;既要关注建筑本身,更要着眼于建筑与城市、生态、社会的关系。

近几年行业下行叠加城市更新战略,大规模建设逐渐减少,小体量、微更新、贴近市民日常的“城市补丁”项目日益增多。面对这一转变,我们更需要主动求变——褪下“长衫”,积极拥抱企业转型发展的新方向。在实践中,我们接触了众多被视为“边角料”的城市更新项目:便民驿站、老旧小区改造、口袋公园等。这些项目规模小、事务杂,往往关注度低、经济价值有限,容易被忽视。然而,正是这些“不起眼”的项目,恰恰成为我们青年建筑师发挥作用的重要阵地,它们让建筑与生活紧密相连。参与这些小项目,积累的是对生活的深刻洞察,培养的是将专业能力转化为民生便利的本领,更是我们扎根社会、服务民生、塑造良好社会形象的具体实践。

我相信,通过每一次微小改造,用技术解决具体问题,寻找经济价值的突破口,积累可持续的价值,“缝补城市”就能从一种生存策略,升华为一条更具生命力的职业道路。

本站申明:网友阅读本站内容,视为认同本站协议,协议详情请点击查看
标签: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